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44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6
本申请公开一种发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发光组件以及粘着件。发光组件与导光板对应设置,发光组件包括基板及多个发光元件。基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元件设置区及平坦区,基板包括基材、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分别设置于基材的相对两面,第一导电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与基材之间,第二导电层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与基材之间。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元件设置区上。粘着件连接导光板及平坦区。本申请可改善亮暗不均现象,提升光学品味。提升光学品味。提升光学品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模块
[0001]本申请是2018年5月9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810436224.5”,专利技术名称为“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申请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特别关于一种可改善亮暗不均现象的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在制程与材料方面的不断改良,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大幅提升。不同于一般的日光灯或省电灯泡,发光二极管具有低耗电量、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发光响应时间短及体积小等特性,因此也逐渐地应用于照明设备,例如是室内灯具、手电筒、汽机车的头灯及其他的照明装置上,或是应用于平面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中。
[0004]以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侧光式背光模块为例,侧光式背光模块一般包含有发光组件及与发光组件对应设置的导光板。发光组件例如为发光二极管光条(LED light bar),其位于导光板的侧边,以发出光线入射至导光板。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线的传输方向,并借由导光板的全反射,以提供均匀的面光源。
[0005]在现行发光组件的设计中,会在发光元件的前侧制作一道沟槽,使两者不同电性的走线或导电膜层相互电性绝缘,但是,沟槽容易使粘着件产生气泡,使粘着件剥离(peeling)而无法固定导光板,导致显示装置产生光亮暗不均(hotspot)现象而影响其光学品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可改善亮暗不均现象,提升显示装置的光学品味。
[0007]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发光组件以及粘着件。发光组件与导光板对应设置,发光组件包括基板及多个发光元件。基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元件设置区及平坦区,平坦区与元件设置区之间具有第一间隔,且平坦区与元件设置区相互电性绝缘。发光元件设置于元件设置区上。粘着件连接导光板及平坦区。
[0008]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提供导光板;提供发光组件,使发光组件与导光板对应设置,其中发光组件包括基板及发光元件,基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元件设置区及平坦区,平坦区与元件设置区之间具有第一间隔,且平坦区与元件设置区相互电性绝缘,发光元件设置于元件设置区上;设置粘着件于基板的平坦区或导光板上;以及通过粘着件连接导光板与基板的平坦区。
[0009]承上所述,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与其组装方法中,背光模块的基板的第一表面包括元件设置区与平坦区,平坦区与元件设置区具有间隔且彼此电性绝缘,而粘着件连接导
光板及平坦区。由于基板的平坦区是呈现大致平坦的情况,使得粘着件粘贴后不易产生气泡而形成大致平坦的表面,从而使导光板设置于粘着件后,粘着件也不易剥离,因此可解决显示装置的亮暗不均现象,提升其光学品味。
附图说明
[0010]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0011]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1B为图1A的显示装置的发光组件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0014]图2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0015]图2C为图2A的基板沿直线A

A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电路示意图。
[0017]图4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电路示意图。
[0018]图4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基板的正面局部俯视示意图。
[0019]图4C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基板的正面局部俯视示意图。
[0020]图5A与图5B分别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流程步骤图。
[0021]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针对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元件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作详细说明。应了解的是,以下的叙述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以实施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不同样态。以下所述特定的元件及排列方式仅为简单清楚描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当然,这些仅用以举例而非本申请的限定。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具有任何关连性。再者,当述及一第一材料层位于一第二材料层上或之上时,包括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直接接触的情形。或者,亦可能间隔有一或更多其它材料层的情形,在此情形中,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之间可能不直接接触。
[0023]在此,“约”、“大约”、“大致”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较佳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或3%之内,或2%之内,或1%之内,或0.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或程度为大约的数量或程度,亦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约”、“大约”、“大致”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大致”的含义。
[0024]请参照图1A与图1B所示,其中,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而图1B为图1A的显示装置的发光组件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5]如图1A与图1B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背光模块2与显示面板3,背光模块2与显示面板3相对设置,背光模块2可发出光线穿过显示面板3,使显示面板3显示影像。
[0026]背光模块2包括导光板21、发光组件22及粘着件23。导光板21与发光组件22对应设置。导光板21包含入光面211及出光面212。举例来说,发光组件22所发出的光线可由入光面211射入导光板21,并由出光面212射出。导光板21可包含透光材料,透光材料例如可为丙烯
酸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树脂或玻璃,于此并不加以限制。另外,导光板21的剖面形状可例如为平板状或楔形。于此,以平板状的导光板21为例。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态样中,也可于导光板21的入光面211的相对一侧设置另一发光组件(图未显示),使两个发光组件分别由相对两侧的入光面射入光线至导光板21内,本申请并不限制。
[0027]发光组件22可包括基板221与多个发光元件222。基板221可为软性电路基板、印刷电路板、软硬结合板、或其他适当的基板。在本实施例中,基板221为软性电路基板,并为可挠式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为例,其材料例如但不限于包含聚酰亚胺(Polyimide,PI)。基板221具有第一表面S1及与第一表面S1相对的第二表面S2(图1B),本实施例的第一表面S1可为基板221上表面(正面),而第二表面S2可为基板221下表面(背面)。发光元件222沿方向D1设置于基板221上。于此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方向D1与导光板21的入光面211平行,且多个发光元件222沿方向D1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模块,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板;一发光组件,与所述导光板对应设置,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在所述发光模块的俯视图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一元件设置区及一平坦区,其中,在所述发光模块的剖面图中,所述基板包括一基材、一第一导电层、一第二导电层、一第一绝缘层及一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的相对两面,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基材之间,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基材之间;及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元件设置区上;以及一粘着件,连接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平坦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平坦区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具有一第一宽度,所述基板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具有一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的比值介于0.20与0.85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区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中竣陈春芳苏慧汶陈威元郑仲佑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