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后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381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后处理系统,其包括支架组件、载具构件、转运机构以及铲刀机构,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导轨件和第二导轨件;转运机构包括转运驱动件和连接架,连接架上设有推动部与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载具构件,铲刀机构配置为与支架组件滑动连接。此结构的打印后处理系统,通过转运机构将载具构件在第一导轨件和第二导轨件之间转运,在第一导轨件和第二导轨件对正后,通过转运驱动件驱动连接架运动,其连接部连接载具构件,使载具构件在两者上进行转运,推动部滑移抵接铲刀机构,使铲刀机构与载具构件相避让,可避免结构的干涉风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加强铲刀机构的有效清理,有利于提高后续打印成型质量。有利于提高后续打印成型质量。有利于提高后续打印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后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增材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后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技术是一系列快速原型成型技术的统称,也称作“增材制造”,其基本原理都是叠层制造,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电子束等工具将食用材质(植物蛋白、动物蛋白)、金属、陶瓷、医用树脂、薄膜、特殊合金等材料,经过逐层堆叠、层层打印,由快速原型机在X

Y平面内通过扫描形式形成工件的截面形状,而在Z坐标间断地作层面厚度的位移,最终形成三维制件。后处理系统通常用于清理打印残留物,以备后续重复打印工作。
[0003]现有技术中,后处理系统通常包括转运机构、托板以及刮刀,托板安装在转运机构传动端,通过转运机构传动作用托板,使托板向刮刀靠近,刮刀设置在托板运动轨迹的底部,利用刮刀与托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使刮刀清理托班上的残留物。但此结构的后处理系统,刮刀与托板之间容易发生干涉,造成对托板撞击、划痕,容易导致打印成型质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导轨件(11)和第二导轨件(12),所述第二导轨件(12)用于与所述第一导轨件(11)对正;载具构件(2),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件(11)与所述第二导轨件(12)上;转运机构(3),包括转运驱动件(31)和连接架(32),所述转运驱动件(31)的驱动端与所述连接架(32)固定连接,所述转运驱动件(31)的安装端与所述支架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32)上设有推动部(321)与连接部(322),所述推动部(321)与所述连接部(322)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322)设置在所述连接架(32)朝向所述载具构件(2)的一侧,所述连接部(322)用于连接所述载具构件(2),以使所述载具构件(2)在所述第一导轨件(11)和所述第二导轨件(12)上转运;以及铲刀机构(4),所述铲刀机构(4)配置为与所述支架组件滑动连接;其中,在所述转运驱动件(31)驱动作用所述推动部(321)滑移抵接所述铲刀机构(4)时,所述铲刀机构(4)具有与所述载具构件(2)相远离运动的避让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机构(4)包括至少一个导轮件(41)与移动架(42),所述导轮件(41)与所述移动架(42)配置为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架(42)活动连接所述支架组件,所述导轮件(41)用于抵接作用所述推动部(321);在所述避让状态,所述导轮件(41)与所述推动部(321)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42)与所述导轮件(41)同步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321)上成型有凸起段与过渡段,所述过渡段邻接设置在所述凸起段的至少一侧,所述凸起段用于抵接所述导轮件(4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机构(4)还包括安装座(44)与弹簧件(48),所述安装座(44)与所述支架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弹簧件(48)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座(44)上,所述弹簧件(48)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移动架(42)上,在所述避让状态,所述安装座(44)与所述移动架(42)相靠近设置,以使所述弹簧件(48)压缩;在所述弹簧件(48)弹性力作用下,所述铲刀机构(4)具有与所述载具构件(2)相靠近运动的复位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机构(4)还包括铲刀件(43)、轴承座(45)、第一导柱(46)、第二导柱(47)以及轴承件(49),所述铲刀件(43)两端部安装在所述轴承件(49)上,所述轴承件(49)安装在所述轴承座(45)上,所述移动架(42)与所述轴承座(4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柱(46)与所述第二导柱(47)设置在所述轴承座(45)与安装座(44)之间,所述第一导柱(46)相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永辉于清晓荣左超马跃科陈六三杜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