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触电插座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插座通电
,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插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插座是一种电转接器,插座的电源线连接电源连接,而其他的电器设备则可以插接到插座内取电。目前的插座结构通常是包括有一个塑料外壳,在外壳内设有骨架,而骨架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的弹片,其中一组弹片用来连接火线,另一组弹片连接零线。例如,公开号为CN217507726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一种插座铜件结构,具体该插座包括正极接电铜件、负极接电铜件、接地铜件、用于与正极接电铜件相连接的正极接电端子、用于与负极接电铜件相连接的负极接电端子以及用于与接地铜件相连接的接地端子;正极接电铜件包括正极铜带,负极接电铜件包括负极铜带,接地铜件包括接地铜带,正极铜带的侧部和端部、负极铜带的侧部和端部、接地铜带的端部均设有插套,负极铜带上的插套与正极铜带上对应的插套组合形成二级插套,接地铜带上的插套与正极铜带上对应的插套以及负极铜带上对应的插套组合形成三级插套。
[0003]由此可见,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插座插上电源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触电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插座骨架、接电组件和触动开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插座骨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开关和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用于连接电源;所述接电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插座骨架内的第一弹片组件和第二弹片组件,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和所述第二弹片组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包括有第一插接位,所述第二弹片组件包括有第二插接位和触动弹片,所述第一插接位和所述第二插接位用于插头的插脚插入取电;所述触动弹片位于所述第二插接位的一侧,所述触动开关设于所述插座骨架内、且位于所述触动弹片的一侧,所述触动开关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插入所述第二插接位内的插脚向外侧挤压所述触动弹片,使所述触动弹片挤压所述触动开关,所述触动开关接通所述控制开关,使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接电组件与所述电源线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触电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为继电器,所述触动开关控制所述继电器闭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触电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漏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是否漏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触电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经过所述接电组件的电流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触电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组件包括第一插脚弹片、第一U形弹片和第一接电件;所述插座骨架上设置有第一U型卡槽和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U型卡槽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设有第二U型卡槽,且所述第一U型卡槽的尾端于所述第二U型卡槽的尾端连通;所述第一U形弹片卡设在所述第一U型卡槽内,且所述第一U形弹片具有延伸到所述第二U型卡槽内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触头;所述第一插脚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插脚弹片包括有两向上延伸的第一弹性部,两所述第一弹性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插接位;一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侧延伸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卡设在所述第二U型卡槽内,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触头;所述第一U形弹片位于所述第一插接位的两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挤压触头,所述第一U型卡槽的一内侧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接电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槽内,且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接电件靠近所述第一U形弹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触头,所述第一U形弹片的一侧设有第四触头;所述插头的一插脚插入所述第一插接位内,所述插脚的两侧挤压两所述第一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桂平,廖宗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宝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