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具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45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扣具组合,是框设电子模块于其中,该扣具组合包括上扣具以及下扣具;该上扣具设有锁钩孔、定位孔和扣接孔;该下扣具具有钩片、定位片和压扣片;藉由各钩片钩合于各锁钩孔,各定位片插设于各定位孔,各压扣片扣合于各扣接孔,使整体的体积缩小,并能使该电子模块的组装简易且定位稳固。(*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扣具组合,尤指一种以扣钩的方式框设电子模块于其中的扣具组合。
技术介绍
时下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如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器、平板式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等,皆附加各种电子模块,如具有影像撷取功能的相机模块等,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又,在功能提升和零组件增加的情况下,各种电子产品仍须具备体积小的特征,以符合随身携带的便利性。现有用以组装相机模块的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和一金属壳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体相连的底壁和四侧壁,并形成收容空间,该底壁组设复数端子,该底壁和四侧壁的连接处设有插槽。该金属壳体具有相连的四侧板,该等侧板的底缘设有插接片,该等侧板的顶缘设有弹性臂。组装时,该金属壳体是装设于该收容空间内,各插接片插设于各插槽中,使该金属壳体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中;该相机模块装设于该金属壳体内,该等端子顶持该相机模块的下表面的电性接点,该等弹性臂卡持该相机模块的上表面。如此,使该相机模块定位于该金属壳体和该绝缘本体中。上述现有用以组装相机模块的结构,该相机模块仅以该等弹性臂作卡持,其定位不够稳固,容易导至各端子和该相机模块的电性接点的接触不良,且该绝缘本体的侧壁仅是形成该收容空间,不但没有强化定位的功效,更徒增整体的体积,有碍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设计需求。因此,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用以组装相机模块的结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失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专利技术创造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具组合,使电子模块框设于其中,以缩小整体的体积,并能使电子模块的组装简易且定位稳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是在提供一种扣具组合,是框设电子模块于其中,该扣具组合包括上扣具以及下扣具,其中该上扣具具有上框体,该上框体的周缘向下延伸二相对的第一侧壁和二相对的第二侧壁,各第一侧壁设有锁钩孔,各第二侧壁设有扣接孔;该下扣具具有下框体,该下框体具有二相对的第一侧边和二相对的第二侧边,各第一侧边向上延伸弹性臂,各弹性臂的左右侧向内弯折钩片,各第二侧边向上延伸内倾的压扣片;其中,该上扣具框设于该电子模块上,该下扣具框设于该电子模块下,各弹性臂顶抵于各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各钩片钩合于各锁钩孔,各第二侧壁框设于该下框体的各第二侧边外侧,各压扣片凸伸出各扣接孔,各压扣片的顶端顶抵于各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且扣合于各扣接孔。藉由该上扣具和该下扣具以扣钩的方式框设该电子模块于其中,使整体的体积得以缩小,并能使该电子模块的组装简易且定位稳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扣具组合框设电子模块于其中前且组接形成模块化电连接器总成前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扣具组合框设电子模块于其中前且组接形成模块化电连接器总成前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扣具组合的下扣具、端子模块和转接模组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扣具组合、端子模块和转接模块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扣具组合框设电子模块于其中且组接形成模块化电连接器总成后与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扣具组合框设电子模块于其中且组接形成模块化电连接器总成后与电路板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扣具组合框设电子模块于其中且组接形成模块化电连接器总成后与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本技术扣具组合框设电子模块于其中且组接形成模块化电连接器总成后与电路板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扣具组合,是框设电子模块2于其中,该扣具组合包括上扣具1以及下扣具3,其中上扣具1,其具有上框体10。本实施例中,该上框体10是金属板材一体冲设呈长方形,然并不限于长方形,该上框体10设有圆形开口101,该开口101的周缘设有卡槽102。该上框体10的周缘的二相对长侧边向下延伸二相对的第一侧壁11,该上框体10的周缘的二相对短侧边向下延伸二相对的第二侧壁12。各第一侧壁11设有锁钩孔111,各第二侧壁12设有相邻的定位孔121和扣接孔122。各第二侧壁12的高度大于第一侧壁11的高度,该等第一侧壁11和该等第二侧壁12进一步分别设有内倾的上弹性推片103和开孔104,且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开孔104是分别对应于另一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其中一上弹性推片103。另,该上扣具的一第二侧壁12进一步设有内倾的下弹性推片105。下扣具3,其具有下框体30。本实施例中,该下框体30是金属板材一体冲设呈长方形,然并不限于长方形,该下框体30内形成通口301,该下框体30的通口301边缘向下延伸挡止部31,该下框体30的中央并进一步设有浮凸板32。该下框体30具有二相对的第一侧边37和二相对的第二侧边38。各第一侧边37向上延伸弹性臂33,各弹性臂33的左右侧向内弯折钩片331。各第二侧边38向外延伸定位片34。各第二侧边38向上延伸内倾的压扣片35,其中一第二侧边38的压扣片35为中空状压扣片35,且该一第二侧边38向外延伸支撑片36,各支撑片36位于各中空状压扣片35中,用以增加稳定性。本技术扣具组合的上扣具1框设于该电子模块2上,该下扣具3框设于该电子模块2下且该下框体30组装于一端子模块4上,而该端子模块4是电性连接于一转接模块5,使该电子模块2、该扣具组合、该端子模块4和该转接模块5共同组接形成一模块化电连接器总成。本实施例的电子模块2是以相机模块为例,该电子模块2包括本体20和基板21。该本体20具有基部22和圆柱形凸部23,该基部22的外表面设有凸块221,该凸部23连接于该基部22的顶面,该凸部23和该基部22的连接处设有卡块222。该基板21的顶面连接于该本体20的基部22的底面,该基板21的底面设有电性接点211。本实施例的端子模块4包括绝缘本体40、二扣钩件41和复数端子42,该二扣钩件41定位于该绝缘本体40的二端,该等端子42定位于该绝缘本体40中,各端子42的二端分别为接触部421和焊接部422,各接触部421凸伸于该绝缘本体40的顶面,各焊接部422裸露于该绝缘本体40的底面。本实施例的转接模块5具有转接板50、软排线51和板对板连接器52,该转接板50的顶面设有电性接点501,该软排线51的二端分别连接于该转接板50和该板对板连接器52。该端子模块4的各端子42的焊接部422电性连接于该转接模块5的转接板50的电性接点501。该模块化电连接器总成的组装可由以下的方式达成。将该电子模块2置入该上扣具1中,该电子模块2的本体20的凸部23凸伸于该上扣具1的开口101,该本体20的卡块222卡持于该上扣具1的卡槽102;该等第一侧壁11和该等第二侧壁12框设于该本体20的基部22的外表面,该基部22的各凸块221凸伸于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各开孔104,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上弹性推片103的自由端顶抵该电子模块2的本体20的基部22的外表面,使各凸块221和各开孔104之间的配合更稳固。如此,使该上扣具1可靠地框设于该电子模块2上。将组设该电子模块2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具组合,是框设电子模块于其中,其特征在于:该扣具组合包括:    上扣具,其具有上框体,该上框体的周缘向下延伸二相对的第一侧壁和二相对的第二侧壁,各第一侧壁设有锁钩孔,各第二侧壁设有扣接孔;以及    下扣具,其具有下框体,该下框体具有二相对的第一侧边和二相对的第二侧边,各第一侧边向上延伸弹性臂,各弹性臂的左右侧向内弯折钩片,各第二侧边向上延伸内倾的压扣片;    其中,该上扣具框设于该电子模块上,该下扣具框设于该电子模块下,各弹性臂顶抵于各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各钩片钩合于各锁钩孔,各第二侧壁框设于该下框体的各第二侧边外侧,各压扣片凸伸出各扣接孔,各压扣片的顶端顶抵于各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且扣合于各扣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勋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