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分枝状Cu2O@Cu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甲醛传感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Cu2O复合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溶液浓度检测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甲醛溶液(又称福尔马林)作为臭名昭著的致癌物,由于非法添加或储存不当等原因广泛存在于水产食品中。因此,高效、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或水体中甲醛浓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物质浓度的检测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测试方法可分为:电化学、光学或生物传感器。在众多传感类型中,基于电化学催化的无酶传感器因其简单和快速的特点而得到了广泛认可。许多无机纳米材料也被证实具有构建非酶电化学传感器的特性。然而,大多关于非酶电化学传感的研究仅限于低浓度葡萄糖或过氧化氢溶液的检测,关于如何利用非酶电化学传感精准实现甲醛浓度的检测尚未有报道。
[0003]作为一种典型的p型半导体,氧化亚铜(Cu2O)由于低成本、无毒、易于合成等特点是近几十年来被研究最多的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晶体之一。然而,关于Cu2O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分枝状Cu2O@Cu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甲醛传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一种六分枝状Cu2O@Cu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去离子水为溶剂,配置无水碳酸钠,柠檬酸三纳,溴化钾的混合溶液1,其中,无水碳酸钠的浓度为27
‑
28g/L,柠檬酸三纳的浓度为20
‑
22g/L,溴化钾的浓度为68
‑
70g/L;(2)加入浓度为0.68mol/L的CuSO4水溶液,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溶液2,其中,CuSO4溶液与混合溶液1的体积配比为1:18;(3)向混合溶液2中加入浓度为1.65mol/L的葡萄糖溶液,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溶液3,其中,葡萄糖溶液与混合溶液2的体积比3:19;(4)将混合溶溶液3转移到60℃的恒温环境中,搅拌反应10分钟后,利用冰水混合物进行2
‑
3分钟的物理降温,离心至固液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重复清洗固体粉末1
‑
3次,所得粉末烘干即为六分枝结构的Cu2O;(5)称量一定量的Cu2O粉末至于浓度为0.01
‑
0.03g/mL的CuSO4水溶液中,超声20
‑
30分钟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美,李宇航,孙兴旺,祝国斌,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