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315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属于建筑渗漏水注浆修复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注浆位置和注浆孔数量;2)开孔并安装注浆嘴,向渗漏部位注入验证注浆液,并记录溢浆时间;3)统计分析确定所述裂缝中浆液的最佳凝固时间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属于建筑渗漏水注浆修复施工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病害,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缺陷、建筑施工不规范及复杂地质环境因素等,建筑一旦出现裂缝,极易发生渗漏水、钢筋腐蚀等问题,危及结构安全,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0003]目前,向建筑裂缝中注入聚氨酯材料,待其固化后实现对裂缝的封堵,是常用混凝土裂缝渗水的治理方法之一。该治理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所用灌浆料为普适性产品,凝固时间长(5~8min),固结体充分反应发泡(膨胀≥20倍),导致结体强度低(≤5MPa),混凝土粘接强度低(≤0.2MPa),无法针对裂缝特点开展定制化的注浆治理;同时,对于顶板、侧墙裂缝,注入的聚氨酯浆液固化时间长,大量浆液因重力原因流失,不仅造成材料浪费而且治理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所述方法先使用与聚氨酯灌浆料粘度偏差不超过10%的验证注浆料代替聚氨酯灌浆料,对裂缝中浆液的实际填充时间进行测试;再经过统计分析,针对性地确定了裂缝中浆液的最佳凝固时间;然后通过添加促进剂将聚氨酯灌浆料的凝固时间缩短至最佳凝固时间,使聚氨酯浆料的凝固时间适配于实际病害,实现病害针对性治理;同时缩短了凝固时间能够提升聚氨酯固结体的性能,进而提高渗漏水治理的质量,减少治理过程中的材料浪费。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清理裂缝周边的污染物和松散表层,确定注浆位置和注浆孔数量n,n为≥1的正整数;
[0008]步骤二、在步骤一确定的注浆位置进行开孔并安装注浆嘴,向注浆嘴内注入验证注浆液,分别记录每个注浆孔内,从开始注浆至验证注浆液从裂缝中溢出的时间(溢浆时间)T1~T
n

[0009]所述验证注浆液由天然颜料、增稠剂和水配制而成,所述验证注浆液的粘度与聚氨酯灌浆料粘度的偏差不大于10%;其中,所述增稠剂为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
[0010]步骤三、对步骤二使用验证浆料注浆得到的溢浆时间T1~T
n
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所述混凝土裂缝中聚氨酯灌浆料的最佳凝固时间T
g

[0011]统计分析方法为:
[0012]S1:计算T1~T
n
的平均值μ、标准差σ、最大值T
max
和极差R;
[0013]S2:当R≤20s时,所述浆液的最佳凝固时间T
g
=T
max
+σ;
[0014]当R>20s时,剔除∣T
n

μ∣最大值所对应的注浆孔,然后重复步骤S1,直至R≤20s,再根据T
g
=T
max
+σ获得所述浆液的最佳凝固时间T
g

[0015]步骤四、根据步骤三确定的浆液的最佳凝固时间T
g
调节聚氨酯灌浆料的凝固时间T
g

,使T
g
≤T
g

<T
g
+10;
[0016]步骤五、按照从裂缝一侧注浆孔延续到另一侧注浆孔,由下向上依次通过注浆嘴注入步骤四调节后得到的凝固时间为T
g

的聚氨酯灌浆料,完成注浆;若步骤三中剔除了注浆孔,向剔除的注浆孔内注入验证注浆液,得到所述注浆孔内聚氨酯浆料的最佳凝固时间,再将聚氨酯灌浆料的凝固时间调整至最佳凝固时间,对剔除的注浆孔进行补注浆;
[0017]步骤六、待聚氨酯灌浆料凝固后,肉眼观察渗漏部位有无渗水;若渗漏部位无渗水,则去除注浆嘴并进行表面处理;若渗漏部位仍出现渗水,则重复步骤二~步骤五进行补注浆,直至渗漏部位无渗水,达到治理要求。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注浆孔位置和数量的确定方法为:对于肉眼不可见裂缝的渗漏水,注浆孔位置确定为渗水位置的中心点;
[0019]对于肉眼可见裂缝的渗漏水,注浆孔位置确定为沿裂缝两侧交替均匀分布,且相邻注浆孔位置间隔5~40cm,距裂缝1~20cm;
[0020]更进一步的,对于肉眼可见裂缝的渗漏水,注浆孔确定为沿裂缝两侧交替均匀分布,且相邻注浆孔位置间隔10~20cm,距裂缝5~10cm;
[00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开孔方法为:对于肉眼不可见裂缝,开孔深度为裂缝所在被修复部位总厚度的1/3~2/3;
[0022]对于肉眼可见裂缝,开孔方向与水平面倾斜30~60
°
并贯穿裂缝,开孔深度为裂缝所在被修复部位总厚度的1/3~2/3;
[0023]更进一步的,对于肉眼可见裂缝,所述开孔方向与水平面倾斜45
°
,开孔深度为裂缝所在被修复部位总厚度的2/3;
[002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调节聚氨酯灌浆料的凝固时间的方法为:向聚氨酯灌浆料中加入促进剂,通过试验调节促进剂用量并记录对应的浆料凝固时间数据,直至调节至聚氨酯灌浆料的凝固时间T
g

满足T
g
≤T
g

<T
g
+10;
[0025]所述促进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异辛酸钾、异辛酸铋或新癸酸铋。
[0026]有益效果
[0027](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所述方法针对裂缝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注浆治理,先配制与聚氨酯灌浆料粘度偏差在10%的浆料作为验证注浆料,替代通用聚氨酯灌浆料测试裂缝的实际凝固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所述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有效确定混凝土裂缝所需浆料的最佳凝固时间T
g
;再对通用聚氨酯灌浆料的凝固时间T
g

进行针对性调整,使其凝固时间与最佳凝固时间的关系满足T
g
≤T
g

<T
g
+10,以实现聚氨酯灌浆料在裂缝中的最佳填充和固化,有效提高了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的效果,同时减少治理过程中原材料的浪费。
[0028](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向通用聚氨酯灌浆料中加入促进剂,有效缩短了通用灌浆料产品的凝固时间,从而减少了聚氨酯灌浆料固结体的发泡程度,提高了固结体的强度和粘接性;对于顶板、侧墙裂缝,所述方法缩短了
聚氨酯浆液固化时间的同时,有效减少了聚氨酯灌浆液因重力原因流失造成的材料浪费和治理质量降低。
[0029](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所述验证注浆液由天然颜料、增稠剂和水配制而成;天然颜料便于指示观察和记录凝固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注浆位置和注浆孔数量n,n为≥1的正整数;(2)在注浆位置开孔并注入验证注浆液,记录每个注浆孔的溢浆时间T1~T
n
;验证注浆液的粘度与聚氨酯灌浆料粘度的偏差≤10%,由天然颜料、增稠剂和水组成;增稠剂为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3)对T1~T
n
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裂缝中浆液最佳凝固时间T
g
;统计分析方法为:S1:计算T1~T
n
的平均值μ、标准差σ、最大值T
max
和极差R;S2:当R≤20s时,最佳凝固时间T
g
=T
max
+σ;当R>20s时,剔除∣T
n

μ∣最大值所对应的注浆孔,重复步骤S1至R≤20s,再根据T
g
=T
max
+σ获得最佳凝固时间T
g
;(4)调节聚氨酯灌浆料的凝固时间T
g

,使T
g
≤T
g

<T
g
+10;(5)注入调节后的聚氨酯灌浆料,若剔除注浆孔,对剔除的注浆孔进行验证注浆及补注浆;(6)聚氨酯灌浆料凝固后,若渗漏部位无渗水,去除注浆嘴并进行表面处理;若渗漏部位仍出现渗水,重复步骤二~步骤五进行补注至渗漏部位无渗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位置和数量的确定方法为:对于肉眼不可见裂缝的渗漏水,注浆孔位置确定为渗水位置的中心点;对于肉眼可见裂缝的渗漏水,注浆孔位置确定为沿裂缝两侧交替均匀分布,相邻注浆孔位置间隔5~40cm,距裂缝1~20c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育欣杨文李毅孔亚宁程宝军余保英周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