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散热模块、温度湿度传感器、制冷设备,以及控制器。控制器设置为根据温度湿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温度及湿度获得散热模块所在空间的露点温度,并根据制冷液的温度及露点温度设置提制冷液流率。当制冷液温度与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定阈值时,散热模块以第一流率接收制冷液。当温度差等于或小于预定阈值时,散热模块以低于所述第一流率的第二流率接收供制冷液。所述方法包括以第一流率从制冷液源向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当制冷液与露点的温差大于预定阈值时,以第一流率向所述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当温差等于或小于所述预定阈值时,以降低的第二流率向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以降低的第二流率向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以降低的第二流率向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液冷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例如计算设备、计算机服务器等,为了维持器正常运行,需要对其中的发热部件进行散热。大规模及高性能的计算设备,其中的高发热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等元器件,在运行工程中产生远高于普通小型或微型计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因此需要热容量相对较大的散热系统进行散热。一种此类的散热系统,采用液体,例如以水作为热交换媒介的水冷散热系统,从而向大规模及高性能的计算设备提供较大热容量的散热。一方面,水冷散热系统中的水温希望尽量低,以最大程度地符合散热要求。另一方面,过低的水温将可能导致计算设备或元器件因设备中产生冷凝水而导致系统故障甚至损坏。
[0003]为了避免水冷散热系统在计算设备中产生冷凝水,目前采用人工操作调节控制水温的方法。然而,人工控制方法需要人力资源对散热系统及计算系统、电子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实现既符合散热效率要求,又避免冷凝水生成的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制冷系统包括散热模块、温度湿度传感器、制冷设备及控制器。散热模块可热交换地附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发热元器件。温度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散热模块及所述发热元器件所处的空间。制冷设备与散热模块流体连通,以向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控制器耦接于温度湿度传感器及制冷设备。所述控制器设置为根据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所述空间的温度及湿度获得所述空间的露点温度,以及根据所述制冷液的温度及所述露点温度设置提供于所述散热模块的制冷液的流率。当所述制冷液的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定阈值时,使得所述散热模块以第一流率接收制冷液。当所述温度差等于或小于预定阈值时,使得所述散热模块以低于所述第一流率的第二流率接收供制冷液。
[0005]可选地,控制器设置为当所述温度差等于或小于所述预定阈值时,使得所述制冷设备以第二流率向所述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
[0006]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制冷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发热元器件、附接于每个发热元器件上的、与所述制冷设备流体连通的散热模块,以及至少两个温度湿度传感器。每个温度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对应的一个发热元器件及一个散热模块所处的空间中,以测量所述空间的温度及湿度。所述控制器设置为根据每个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所述每个空间的温度及湿度获得每个所述空间的露点温度,以及根据所述制冷液的温度及所述每个露点温度获得至少两个制冷液与露点温度的温度差中的最大温度差及最小温度差。当所述最大温度差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使得所述散热模块以第一流率接收所述制冷液。当所述
最大最小温度差等于或小于所述预定阈值时,使得所述散热模块以低于所述第一流率的第二流率接收所述制冷液。
[0007]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制冷系统还包括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流体连通于所述制冷设备的出液口与所述散热模块的入液口之间并且可控制地耦接于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当所述温度差等于或小于预定阈值时,通过所述流量控制阀将所述第一流率的制冷液调节为第二流率的制冷液,并且使得所述散热模块以低于所述第一流率的第二流率从所述流量控制阀接收所述制冷液。
[0008]根据再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制冷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发热元器件、附接于每个发热元器件上的、与所述制冷设备流体连通的散热模块,至少两个温度湿度传感器,以及至少两个流量控制阀。每个温度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对应的一个发热元器件及一个散热模块所处的空间中,以测量所述空间的温度及湿度。每个温度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对应的一个发热元器件及一个散热模块所处的空间中,以测量所述空间的温度及湿度;每个流量控制阀流体连通于所述制冷设备的出液口与一个对应的散热模块的入液口之间。
[0009]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制冷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制冷方法包括,以第一流率从制冷液源向附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元器件的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确定所述散热模块所处空间的露点温度;以及确定所述制冷液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当所述温度差大于预定阈值时,以所述第一流率向所述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当所述温度差等于或小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流率降低至第二流率,并且以所述第二流率向所述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中:
[0011]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的架构框图。
[0012]图2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的架构框图。
[0013]图3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的架构框图。
[0014]图4是根据再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的架构框图。
[0015]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散热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液冷式电子设备散热系统100包括散热模块,例如热沉160、连通于热沉160的进液管1602及回流管1608、连通于进液管1602及回流管1608的制冷设备,例如制冷分送单元180、温度湿度传感器130,以及控制器120。
[0017]热沉160设置于电子设备140中的电子元器件150上,用于通过与电子元器件150热交换的方式从电子元器件150散热。电子设备140可以是例如计算机服务器,并安装于数据中心的机房等环境。电子元器件150包括电子设备140的各类功能部件,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等因电子设备140的运行产生热量并发热,从而需要通过热沉160散热以维持正常运作的发热元器件。
[0018]制冷分送单元180可以设置于与数据中心的机房隔离的房间或场所。制冷分送单元180通过进液管1602及回流管1608与热沉160构成闭合液流回路,通过进液管1602向热沉
160提供制冷液,以及通过回流管1608回收从热沉160流出的制冷液。制冷液在热沉160中与附接于热沉160的发热元器件150进行热交换,从而通过将元器件150温度降低实现元器件150的散热。从热沉160流出的、温度升高的制冷液通过回流管1608回到制冷分送单元180。经制冷分送单元180冷却后的制冷液再次通过进液管1602向热沉160提供。通过上述制冷液在制冷分送单元180与热沉160之间的循环流动,实现对元器件150的连续散热。
[0019]温度湿度传感器130设置于电子元器件150周围的空间中,用于测量电子元器件150及热沉160所处空间的温度及湿度。温度湿度传感器130所测量的温度及湿度,即为电子元器件150及热沉160的表面所直接暴露于其中并与之接触的空间的温度及湿度。
[0020]控制器120可以包括例如数据中心管理软件,并设置为具有监控及管理与其耦接的各元器件的功能。控制器120耦接于传感器130及制冷分送单元180。一方面,控制器120从传感器130接收所采集的温度及湿度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可热交换地附接于电子设备的发热元器件;温度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散热模块及所述发热元器件所处的空间;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与所述散热模块流体连通,以向所述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耦接于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及所述制冷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为:根据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所述空间的温度及湿度获得所述空间的露点温度,以及根据所述制冷液的温度及所述露点温度设置提供于所述散热模块的制冷液的流率,当所述制冷液的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定阈值时,使得所述散热模块以第一流率接收所述制冷液;当所述温度差等于或小于所述预定阈值时,使得所述散热模块以低于所述第一流率的第二流率接收所述制冷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当所述温度差等于或小于所述预定阈值时,使得所述制冷设备以所述第二流率向所述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发热元器件、附接于每个发热元器件上且与所述制冷设备流体连通的散热模块,以及至少两个温度湿度传感器,每个温度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对应的一个发热元器件及一个散热模块所处的空间中,以测量每个所述空间的温度及湿度,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为:根据每个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所述每个空间的温度及湿度获得每个所述空间的露点温度,以及根据所述制冷液的温度及所述每个露点温度获得制冷液与至少所述两个露点温度的温度差中的最小温度差,当所述最小温度差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使得所述制冷设备以所述第一流率向所述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当所述最小温度差等于或小于所述预定阈值时,使得所述制冷设备以所述第二流率向所述散热模块提供制冷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流体连通于所述制冷设备的出液口与所述散热模块的入液口之间并且可受控地耦接于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当所述温度差等于或小于预定阈值时,通过所述流量控制阀将所述第一流率调节为第二流率,并且使得所述散热模块以所述第二流率从所述流量控制阀接收所述制冷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发热元器件、附接于每个发热元器件上的、与所述制冷设备流体连通的散热模块、至少两个温度湿度传感器,以及至少两个流量控制阀,每个温度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对应的一个发热元器件及一个散热模块所处的空间中,以测量每个所述空间的温度及湿度;每个流量控制阀流体连通于所述制冷设备的出液口与一
个对应的散热模块的入液口之间,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为:根据每个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所述每个空间的温度及湿度获得每个所述空间的露点温度,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福彬,杰弗里,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联想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