热管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564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板形底座、一散热器及至少一热管,该散热器包括一基板及由该基板一体延伸出的若干鳍片,该基板与上述底座垂直并与该热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热管散热装置的散热器为一体成型,制造过程简单,成本低,且热管与散热器的基板结合,二者间易于实现良好的热传导,传热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冷却电子元件的热管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不断发展,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元件的运行速度和整体性能不断提升,其发热量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电子元件的集成度日益深化,体积越来越小,故其发热问题也就更加突出,使得业界单纯使用金属实体散热的散热装置无法满足高端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为此,业界开始使用带有热管的散热装置。热管是主要由真空密封的管形壳体、壳体内壁上设置的毛细结构(如粉末烧结物、沟槽结构、丝网结构等)及其装入壳体内的适量工作液体(如水、酒精、丙酮等)组成。热管是通过工作液体受热、冷却进行气、液两相变化而吸、放热量而达到传热目的,由于热管的传热速度快且传热距离长而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业界广泛使用的一种典型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用于接触发热电子元件的底座、若干“U”形热管,该热管的中部结合至该底座上,二平行部穿套有若干鳍片,每一鳍片由金属薄片冲压切割而成,其上设有穿套热管的穿孔,该热管通过焊接等方式与该鳍片热传导连接。工作时,该散热装置底座所吸收的热量经由热管传递至鳍片,再由该鳍片散发于周围空气。然而,由于该热管散热装置的鳍片由金属薄片冲压切割而成,再进行逐片堆叠组合,导致散热装置的制造过程复杂,成本高;另外,热管与鳍片的穿孔结合,热管与鳍片的接触面积有限且热管与鳍片间易存在空焊点,导致热量不能由热管充分传至鳍片,故该散热装置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板形底座、一散热器及至少一热管,该散热器包括一基板及由该基板一体延伸出的若干鳍片,该基板与上述底座垂直并与该热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热管散热装置的散热器通过与热管结合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该散热器为一体成型,制造过程简单,成本低,且热管与散热器的基板结合,使二者间易于实现良好的热传导,传热充分。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管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的部分组装图。图3是图2的部分组装图。图4是图3的部分组装图。图5是图4的立体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该热管散热装置用来安装在电路板(图未示)上以对其上的中央处理器(图未示)等发热电子元件上进行散热。该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底座10、结合至该底座10的二热管20及设于该底座10上方的若干散热器。所述底座10包括一下板11和一与该下板11贴合的上板12。该下板11、上板12均为具有高传热系数的铜等金属板体,该下板11用于与电子元件接触,大致呈五边形,其上表面设有二平行凹槽111,该上板12大致呈方形,其下表面设有与该下板11的凹槽111对应的凹槽121,该凹槽111、121对接形成结合热管20的筒状结合面,该下板11上于该上板12一相对两侧外设有用来将该散热装置固定至电路板上的二固定架13,每一固定架13包括突伸出底座10的二固定臂133,每一固定臂133的末端设有一固定孔,该固定孔上安装一用来将该固定架13固定至电路板上的固定件134,如螺钉、插销等。该上板12的上表面与固定架13的上表面形成与散热器接触的平面。所述二热管20大致平行设置于该底座10上。每一热管20呈“U”形,其包括一蒸发部201及从该蒸发部201两端延伸且与之大致垂直的二冷凝部202,该蒸发部201与冷凝部202交接处略呈弧形。该热管20的蒸发部201结合至该下板11的凹槽111与上板12的凹槽121所形成的筒状结合面内,从而夹置于该下板11和上板12之间,冷凝部202垂直远离该底座10。所述若干散热器包括一第一散热器40、二第二散热器50及二第三散热器60。第一、第二、第三散热器40、50、60均为铝挤一体成型,分别包括一基板410、510、610及从该基板410、510、610一表面延伸且与其垂直的若干鳍片420、520、620。其中,第一散热器40的基板410置于所述上板12与固定架13所形成的平面上,且夹置于热管20的二冷凝部202之间,该第一散热器40基板410的一相对两侧端于对应热管20的蒸发部201与冷凝部202的交接处各设一切口411,以消除该交接处对该第一散热器40装设于底座10上的干涉。第二、第三散热器50、60基板510、610的无鳍片的一表面分别设有二平行凹槽511、611,第二、第三散热器50、60的通过凹槽511、611结合于热管20的冷凝部202上,且该基板510、610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该底座10,从而散热鳍片520、620也相互平行。该第二散热器50位于该第一散热器40上,其最下方的鳍片520与第一散热器40的鳍片420顶端接触。该二第二散热器50分别结合至热管20的二冷凝部202上,从而置于该二冷凝部202之间,且该二第二散热器50的基板510对应平行,鳍片520相对延伸,且其端部对接。该二第三散热器60分别结合至热管20的二冷凝部202外侧,且其基板610与第二散热器50的基板510贴合,鳍片620相背延伸。该二第三散热器60的基板610与第一散热器40的最外侧二鳍片420间形成有一空隙,该第三散热器60最下方的鳍片620与固定架13的固定臂133接触,该第三散热器60和第二散热器50的鳍片620的厚度及间距大致相同,从而该第二、第三散热器50、60相对部分的鳍片520、620相互对应一致。该第三散热器60的鳍片620于对应固定架13的固定孔处设有缺口621,以避免在该散热装置固定至电路板时出现鳍片620对固定件134锁固的干涉。工作时,中央处理器产生的热量由散热装置底座10的下板11吸收,传递至第一热管20、上板12及固定架13,从而传递至第一、第二、第三散热器40、50、60,进而通过第一、第二、第三散热器40、50、60的鳍片420、520、620散发于周围空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热管散热装置的若干散热器通过组合及与热管结合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由于本实施例热管散热装置的各散热器通过铝挤一体成型,故其制造过程简单,成本低。另外,该热管与该散热器的基板的凹槽结合,则使散热器与热管的组装较为方便且结合较为紧密,易于实现热管和散热器间良好的热传导,传热充分。本专利技术热管散热装置中,所述二热管也可不平行设于底座上,比如相对应的冷凝部可呈倒“八”字形设置,则第二、第三散热器基板上结合该二热管的凹槽也分别呈倒“八”字形设置。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板形底座、一散热器及至少一热管,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包括一基板及由该基板一体延伸出的若干鳍片,该基板与上述底座垂直并与该热管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一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一基板及由该基板一体延伸出的若干鳍片,该基板垂直于上述底座且与上述热管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散热器的基板相贴合而夹置上述热管于其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管包括接触于底座的蒸发部及由蒸发部两端向远离底座方向延伸而出的二冷凝部,上述二散热器夹置其中一冷凝部,该散热装置还包括二具有基板及由基板一体延伸出的鳍片的散热器,该二散热器基板贴合并夹置该热管另一冷凝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板形底座、一散热器及至少一热管,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包括一基板及由该基板一体延伸出的若干鳍片,该基板与上述底座垂直并与该热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吉翁世勋余光周大远刘金标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