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26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解决了支撑垫部分受到挤压损坏后需要对整体进行更换,增加了维修的成本,同时需要对支撑垫整体进行拆卸更换,增加了维修的难度的问题;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包括:底板,底板采用U形板结构,底板的后侧和左侧均开设有T形凹槽结构;底板的后侧设置有第一侧板,底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二侧板;底板还包括有:销杆,销杆采用矩形杆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直接将损坏的一部分拆下进行更换,进而降低了更换维修的成本,同时无需将整体进行拆卸,降低了维修的难度。降低了维修的难度。降低了维修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配件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

技术介绍

[0002]车辆顶棚又称车顶内衬,是覆盖车辆天花板的材料,但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用颜色协调的柔软织物隐藏裸露的金属;顶篷提供隔热和隔音效果,还可以隐藏电器元件、天线和其他配件的电线和硬件,为了增加车辆顶棚的支撑性,通常需要在顶棚与车辆天花板之间安装支撑垫。
[0003]目前的顶棚支撑垫还存在有以下不足:
[0004]目前顶棚支撑垫多是一体成型的,这就导致支撑垫部分受到挤压损坏后需要对整体进行更换,增加了维修的成本,同时需要对支撑垫整体进行拆卸更换,增加了维修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支撑垫部分受到挤压损坏后需要对整体进行更换,增加了维修的成本,同时需要对支撑垫整体进行拆卸更换,增加了维修的难度的问题。
[0006]本技术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采用U形板结构,底板的后侧和左侧均开设有T形凹槽结构,底板的中间前侧开设有螺孔结构,且底板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圆形凹槽结构,底板顶部的圆形凹槽内填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底板的后侧设置有第一侧板,底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二侧板;底板还包括有:销杆,销杆采用矩形杆结构,且销杆的中间前侧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r/>[000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还包括有:罩板,罩板采用圆板形结构,罩板固定设置于底板的圆形凹槽顶部,且罩板的顶部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罩板的大小与底板顶部的圆形凹槽大小匹配;螺杆,螺杆固定设置于底板前侧的螺孔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采用矩形板结构,第一侧板的顶部开设有U形凹槽结构,且第一侧板的顶部排列式开设有圆形凹槽结构,第一侧板的底部前侧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第一侧板顶部的圆形凹槽内固定设置有加强筋;第一侧板还包括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采用T形块结构,第一连接块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板的前侧底部,且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式的矩形通槽结构,第一连接块的中间前侧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板采用矩形板结构,且第二侧板的顶部开设有两组圆形凹槽结构;第二侧板还包括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采用T形块结构,第二连接块固定设置于第二侧板的底部一侧,且第二连接块的后侧端右侧开设有矩形凹槽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采用圆柱形结构,加强筋采用塑料材质制作,且加强筋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顶部的圆形凹槽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通过设置有底板、螺杆、销杆、第一侧板、第一连接块、第二侧板和第二连接块,通过分别对其进行组装,当底板、第一侧板或者第二侧板的其中一部分单独损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损坏的一部分拆下进行更换,无需将其余完好的部分进行更换,进而降低了更换维修的成本,同时无需将整体进行拆卸,降低了维修的难度,提高了维修维护的效率;通过底板顶部圆形凹槽内的活性炭颗粒能够对异味进行吸附,降低本产品产生的异味,提高本产品的环保性。
[0014]通过设置有加强筋,能够增加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强度韧性,避免其受到外力挤压后产生形变难以恢复。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拆分状态下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拆分状态下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整体拆分状态下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0]1、底板;101、罩板;102、螺杆;103、销杆;2、第一侧板;201、第一连接块;3、第二侧板;301、第二连接块;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实施例:
[0023]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包括:底板1;底板1采用U形板结构,底板1的后侧和左侧均开设有T形凹槽结构,底板1的中间前侧开设有螺孔结构,且底板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圆形凹槽结构,底板1顶部的圆形凹槽内填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底板1的后侧设置有第一侧板2,底板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侧板3;底板1还包括有:销杆103,销杆103采用矩形杆结构,且销杆103的中间前侧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
[0025]其中,底板1还包括有:罩板101,罩板101采用圆板形结构,罩板101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圆形凹槽顶部,且罩板101的顶部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罩板101的大小与底板1顶部的圆形凹槽大小匹配;螺杆102,螺杆102固定设置于底板1前侧的螺孔内。
[0026]其中,第一侧板2采用矩形板结构,第一侧板2的顶部开设有U形凹槽结构,且第一侧板2的顶部排列式开设有圆形凹槽结构,第一侧板2的底部前侧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第一侧板2顶部的圆形凹槽内固定设置有加强筋4;第一侧板2还包括有:第一连接块201,第一连接块201采用T形块结构,第一连接块201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板2的前侧底部,且第一连接块201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式的矩形通槽结构,第一连接块201的中间前侧开设有贯
穿式的螺孔结构。
[0027]其中,第二侧板3采用矩形板结构,且第二侧板3的顶部开设有两组圆形凹槽结构;第二侧板3还包括有:第二连接块301,第二连接块301采用T形块结构,第二连接块301固定设置于第二侧板3的底部一侧,且第二连接块301的后侧端右侧开设有矩形凹槽结构。
[0028]其中,加强筋4采用圆柱形结构,加强筋4采用塑料材质制作,且加强筋4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顶部的圆形凹槽内。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筋4,能够增加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强度韧性,避免其受到外力挤压后产生形变难以恢复。
[0030]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31]本技术中,通过将第一连接块201沿着底板1后侧的T形凹槽插入,通过第一连接块201与底板1后侧T形凹槽的配合将第一侧板2与底板1固定连接,然后将第二连接块301插入到底板1左侧的T形凹槽内,通过第二连接块301与底板1左侧T形凹槽的配合将第二侧板3与底板1固定连接,然后将销杆103从第一连接块201一侧的矩形凹槽内插入,并穿过底板1后侧的矩形通槽与第二连接块301左侧开设的矩形凹槽卡合,然后将螺杆102从底板1前侧的螺孔插入,使得螺杆102依次穿过底板1、销杆103和第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采用U形板结构,底板(1)的后侧和左侧均开设有T形凹槽结构,底板(1)的中间前侧开设有螺孔结构,且底板(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圆形凹槽结构,底板(1)顶部的圆形凹槽内填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底板(1)的后侧设置有第一侧板(2),底板(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侧板(3);底板(1)还包括有:销杆(103),销杆(103)采用矩形杆结构,且销杆(103)的中间前侧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还包括有:罩板(101),罩板(101)采用圆板形结构,罩板(101)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圆形凹槽顶部,且罩板(101)的顶部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罩板(101)的大小与底板(1)顶部的圆形凹槽大小匹配。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还包括有:螺杆(102),螺杆(102)固定设置于底板(1)前侧的螺孔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顶棚支撑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高翔付达兵马敢雄陈志虎程栋文丽红潘培华罗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连珠汽车饰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