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桁架、挂架和料筒,桁架的第一端部回转支撑在固定底座上;挂架回转设置在桁架的第二端部,第一回转轴和第二回转轴的轴线均呈竖直状态;料筒回转支撑于挂架上;料筒内设置有进料驱动部,料筒的前端设置有与窑炉的渣口对应的堵头,料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加料口,进料驱动部顶推料筒内的封堵料从堵头端部流出。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系统。本申请独立结构,对现场安装环境要求较低,停机时装置整体收缩,占用现场空间极小。本申请能沟通通过远程控制,远离渣口恶劣环境,安全性能大幅度提高。性能大幅度提高。性能大幅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及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有色金属冶炼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底吹炉属于熔池熔炼冶金炉,主要用于铅冶炼原料熔池造渣。该炉每一周期熔炼结束时,须将熔池内高铅渣从炉内排放出来。传统的堵渣装置是靠人工在现场进行放堵,这种方式致使操作人员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同时,操作人存在被飞溅的高温熔渣烫伤的安全隐患。底吹炉炉膛熔渣温度达1050~1150℃,通常是间断性生产,岗位操作也具有间断性,如进料—放渣—清理进料溜槽—清理放渣孔和渣槽—转入下一炉进料造渣,其中清理进料溜槽、清理放渣孔和渣槽均要采用强行洒水冷却方式,水量控制不当可能流入炉膛导致爆炸或水蒸气直接伤人。现有悬挂式堵渣装置存在与炉窑膨胀系数不同造成固定不牢固,影响转炉等缺点。
[0003]申请人新增的铅冶炼生产系统已经正常运行,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系列铅冶炼生产系统之一,炉体处理量都很大,其中底吹炉为φ5m*28m,每日的处理原料为2700吨左右,渣量大,易喷溅,人工堵渣成了一个大难题,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急需设计相应的堵渣装置用以解决冶金炼铅底吹炉渣口堵放渣工作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及系统,对现场安装环境要求较低,停机时装置整体收缩,占用现场空间极小,不会对其他的作业造成影响,而且能够提高封堵的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包括:
[0007]固定底座;
[0008]桁架,所述桁架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回转轴支撑在所述固定底座上,在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桁架回转动作的第一驱动部;
[0009]挂架,所述挂架通过第二回转轴设置在所述桁架的第二端部,在所述固定底座或桁架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挂架回转动作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回转轴和第二回转轴的轴线均呈竖直状态;以及
[0010]料筒,所述料筒通过第三回转轴支撑于所述挂架上,在所述料筒与挂架之间设置有调节所述料筒回转动作的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三回转轴的轴线为水平状态;
[0011]所述料筒内设置有进料驱动部,所述料筒的前端设置有与窑炉的渣口对应的堵头,所述料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加料口,所述进料驱动部顶推料筒内的封堵料从堵头端部流出。
[0012]根据本技术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回转轴固
定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所述第一回转轴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回转轴和第二回转轴均与所述桁架枢接,所述第二回转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挂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回转轴的底部。
[0013]根据本技术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部为枢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一正反旋调节丝杠,所述第一正反旋调节丝杠的两端的枢接轴相对于第一回转轴和第二回转轴均偏心布置;所述第三驱动部为设置在所述料筒与第二支撑板或挂架之间的第二正反旋调节丝杠。
[0014]根据本技术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正反旋调节丝杠和第二正反旋调节丝杠均包括正旋螺杆、反旋螺杆和调节丝管,所述调节丝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旋内螺纹和反旋内螺纹。
[0015]根据本技术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和进料驱动部均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0016]根据本技术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齿圈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齿圈与所述第一回转轴同轴布置,所述齿圈固定在桁架上,所述驱动齿轮与齿圈匹配啮合。
[0017]根据本技术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固定底座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支撑柱。
[0018]根据本技术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优选地,所述堵头包括同轴连接的锥台段和圆柱段,在所述锥台段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法兰盘,所述堵头通过连接法兰盘连接在所述料筒的端部,所述料筒的加料口处设置有开合门。
[0019]一种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系统,包括:
[0020]如上述的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其与所述窑炉的渣口对应设置;
[0021]溜槽,其对应设置在窑炉的渣口下侧;
[0022]收尘罩,其对应设置在窑炉的渣口上侧,所述收尘罩连接有负压收尘除尘系统;以及
[0023]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和负压收尘除尘系统的动作。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申请适用范围广,不仅可以应用于底吹炉,而且能够适用于侧吹炉、烟化炉等炉窑,大大提高了其通用性,适用范围广。本申请的堵头采用法兰连接,可以根据不同的渣口形状进行更换堵头,从而便于保障封堵的可靠性。
[0026]本申请的整体结构可以根据现场环境调节高度,精确定位,同时通过第一正反旋调节丝杠和第二正反旋调节丝杠可以对其结构进行一定的约束,进而仅需采用第一驱动部即可实现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调整,大大降低了动作的误差,使得其可靠性更好。
[0027]本申请为为独立结构,对现场安装环境要求较低,停机时装置整体收缩,占用现场空间极小,不会对其他的作业造成影响,而且能够提高封堵的效果,本申请的控制范围较远,远离渣口恶劣环境,安全性能大幅度提高,无需人工近距离操作,避免了渣口的高温环境对人身安全造成的隐患。
[0028]本申请的整个封堵工艺更为可靠,其整体的结构可以通过调试从而获得精准的堵头与渣口的对位位置,通过一个驱动部即可完成不同工位的切换,相较于现有的设备大大提高了其应用的效果,本申请通过堵头、耐火泥和进料驱动部可以对渣口进行有效的封堵,无需人工近距离参与,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封堵难题,并且在超大型的铅冶炼生产系统中取得的应用效果尤为重要。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序号:
[0035]100为固定底座、101为支撑柱、102为第一驱动部;
[0036]200为桁架、201为第一回转轴、202为第二回转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桁架,桁架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回转轴支撑在所述固定底座上,在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桁架回转动作的第一驱动部;挂架,所述挂架通过第二回转轴设置在所述桁架的第二端部,在所述固定底座或桁架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挂架回转动作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回转轴和第二回转轴的轴线均呈竖直状态;以及料筒,所述料筒通过第三回转轴支撑于所述挂架上,在所述料筒与挂架之间设置有调节所述料筒回转动作的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三回转轴的轴线为水平状态;所述料筒内设置有进料驱动部,所述料筒的前端设置有与窑炉的渣口对应的堵头,所述料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加料口,所述进料驱动部顶推料筒内的封堵料从堵头端部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转轴固定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所述第一回转轴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回转轴和第二回转轴均与所述桁架枢接,所述第二回转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挂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回转轴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为枢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一正反旋调节丝杠,所述第一正反旋调节丝杠的两端的枢接轴相对于第一回转轴和第二回转轴均偏心布置;所述第三驱动部为设置在所述料筒与第二支撑板或挂架之间的第二正反旋调节丝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冶金炼铅底吹炉的堵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反旋调节丝杠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维源,郑开元,李恒江,张军力,冯长征,黄晓丰,张鹏波,苗和平,翟灵帅,王红,闫亚鸽,贺超,常恒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