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福忱专利>正文

椎间离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4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椎间离开器,提供了一种为人工骨椎体置换起支撑和离开锥间间隙作用的专用器械,特征在于:它由一对相互对称的安装在丝杠上的左、右单夹和一根穿过左、右单夹的导柱组成,通过旋转丝杠,可调节左、右单夹之间的相对距离;使用时,通过该椎间离开器起支撑作用,然后按椎体方向装嵌人工骨椎体,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根据手术需要任意调节间距,使人工骨椎体更换后准确,牢固,防止松动,避免滑动和位移。(*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椎间离开器。做椎间手术时,有时需要更换人工骨椎体,这就需要强迫将因病造成畸形的椎间离开,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这样一种专用器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配合人工骨椎体的使用而提供一种为人工骨椎体植换起支撑和离开椎间间隙作用的机械式椎间离开器,以增加手术的方便性和安全性,以及加强人工骨椎体的牢固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一对相互对称的安装在丝杠上的左、右单夹和一根穿过左、右单夹的导柱组成,通过旋转丝杠,可调节左、右单夹之间的相对距离;使用时,在椎体更换骨床上准备完毕后,用该椎间离开器加大椎间间隙,并通过该椎间离开器起支撑作用,然后按椎体方向装嵌人工骨椎体,从而保证植换的人工骨椎体的功能位置准确、牢固。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根据手术需要任意调节间距,且滑动自如,并可起支撑作用,使人工骨椎体更换后牢固,防止松动,避免滑动和位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图;图2是本技术左单夹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左单夹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右单夹的主视图5是本技术右单夹的左视以下结合附图提供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本技术有一对相互对称的、配合加工的左单夹3和右单夹4,左单夹3和右单夹的上部开有一个滑槽,滑槽的顶端有一个开口,下部有两个通孔,其中左单夹3的一个为光孔,一个为螺纹孔,右单夹4的两个通孔均为光孔,其中,上面的通孔为定位孔,定位孔内加工有定位用的槽。在左、右单夹3和4的下部的光孔中安装有一个导柱1,在左单夹3的螺纹孔和右单夹4的定位孔内,安装有一根丝杠2,所说的丝杠2的左端与左单夹3配合加工有螺纹,右端加工成方形轴头,在该方形轴头上,安装有手轮5,在所说的丝杠2上,还有一个与右单夹4定位槽相匹配的,起定位作用的定位轴肩。使用时,首先将相互对称的左、右单夹3和4开有滑槽的一端插入需要更换的椎体的上、下两块椎体间,然后转动手轮5,通过丝杠2调节左单夹3和右单夹4之间的相对距离,加大椎体间距至最大限度,从而起到支撑作用,将人工骨椎体通过左、右单夹3和4上的滑槽,按椎体的方向,嵌入人工椎体,然后拆下椎体离开器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椎间离开器,包括起调节间距作用的丝杠和起导向作用的导柱,其特征在于在丝杠和导柱上安装有一对相互对称的左单夹和右单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椎间离开器,其特征在于左单夹和右单夹上部开有一个滑槽,滑槽的顶部有一个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椎间离开器,其特征在于在丝杠的右端安装一个手轮。专利摘要一种椎间离开器,提供了一种为人工骨椎体置换起支撑和离开椎间间隙作用的专用器械,特征在于它由一对相互对称的安装在丝杠上的左、右单夹和一根穿过左、右单夹的导柱组成,通过旋转丝杠,可调节左、右单夹之间的相对距离;使用时,通过该椎间离开器起支撑作用,然后按椎体方向装嵌人工骨椎体,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根据手术需要任意调节间距,使人工骨椎体更换后准确,牢固,防止松动,避免滑动和位移。文档编号A61B17/60GK2079031SQ90208759公开日1991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4日专利技术者王福忱, 贾野光, 王永祥, 马广友 申请人:王福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间离开器,包括起调节间距作用的丝杠和起导向作用的导柱,其特征在于:在丝杠和导柱上安装有一对相互对称的左单夹和右单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忱贾野光王永祥马广友
申请(专利权)人:王福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