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头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358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水冷头结构改良,包括一第一盖体、一第二盖体与一调节件,所述的第一盖体凸设有复数个导热部,所述的导热部之间形成复数个流道,所述的第二盖体设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水口,所述的第二盖体是盖合在所述的第一盖体上,而与第一盖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是与所述的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的调节件是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盖体底部,且往下凸设有复数个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分别对应地凸伸在所述的流道中,且各凸出部底部形成有导引面;如此,利用所述的凸出部缩小所述的流道的截面积,加快流动在所述的容置空间的水冷液的速度,从而借着流速较快的水冷液有效地将废热带走。(*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水冷头结构,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可加快流动在其 内部的水冷液的流速,而能有效散热的水冷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装置(如计算机)的执行速度愈来愈快,为了 达成高速运算的要求,在电子装置内的中央处理器或显示芯片等发热源相对的 便会产生出高温,而当过多的热量未能有效排除时,即容易造成电子装置的不 稳定。为解决发热源过热的问题, 一般都采用散热器与散热风扇的组合,以强制 冷却的方式将热量排除,而达到维持所述的发热源的正常运作的效果。但是上 述的散热风扇在高转速的下所产生的扰人噪音与高耗电量,常常是制造业者所 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困扰, 一种水冷头结构即因 应而生。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现有的水冷头结构包括 一下盖10a与一上盖20a, 其中所述的下盖10a是具有复数个散热片lla,且所述的散热片lla之间形成 复数个供水冷液流动的流道12 a 。再者,所述的上盖20 a是盖合在所述的下盖10 a上方,并且所述的上盖20a 具有一进水口 21 a与一出水口 22 a ,供水冷液进出所述的水冷头。因此,通过所述的下盖10 a的底面接触在发热源(图未示),使得所述的 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能够传导至所述的散热片11 a,然后再通过水冷液在所述 的进水口 21 a 、复数流道12 a与所述的出水口 22 a之间的循环流动(如箭头所 示),而将所述的散热片11 a所吸收的热量快速导离,以达到散热的目的。惟,在现有的水冷头结构中,在越靠近所述的发热源的部位才是有效的热 交换区域,而在越靠近散热片11 a顶部的部位即形成无效的热交换区域,所以 流动在所述的流道12 a内的水冷液在散热片11 a顶部的部份是吸收不到废热的,因此,水冷液与散热片11 a无法有效地进行热交换,且水冷液在流道12a 内的流速是一致的,但各流道12a受热程度不同,因此散热效果较差。因此,本技术设计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性,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 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头结构改良,用以克服上述缺 陷 其通过调节件上的复数凸出部将流道的截面积缩小,以加快水冷液的流速, 从而能通过流速较高的水冷液有效地将废热带走。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釆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水冷头 结构改良,包括 一第一盖体,所述的第一盖体凸设有复数个间隔设置的导热 部,所述的导热部之间形成复数个流道; 一第二盖体,所述的第二盖体盖合在 所述的第一盖体上,所述的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迷的 第二盖体设有与所述的容置空间连通的至少 一进水口与至少 一 出水口 ;以及一 调节件,所述的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盖体底部,所述的调节件凸设有复数 个间隔设置的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分别对应地凸伸在所述的流道中,且每一 凸出部底部形成有非水平面的导引面。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技术的调节 件的凸出部可限制水冷液仅能流动在如流道底部的有效的热交换区域,使得水 冷液与导热部能有效的进行热交换,产生较佳的热交换性。其次,本技术的调节件的凸出部伸入所述的流道中,使得流道的截面 积缩小,以增加其流阻,并加快水冷液的流速,且使得水冷液的流速随着所述 的导引面产生渐进式的变化,令水冷液在流经特定位置时的流速达到最高,进 而可快速且有效地将热量导离,提升散热效率。最后,本技术可通过所述的调节件对流道施加阻力,而无需提高其它 与水冷头连接的外部装置(如泵)的功率,即可提升部份区域的水冷液的流速, 使用上的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水冷头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水冷头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6是本技术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7-7剖视示意图图8是图6的8-8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6的9-9剖视示意图 图IO是本技术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技术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a-下盖;lla-散热片;12 a -流道;20a-上盖; 21a-进水口; 22 a-出水口; 10-第一盖体;11-导热部;12-流道;20 -第 二盖体;21-进7jc口; 22-出水口; 30-调节件;31-凸出部;311-导引面; 30,-调节件;31,-凸出部;311,-导引面;40-发热源;A-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一实施例,所 述的水冷头结构包括 一第一盖体IO、 一第二盖体20与一调节件30,其中所 述的第一盖体10与第二盖体20是可对应组成一中空盒体(如图3所示),其 外形未有限制,可依照不同的需要做适度变化。所述的第一盖体IO设有复数个导热部11,所述的导热部11为间隔地设置, 导热部ll在本实施例中为以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片,所述的散热片之间形成复 数个流道12,以供水冷液流动。所述的散热片可为等间距或非等间距地间隔设 置,使得所述的散热片之间可形成有复数个呈艰则状排列或不规则状排列的流 道12。所述的第二盖体20是设置有一进水口 21与一出水口 22,以提供水冷液进 出所述的盒体。其中所述的进水口 21与出水口 22的数量未有限定,当然也可 设置有多个进水口 21与出水口 22。所述的调节件30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盖体20是呈分离式的设计,所述的 调节件30往下凸设有复数个与所述的流道12对应的凸出部31,且每一凸出部31底部形成有非水平面的一导引面311 (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所述的凸出 部31为间隔地设置,且与所述的流道12对应地形成规则状或不规则状地排列。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凸出部31为隔板,且每一凸出部31的宽度恰与对应 的流道12的宽度相同,意即所述的隔板与形成所述的流道12的两相对壁面之 间没有间隙(如图8所示),使得在流道12的局部区段可形成封闭状的截面。 所述的导引面311在本实施例中为中央往下凸出的弧面,但并不以此为限,可 视设计上的需求改变所述的导引面311的形状;通过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实用 新型的水冷头结构改良。请配合参阅图7至图9所示,本技术组装时,所述的调节件30是组装 在所述的第二盖体20底部,再利用焊接、铆接或黏合等方式使所述的第二盖体 20密封地盖合在所述的第一盖体10上,所述的第二盖体20与第一盖体10之间 并形成一用以容置水冷液的容置空间A,所述的容置空间A是与所述的第二盖 体20的进水口21、出水口22相连通。此时,所述的调节件30是位于所述的容置空间A中,且所述的调节件30 的复数个凸出部31 (即隔板)并分别对应地凸伸在所述的第一盖体10的复数流 道12中,形成一种层流(Laminar flow)式的流道设计,使得水冷液可以层流 方式流动,且减少水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盖体,所述的第一盖体凸设有复数个间隔设置的导热部,所述的导热部之间形成复数个流道; 一第二盖体,所述的第二盖体盖合在所述的第一盖体上,所述的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二盖体设有与所述的容置空间连通的至少一进水口与至少一出水口;以及 一调节件,所述的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体的底部,所述的调节件凸设有复数个间隔设置的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分别对应地凸伸在所述的流道中,且每一凸出部底部形成有非水平面的导引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家俊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