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442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豆根栽培方法,包括:在山豆根生长过程中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所述干旱胁迫处理的条件为,土壤相对含水量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豆根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植物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豆根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又名广豆根。为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之一,是广西中药、民族医药重点研究、开发、推广的品种,在广西人工种栽培种植面积总量占全国80%以上。但是,人工栽培山豆根的质量和产量普遍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豆根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山豆根栽培方法,包括:在山豆根生长过程中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所述干旱胁迫处理的条件为,土壤相对含水量35

60%、处理时间小于等于8d。
[0005]优选的是,所述的山豆根栽培方法,所述干旱胁迫处理的条件为,土壤相对含水量55

60%、处理时间8d。
[0006]优选的是,所述的山豆根栽培方法,在山豆根幼苗移栽成活后进行多次所述干旱胁迫处理,相邻两次干旱胁迫处理的间隔时间为20

120d。
[0007]优选的是,所述的山豆根栽培方法,在山豆根幼苗移栽成活后进行多次所述干旱胁迫处理,在移栽成活后120d之前,相邻两次干旱胁迫处理的间隔时间为15

25d,在120d之后,相邻两次干旱胁迫处理的间隔时间为110

130d。
[0008]优选的是,所述的山豆根栽培方法,在山豆根幼苗移栽成活后的第20d、40d、60d、80d、100d、120d和240d进行所述干旱胁迫处理。
[0009]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栽培过程中对山豆根进行适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在不影响山豆根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山豆根生物产量积累与其品质的协同提升,进而提高人工栽培山豆根的质量和产量。
[0011]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根、茎、叶生物量变化趋势图;
[0013]图2是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叶生理活性物质变化趋势图;
[0014]图3是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叶片上表皮组织结构变化图;
[0015]图4是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叶片下表皮组织结构变化图;
[0016]图5是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根系表皮组织结构变化图;
[0017]图6是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根、茎、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图;
[0018]图7是干旱

复水处理下山豆根根、茎、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图;
[0019]图8是干旱

复水处理下山豆根药用部位(根部)生物量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1]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2]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23]实施例1:干旱诱导山豆根生物量分配的效果
[0024]以山豆根实生苗为供试材料。收集来自于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道地产区中国广西的山豆根植物的成熟种子。挑选饱满、均匀一致的山豆根种子,播种于蛭石中,浇水保持蛭石湿润,置于温度为25℃~28℃的培养箱中,约20d出苗。将长势基本一致(幼苗长至2片真叶)的幼苗移栽于泥盆中(盆高12cm,盆口直径14cm,盆底直径10cm),每盆种植3株苗,在26℃/20℃,光照14h/黑暗10h光周期的培养箱内生长。所用盆栽基质为2:1的土壤与蛭石的混合物,每盆基质重量一致。盆中土壤基质的pH值为6.8,全氮含量为1.09g/kg,全磷含量为0.24g/kg,全钾含量为4.95g/kg,速效氮含量为56.58mg/kg,速效磷含量为21.19mg/kg,速效钾含量为98.27mg/kg。
[0025]山豆根幼苗在培养箱生长30d之后,选择长势和形态比较一致的幼苗(株高约8cm,茎粗约2mm)用于干旱处理。培养箱内,将幼苗分成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干旱处理,每个处理20盆,每盆3株,共60株苗。按土壤相对含水量将试验划分为对照组(CK,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轻度干旱(MDT,土壤相对含水量55%~60%)、重度干旱(SDT,土壤相对含水量30%~35%)。处理期间,通过持续称重法控制土壤水分,每天傍晚称重并及时补充水分,为避免补充的水分仅到达土壤表面,本研究通过离心管(底部剪出一致的圆孔)注入水分。试验处理后,分别于7个时间点(3d、5d、8d、10d、12d、15d、20d)采集山豆根功能叶及根样本。每种处理在其每个时间点都取5个植株混合作为一个生物学样本,以减少由植株个体差异所产生的误差。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
[0026]图1(a)为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的根鲜重变化趋势图,
[0027]图1(b)为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的根干重变化趋势图,
[0028]图1(c)为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的茎鲜重变化趋势图,
[0029]图1(d)为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的茎干重变化趋势图,
[0030]图1(e)为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的叶鲜重变化趋势图,
[0031]图1(f)为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的叶干重变化趋势图。
[0032]由图1可知,叶片和根部受干旱影响较大,茎部分受干旱影响较小。轻度干旱处理时,山豆根根部鲜重和干重均高于CK和SDT处理。重度干旱处理时,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
长,山豆根的根、叶的鲜重和干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重度干旱10d时,山豆根叶片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下降。由此可知,短期内的轻度或重度干旱不会影响山豆根根部的鲜重和干重。
[0033]实施例2:干旱诱导山豆根生理活性物质的效果
[0034]供试山豆根实生苗的培养方法同实施例1。试验处理后,取6个时间点(3d、5d、8d、10d、12d、15d)分别采集山豆根叶部位作为样本。每种处理在其每个时间点都取5个植株混合作为一个生物学样本,以减少由植株个体差异所产生的误差。结果如图2所示。
[0035]其中,图2(a)为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图,
[0036]图2(b)为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图,
[0037]图2(c)为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叶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趋势图,
[0038]图2(d)为不同干旱处理下山豆根叶过氧化氢酶的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山豆根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山豆根生长过程中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所述干旱胁迫处理的条件为,土壤相对含水量35

60%、处理时间小于等于8d。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豆根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旱胁迫处理的条件为,土壤相对含水量55

60%、处理时间8d。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豆根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山豆根幼苗移栽成活后进行多次所述干旱胁迫处理,相邻两次干旱胁迫处理的间隔时间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莹韦坤华韦范秦双双林杨胡营韦桂丽朱艳霞韦筱媚缪剑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