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67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涉及汽车中控控制开关技术领域。该汽车中控控制开关包括中控控制开关本体,所述中控控制开关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触摸薄膜。该汽车中控控制开关,产品图标表面在不通电状态下不再显示,只有通电模式下采用显示,PCB采用LIN通信及CAN通信方式,实现信号的传输,满足产品结构要求同时满足电路软件设计规范,外观件部品采用PC材质,满足外观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及耐热性,内部件才有PC+ABS材质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保证内部结构的正常操作,人性化设计,主要针对造型和功能,渗入人机工程学原理,生产上便于组装使用上便于功能操作。便于组装使用上便于功能操作。便于组装使用上便于功能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具体为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属于汽车中控控制开关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中控面板是控制汽车空调、音响以及其他娱乐装置的地方,驾驶员可以通过汽车中控面板上的各种按键控制整车车门的开关及玻璃升降,空调的开关以及音响等车内其他设施的开启和关闭。
[0003]根据专利号CN 213167948 U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标识明显的汽车中控面板,属于汽车配件
包括面板壳体、照明组件和控制开关,其中面板壳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布置按键和显示屏的凹槽,照明组件包括围板和照明灯带,围板位于面板壳体上且围绕凹槽布置,照明灯带安装在围板靠近凹槽一侧的板面上,控制开关位于面板壳体上且与照明灯带耦合。该汽车中控面板能够对安装在汽车中控面板上的按键进行辅助照明,方便驾驶员对中控面板上的按键进行选择和操作,提高行车安全性。
[0004]以上对比文件中在对机械按钮开启阅读灯,档次低,受到冲击内部会出现失效的风险,同时在使用整个BUTTON整体实现上下移动,产品外观下层粘贴不能适用touch cover静电感应膜,外观件后加工产品档次低,产品图标表面一直显示,PCB不能采用LIN通信及CAN通信方式,实现信号的传输,不能满足产品结构要求同时满足电路软件设计规范,外观件部品采用PC材质,不能满足外观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及耐热性,不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不能保证内部结构的正常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机械按钮开启阅读灯,档次低,受到冲击内部会出现失效的风险,同时在使用整个BUTTON整体实现上下移动,产品外观下层粘贴不能适用touch cover静电感应膜,外观件后加工产品档次低,产品图标表面一直显示,PCB不能采用LIN通信及CAN通信方式,实现信号的传输,不能满足产品结构要求同时满足电路软件设计规范,外观件部品采用PC材质,不能满足外观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及耐热性,不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不能保证内部结构的正常操作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包括中控控制开关本体,所述中控控制开关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触摸薄膜,所述中控控制开关本体内部电性连接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一端电性连接有PCB,所述中控控制开关本体内部滑动连接有盖体,所述中控控制开关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灯带,所述盖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开关。
[0009]优选地,所述中控控制开关本体内部开设有条形槽,所述灯带设置于条形槽内部,通过设置条形槽,以此可以使灯带可以均匀布置在条形槽内部,以此使中控控制开关本体的光线更加美观。
[0010]优选地,所述触摸薄膜一侧电性连接有隐形HOME键和隐形MAP键,所述隐形MAP键设置于隐形HOME键一侧,当人体或手指触摸到隐形HOME键时,中控系统切换至主界面。
[0011]优选地,所述触摸薄膜一侧电性连接有隐形SEARCH键和隐形MEDIA键,所述隐形SEARCH键设置于隐形MAP键和隐形MEDIA键之间,当人体或手指触摸到隐形SEARCH键时,中控系统会切换至搜索界面。
[0012]优选地,所述触摸薄膜一侧电性连接有隐形

键和隐形SETUP键,所述隐形

键设置于隐形MEDIA键和隐形SETUP键之间,当人体或手指触摸到隐形

键时,中控系统会出现自定义功能。
[0013]优选地,所述隐形HOME键、隐形MAP键、隐形SEARCH键、隐形MEDIA键、隐形

键和隐形SETUP键均与PCB电性连接。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该汽车中控控制开关,整个BUTTON整体实现上下移动,产品外观下层粘贴适用touch cover静电感应膜,外观件后加工采用高光AHV喷涂及电镀工艺,提高产品档次,产品图标表面在不通电状态下不再显示,只有通电模式下采用显示,PCB采用LIN通信及CAN通信方式,实现信号的传输,满足产品结构要求同时满足电路软件设计规范,外观件部品采用PC材质,满足外观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及耐热性,内部件才有PC+ABS材质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保证内部结构的正常操作,人性化设计:主要针对造型和功能,渗入人机工程学原理,生产上便于组装使用上便于功能操作。
[0016]2、该汽车中控控制开关,通过在中控控制开关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灯带,以此可以使中控控制开关本体可以正常显现灯光,使中控控制开关本体更加的美观,通过设置开关,以此可以方便快速打开盖体,便于取出灯带,便于对灯带的更换。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隐形SETUP键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中控控制开关本体;2、触摸薄膜;3、盖体;4、灯带;5、开关;6、隐形HOME键;7、隐形MAP键;8、隐形SEARCH键;9、隐形MEDIA键;10、隐形

键;11、隐形SETUP键;12、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
[0021]请参阅图1和图2,包括中控控制开关本体1,中控控制开关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触摸薄膜2,中控控制开关本体1内部开设有条形槽12,灯带4设置于条形槽12内部,通过设置条形槽12,以此可以使灯带4可以均匀布置在条形槽12内部,以此使中控控制开关本体1的光线更加美观,触摸薄膜2一侧电性连接有隐形HOME键6和隐形MAP键7,隐形MAP键7设置于隐形HOME键6一侧,当人体或手指触摸到隐形HOME键6时,中控系统切换至主界面,触摸薄
膜2一侧电性连接有隐形SEARCH键8和隐形MEDIA键9,隐形SEARCH键8设置于隐形MAP键7和隐形MEDIA键9之间,当人体或手指触摸到隐形SEARCH键8时,中控系统会切换至搜索界面,触摸薄膜2一侧电性连接有隐形

键10和隐形SETUP键11,隐形

键10设置于隐形MEDIA键9和隐形SETUP键11之间,当人体或手指触摸到隐形

键10时,中控系统会出现自定义功能,隐形HOME键6、隐形MAP键7、隐形SEARCH键8、隐形MEDIA键9、隐形

键10和隐形SETUP键11均与PCB电性连接。
[0022]本技术在使用时:当使用该中控控制开关本体1时,当人体或手指触摸到隐形HOME键6时,中控系统切换至主界面,当人体或手指触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包括中控控制开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控制开关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触摸薄膜(2),所述中控控制开关本体(1)内部电性连接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一端电性连接有PCB,所述中控控制开关本体(1)内部滑动连接有盖体(3),所述中控控制开关本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灯带(4),所述盖体(3)顶部固定连接有开关(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控制开关本体(1)内部开设有条形槽(12),所述灯带(4)设置于条形槽(12)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薄膜(2)一侧电性连接有隐形HOME键(6)和隐形MAP键(7),所述隐形MAP键(7)设置于隐形HOME键(6)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云飞殷双虎张阳黄佳浩张柳鸿潘银飞
申请(专利权)人:乐星汽车电子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