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81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包括:外壳层;与外壳层连接的内衬层,内衬层的两端向外延伸并翻卷至外壳层上形成边沿结构,内衬层通过一弹性件与外壳层活动连接;边沿结构包括固接在内衬层边缘内侧的触碰圈,固接在外壳层边缘外侧的振动圈;触碰圈与振动圈之间抵接有一圈薄膜传感器,当外壳层受压时,带动弹性件变形,使触碰圈挤压薄膜传感器得电;设置在外壳层与内衬层之间的气囊;固定在外壳层内侧且与气囊相通的充气结构;与充气结构电连接且与薄膜传感器电连接的芯片电池模块,薄膜传感器在受振动后会发送信号至芯片电池模块,芯片电池模块启动充气结构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充斥于外壳层与内衬层之间,减少后续击打对佩戴者的伤害。戴者的伤害。戴者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警用头盔,特别是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头盔主要由盔壳、衬里和悬挂系统等构成,由于从事各种活动使用要求不同,头盔的结构和式样很多,为了加强硬度,外壳分别用特种钢、玻璃钢、增强塑料、皮革、尼龙等材料制作,以抵御外界侵袭以及其他打击物对头部的伤害。
[0003]虽然通过了加强外壳结构对头盔的外壳进行加强,利用坚硬的头盔材料抵御硬物的冲击力,但钢盔遭受打击时产生的冲击振动力同样会使佩戴者遭受伤害,可能在头盔还没完全变形时,外部的敲打力已经使使用者出现耳鸣或者脑震荡的现象,且钢盔一旦打击变形,则可能失去保护效果。
[0004]现有的采用气囊结构对头盔内进行保护,其气囊的触发结构为压力传感器,通过对应区域的压力传感器受压才可启动气囊,但是,压力传感器可检测的区域小,一旦歹徒击打头盔未覆盖压力传感器的一侧,则气囊无法触发,使用者在受到击打时头部可能受到重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包括:
[0008]外壳层;
[0009]与所述外壳层内侧连接的内衬层,所述内衬层的两端向外延伸并翻卷至所述外壳层上形成边沿结构,所述内衬层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外壳层活动连接;
[0010]所述边沿结构包括固接在所述内衬层边缘内侧的触碰圈,固接在所述外壳层边缘外侧的振动圈;
[0011]所述触碰圈与所述振动圈之间抵接有一圈薄膜传感器,当所述外壳层受压时,带动所述弹性件变形,使所述触碰圈挤压所述薄膜传感器得电;
[0012]设置在所述外壳层与所述内衬层之间的气囊;
[0013]固定在所述外壳层内侧且与所述气囊相通的充气结构;
[0014]与所述充气结构电连接且与所述薄膜传感器电连接的芯片电池模块。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气囊包括若干个花瓣形的气囊主体,开设在所述气囊主体且与所述充气结构相接的进气口,缝纫在所述气囊主体花瓣与花瓣之间的连接扣。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充气后的所述气囊的周长长于所述外壳层、内衬层,在所述气囊未充气时,所述气囊收卷于所述外壳层与所述内衬层之间。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内衬层包括与佩戴者头部接触的头顶接触层,自所述头顶接触层向两侧延伸的帽檐,所述帽檐翻卷嵌套在所述外壳层的外侧形成边沿结构。
[001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头顶接触层上开设有若干孔洞,当所述气囊充气后,部分所述气囊主体会渗入所述孔洞抵接在佩戴者的头部上。
[001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芯片电池模块内设置有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紧贴在所述外壳层的内侧。
[002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头顶接触层的底部两侧设置有若干条绑带。
[002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气囊的外部涂设有一层硅胶层。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技术通过设置在边沿结构处的薄膜传感器,在外壳层受到外部击打的过程中,会发生微小的形变从而发生振动,在振动时,弹性件会发生振动以使边沿结构触碰到薄膜传感器,使薄膜传感器得电,进而让薄膜传感器发送信号至芯片电池模块,芯片电池模块启动充气结构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充斥于外壳层与内衬层之间,减少后续击打对佩戴者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现有的气囊头盔的结构中,是通过压力传感器或者重力传感器与弹簧的配合,在受到一定挤压气囊,但是,由于压力传感器与重力传感器的特性,均只能设置在单独的位置上,而相对于警务人员来说,在执行任务当中,有可能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无法确定外部的击打或敲打位置会在哪一个点上,而若击打的位置没有触发到压力传感器,则气囊无法被激活,在后续的击打过程中佩戴者仍然无法受到气囊的保护,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案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34]参照图1所示,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包括:外壳层1;与所述外壳层1内侧连接的内衬层2,所述内衬层2的两端向外延伸并翻卷至所述外壳层1上形成边沿结构A,所述内衬层2通过一弹性件3与所述外壳层1活动连接;所述边沿结构A包括固接在所述内衬层2边缘内侧的触碰圈A1,固接在所述外壳层1边缘外侧的振动圈A2;所述触碰圈A1与所述振动圈A2之间抵接有一圈薄膜传感器4,当所述外壳层1受压时,带动所述弹性件3变形,使所述触碰圈A1挤压所述薄膜传感器4得电;设置在所述外壳层1与所述内衬层2之间的气囊5;固定在所述外壳层1内侧且与所述气囊5相通的充气结构6;与所述充气结构6电连接且与所述薄膜传感器4电连接的芯片电池模块7。
[0035]在使用时,内衬层2与佩戴者的头部接触,而外壳层1作为在外防护的结构,佩戴者多为警务人员,例如保安等,当保安佩戴本实施例中的头盔时,一旦受到外部的击打,无论是外壳层1的任意一个位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层(1);与所述外壳层(1)内侧连接的内衬层(2),所述内衬层(2)的两端向外延伸并翻卷至所述外壳层(1)上形成边沿结构(A),所述内衬层(2)通过一弹性件(3)与所述外壳层(1)活动连接;设置在所述边沿结构(A)内侧的薄膜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外壳层(1)与所述内衬层(2)之间的气囊(5);固定在所述外壳层(1)内侧且与所述气囊(5)相通的充气结构(6);与所述充气结构(6)电连接且与所述薄膜传感器(4)电连接的芯片电池模块(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沿结构(A)包括固接在所述内衬层(2)边缘内侧的触碰圈(A1),固接在所述外壳层(1)边缘外侧的振动圈(A2),所述触碰圈(A1)与所述振动圈(A2)之间抵接有一圈薄膜传感器(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警用防打击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5)包括若干个花瓣形的气囊主体(51),开设在所述气囊主体(51)且与所述充气结构(6)相接的进气口(52),缝纫在所述气囊主体(51)花瓣与花瓣之间的连接扣(5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晋清张初全杨艺宗黄如松
申请(专利权)人: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