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苯乙腈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4440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苯乙腈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益生菌固体发酵实现的,通过HPLC含量测定得出经过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酿酒酵母发酵后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降解率分别为73.11%、19.35%和14.21%,而对羟基苯乙腈的转化率分别为69.29%、6.75%和14.37%。而且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试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准确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将极大地促进哮喘疾病的研究。促进哮喘疾病的研究。促进哮喘疾病的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苯乙腈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药
,具体为一种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苯乙腈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哮喘是世界范围内威胁公共健康最主要的慢性肺部疾病。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全球哮喘发病率为5%~6%,发达国家哮喘总患病率达7%~8%,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哮喘发病率为1%~4%,据保守估计,我国哮喘患者在1000万以上。每年因哮喘导致的死亡,占全球总死亡率的1/250。预计至2025年全球哮喘患者将从3亿增加至4亿。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角色的复杂及环境污染的加重,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求一个高效、价廉、低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预防或减少急性发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0003]“冬病夏治”三伏穴位敷贴在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方面临床疗效卓著,其主药白芥子的活性成分有白芥子苷、芥子碱硫氰酸盐、芥子酸等;但由于主药白芥子中所含白芥子苷经共存芥子酶水解生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苯乙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益生菌固体发酵将炒白芥子中的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苯乙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乙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包括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或酿酒酵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乙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炒白芥子的制备:取生白芥子加热进行炒制,炒至有爆裂声,并有香辣气散出时,取出,放凉,将炒制后白芥子粉碎,过筛,得所述炒白芥子;步骤2,炒白芥子固态发酵:称取上述炒白芥子加入蒸馏水,混合均匀后,灭菌,冷却后,接种益生菌菌液,用无菌玻璃棒搅拌混合均匀后,恒温培养,取出后冷冻干燥,得白芥子固态发酵样品;步骤3,将步骤2的白芥子固态发酵样品制备成供试样品溶液,然后测定白芥子苷活性成分对羟基苯乙腈和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乙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生白芥子的炒制温度为180~200℃,过筛目数为40~50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乙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炒白芥子与蒸馏水的料液比为1:1.5;灭菌温度为121℃,时间为15min;益生菌菌液的接种量为10%;恒温培养温度为30℃,168h。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乙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益生菌菌液的制备过程为:将益生菌冻干粉用对应液体培养基使其完全溶解,接种于对应固态培养基中,活化培养2d;从活化好的益生菌固态培养基上,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接种于对应液体培养基中,30℃恒温静置扩大培养3d,即得所述益生菌菌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炒白芥子中白芥子苷转化成对羟基乙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

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培养基:蛋白胨5.0g,牛肉浸提物3.0g,NaCl5.0g,琼脂15.0g,蒸馏水1.0L,调pH值7.0。121℃湿热灭菌15min,保存于4℃冰箱,备用;

植物乳杆菌活化培养基:胰蛋白胨10.0g,乙酸钠5.0g,柠檬酸二铵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重耀张天生李慧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