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328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单元,包括外筒、活塞和推动组件,外筒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设置于第一腔体内并与推动组件连接;固定单元,包括上座体、下座体、定位针和定位管,上座体径向布设于第一腔体中,下座体位于第二腔体的出口外,定位针竖向固设于下座体上,定位管设置于上座体的底面;打孔单元,包括切筒和按压件,切筒设置于第二腔体内,且切筒与按压件相连。在药液注射前时通过上座体、下座体、定位针和定位管组合成固定单元,能够将下座体的端面和第二腔体的出口端分别紧贴在叶片的两端面,从而保证叶片打孔操作和注射时的稳定性,提高药液注射效率和注射质量,且操作较为方便。作较为方便。作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属于植物胁迫


技术介绍

[0002]在植物生长试验中,常需要对植物施加一定的外界干扰,观察研究其形状变化及植物组织发生的响应。在这个过程中,常需对植物进行处理,以尽量减少植物体伤害同时又将物质加入体内。传统叶片液体注射方式为,使用传统注射器对植物某个部位进行注射,然而对于植物部位,尤其是叶片来说,采用传统注射器在注射过程中不仅难以把握力度,易造成漏液等情况,而且也无法保证液体是否进入叶片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液稳定、易操作、少漏液的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单元,包括外筒、活塞和推动组件,所述外筒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腔体的直径,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活塞与所述推动组件连接;固定单元,包括上座体、下座体、定位针和定位管,所述上座体径向布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下座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出口外,所述定位针竖向固设于所述下座体上,所述定位管设置于所述上座体的底面,所述定位针能够卡入到所述定位管内,使得所述下座体紧贴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出口处;打孔单元,包括切筒和按压件,所述切筒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切筒与所述按压件相连,所述按压件带动所述切筒沿所述第二腔体的轴向移动,从而在伸出于所述第二腔体外和收缩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之间活动。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烟地残膜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芯杆和手柄,所述芯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的端面连接,所述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烟地残膜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座体呈板状,其四周边缘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面之间有间隙,且所述上座体通过导流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底壁面连接,所述导流板上设有导流孔,以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液体导流到所述第二腔体内。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烟地残膜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座体包括橡胶垫和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橡胶垫的一端面上,且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出口处尺寸相同,所述定位针固设于所述挡板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二腔体的出口外侧设有橡胶圈。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烟地残膜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橡胶垫朝向所述第二腔体的那侧端面呈锥面,对应的所述橡胶圈相对所述橡胶垫的那侧端面也呈锥面。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烟地残膜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切筒的里端通过
弹簧与所述上座体的底面连接,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驱动所述切筒收缩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烟地残膜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切筒的外壁面贴靠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面上,且所述第二腔体的壁面上设有可供所述按压件活动的条形口。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的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的注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药液先经第二腔体吸入到第一腔体中,将下座体置于待注射药液的叶片的一端面,并使得定位针穿过叶片;其次,将定位管由叶片的另一端面插入到定位针内,使得下座体的端面和第二腔体的出口端分别紧贴在叶片的两端面;然后,通过按压件驱动切筒移动在叶片上打孔;最后,通过推动组件缓慢推动活塞移动,使得第一腔体内的药液经第二腔体流出,并经切孔进入到植物叶片中,完成药液的注射。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叶片药液注射稳定可靠。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在药液注射前时通过上座体、下座体、定位针和定位管组合成固定单元,能够将下座体的端面和第二腔体的出口端分别紧贴在叶片的两端面,从而保证叶片打孔操作和注射时的稳定性,提高药液注射效率和注射质量,且操作较为方便。
[0013]2、叶片打孔快速、规范。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在对叶片进行打孔时,通过按压件带动切筒沿第二腔体的轴向移动,从而在切筒伸出于第二腔体外时切割叶片实现打孔,打孔快速,创面规范。
[0014]3、叶片药液注射密封性好。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在药液注射前,当定位管插入到定位针内后,适当挤压使得第二腔体的出口端及挡板适当凹陷在橡胶垫中,此时橡胶垫和橡胶圈紧密接触,使得位于其中的第二腔体的出口端与挡板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进而可确保药液不泄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注射单元的示意图;图3为打孔单元的示意图;图4为固定单元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注射单元;11外筒,12活塞,13芯杆,14手柄;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2固定单元;21上座体,22下座体,23定位针,24定位管,25导流板;212橡胶圈,221橡胶垫,222挡板;3打孔单元;
31切筒,32按压件,3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17]实施例1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一种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单元1、固定单元2和打孔单元3。注射单元1包括外筒11、活塞12和推动组件,外筒11具有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第一腔体111的直径大于第二腔体112的直径,活塞12活动安装在第一腔体111内,且活塞12与推动组件连接,由推动组件推动活塞12在第一腔体111内移动。固定单元2包括上座体21、下座体22、定位针23和定位管24,上座体21径向布设于第一腔体111中,下座体22位于第二腔体112的出口外,下座体22与上座体21是可分开及组合的,定位针23竖向固定安装在下座体22上,定位管24安装在上座体21的底面,其方向与第二腔体112的轴向相同,定位针23能够卡入到定位管24内,使得下座体22紧贴在第二腔体112的出口处。打孔单元3包括切筒31和按压件32,切筒31活动安装在第二腔体112内,且切筒31与按压件32相连,按压件32可带动切筒31沿第二腔体112的轴向移动,从而在伸出于第二腔体112外和收缩于第二腔体112内之间活动,从而可实现对叶片的打孔。
[0018]注射方法:采用本装置后,当需要对叶片打孔注射药液时,可将药液先经第二腔体112吸入到第一腔体111中,然后将下座体22置于待注射药液的叶片的一端面,并使得定位针23穿过叶片,再将固定单元2的定位管24由叶片的另一端面插入到定位针23内,使得下座体22的端面和第二腔体112的出口端分别紧贴在叶片的两端面,再通过按压件32驱动切筒31移动在叶片上打孔,最后通过推动组件缓慢推动活塞12移动,使得第一腔体111内的药液经第二腔体112流出,并经切孔进入到植物叶片中,完成药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单元(1),包括外筒(11)、活塞(12)和推动组件,所述外筒(11)具有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所述第一腔体(1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腔体(112)的直径,所述活塞(12)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且所述活塞(12)与所述推动组件连接;固定单元(2),包括上座体(21)、下座体(22)、定位针(23)和定位管(24),所述上座体(21)径向布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1)中,所述下座体(2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12)的出口外,所述定位针(23)竖向固设于所述下座体(22)上,所述定位管(24)设置于所述上座体(21)的底面,所述定位针(23)能够卡入到所述定位管(24)内,使得所述下座体(22)紧贴在所述第二腔体(112)的出口处;打孔单元(3),包括切筒(31)和按压件(32),所述切筒(31)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内,且所述切筒(31)与所述按压件(32)相连,所述按压件(32)带动所述切筒(31)沿所述第二腔体(112)的轴向移动,从而在伸出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外和收缩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内之间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芯杆(13)和手柄(14),所述芯杆(13)的一端与所述活塞(12)的端面连接,所述芯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叶片液体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体(21)呈板状,其四周边缘与所述第一腔体(111)的内壁面之间有间隙,且所述上座体(21)通过导流板(25)与所述第一腔体(111)的内底壁面连接,所述导流板(25)上设有导流孔,以将所述第一腔体(111)内的液体导流到所述第二腔体(11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维常蔡凯张淑怡朱经伟代良羽刘涛泽程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