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及膜堆,包括膜壳、设置在所述的膜壳内的膜丝、以及设置在所述的膜壳一端的产水端;所述的产水端包括产水壳、设置在所述的产水壳内的产水端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的产水端密封层上端的产水腔、穿过所述的产水端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的产水腔内的膜丝自由端以及设置在所述的产水壳上的产水口;所述的膜壳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本申请的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利用其特殊的设计,使得产水壳自动成为过流通道,无需再膜组件之间再另加额外的过流管道,因此其集成度较高。因此其集成度较高。因此其集成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及膜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及膜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技术中,浸没式膜组件及应用是一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中空纤维膜表面分散有大面积的均匀微孔,由中空纤维膜制备而来的浸没式膜组件能利用其微小的孔对待过滤水进行选择过滤。其出水水质较传统工艺好,投影占地面积极小。
[0003]但现有技术,膜组件制备通常采用两端密封的形式,其产水端密封后再进行切除,使得产水端可以与空气联通形成产水通道例如专利200710151058.6示出,即将浸没式膜组件进入待处理的液体中,液体通过中空纤维膜的膜丝的表面进入膜丝的中空部分,完成过滤,中空部分与产水端联通即可形成产水通道。此种方法生产制备的膜组件在生产工艺中会因为密封切除产生大量歩序并产生大量废弃物,大量歩序会提高生产成本,大量废弃物不仅会提高生产耗材还会使后续处置其产生相应费用。
[0004]同时,通过现有技术例如专利201911325816.0示出的膜设备,由于其产水端是由外壳与大气联通,其必须有管道与外壳连接,管道上设置阀门。由于管道及阀门的影响,不定期会因为管道及阀门的腐蚀或故障使膜组件内部污染,且现有技术制备的膜组件的连接方式决定了其必须考虑膜组件间的缝隙来适应外接管道的尺寸,其投影占地面积会相应增大,集成度不高的同时也会造成工程总体造价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及膜堆。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包括膜壳、设置在所述的膜壳内的膜丝、以及设置在所述的膜壳一端的产水端;所述的产水端包括产水壳、设置在所述的产水壳内的产水端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的产水端密封层上端的产水腔、穿过所述的产水端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的产水腔内的膜丝自由端以及设置在所述的产水壳上的产水口;所述的膜壳上设置有通孔。
[0008]所述的膜壳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动端;所述的活动端包括活动壳、设置在所述的活动壳内的活动端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的活动端密封层内的导气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的活动端的气体入口。
[0009]所述的活动端密封层与所述的气体入口之间设置有空腔。
[0010]所述的膜壳为方型或者圆型。优选的,为方型。
[0011]其中,所述的产水端采用下述方式制备:
[0012]1)将膜丝的自由端梳理至产水壳中,调整膜丝的在产水壳内的高度,优选的,使自由端在所述的产水壳内且高度低于产水口并且与所述的产水壳的底部保有一定的距离;
[0013]2)将液态灌封胶通过与一端产水口连接的液态灌封胶加料管加入产水壳内形成
液态灌封胶层,优选的,液态封头材料层的液位高度高于产水口的下端;
[0014]3)将封装灌封胶通过与另一端产水口连接的封装灌封胶加料管加入到产水壳中形成封装树脂密封层,封装灌封胶的密度小于液态灌封胶的密度,且封装灌封胶的固化温度低于液态灌封胶的固化温度;使得封装树脂密封层置于液态封头材料层上方;
[0015]4)待封装树脂密封层固化后,排出液态灌封胶,并将与产水口连接的封装灌封胶加料管以及液态灌封胶加料管拆除,即可完成产水端的制作。
[0016]本申请还包括一种膜堆,包括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的曝气管上方的多个串联的所述的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
[0017]相邻的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的产水口通过连通器连接。
[0018]所述的连通器上设置有用以容纳密封圈的凹槽。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申请的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利用其特殊的设计,使得产水壳自动成为过流通道,无需再膜组件之间再另加额外的过流管道,因此其集成度较高。
[0021]同时,本专利技术产水端的加工工艺步骤少,至少减少了中空纤维膜处理,封头等需要依靠加工人员操作经验的步骤,使产品品质更加趋同,稳定。同时加工步骤中的中空纤维膜处理及切除步骤的去除,既可以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理,又降低了原材料的损耗,可以大幅度的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
‑
3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的产水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膜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图1
‑
3示出一种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包括膜壳3、设置在所述的膜壳内的膜丝2、以及设置在所述的膜壳一端的产水端1;所述的产水端包括产水壳14、设置在所述的产水壳内的产水端密封层11、设置在所述的产水端密封层上端的产水腔13、穿过所述的产水端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的产水腔内的膜丝自由端21以及设置在所述的产水壳上的产水口12;所述的膜壳上设置有通孔9。
[0027]所述的膜壳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动端4;所述的活动端包括活动壳、设置在所述的活动壳内的活动端密封层44、设置在所述的活动端密封层内的导气道43、以及设置在所述的活动端的气体入口41。所述的活动端密封层与所述的气体入口之间设置有空腔42。空腔方便使用过程中气体进入聚集释放。
[0028]所述的膜壳为方型或者圆型。优选的,为方型。
[0029]其中,所述的产水端采用下述方式制备:
[0030]1)将膜丝的密封端固定,膜丝的自由端梳理至产水壳14中,调整膜丝的在产水壳内的高度,使自由端在所述的产水壳内且高度低于产水口的上端(以靠近活动端的一端为
上端)并且与所述的产水壳的底部(远离活动端的一端为底部)保有一定的距离;
[0031]2)将液态灌封胶通过与一端产水口连接的液态灌封胶加料管6加入产水壳内形成液态灌封胶层13,液态封头材料层的液位高度高于产水口的下端(与上端相对),从而保障产水自由端的产水能够从产水口排出;
[0032]3)将封装灌封胶通过与另一端产水口连接的封装灌封胶加料管加入到产水壳中形成封装树脂密封层,封装灌封胶的密度小于液态灌封胶的密度,且封装灌封胶的固化温度低于液态灌封胶的固化温度;使得封装树脂密封层置于液态封头材料层上方;
[0033]4)待封装树脂密封层固化后,排出液态灌封胶并可重复使用,并将与产水口连接的封装灌封胶加料管以及液态灌封胶加料管拆除,即可完成产水端的制作,此时,膜丝的自由端为产水端与空气连通形成产水通道。
[0034]本专利技术产水端的加工工艺步骤少,至少减少了中空纤维膜处理,封头等需要依靠加工人员操作经验的步骤,使产品品质更加趋同,稳定。同时加工步骤中的中空纤维膜处理及切除步骤的去除,既可以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理,又降低了原材料的损耗,可以大幅度的节约生产成本。
[0035]图4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壳、设置在所述的膜壳内的膜丝、以及设置在所述的膜壳一端的产水端;所述的产水端包括产水壳、设置在所述的产水壳内的产水端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的产水端密封层上端的产水腔、穿过所述的产水端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的产水腔内的膜丝自由端以及设置在所述的产水壳上的产水口;所述的膜壳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壳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动端;所述的活动端包括活动壳、设置在所述的活动壳内的活动端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的活动端密封层内的导气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的活动端的气体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端密封层与所述的气体入口之间设置有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壳为方型或者圆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管道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水端采用下述方式制备:1)将膜丝的自由端梳理至产水壳中,调整膜丝的在产水壳内的高度;2)将液态灌封胶通过与一端产水口连接的液态灌封胶加料管加入产水壳内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铎,吕晓龙,吴瑞军,胡长鑫,张震,王世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