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段大曲率沉管安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14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沉管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包括沉管浮运过程以及沉管沉放过程;所述沉管的浮运过程由七艘全回转拖轮进行,沉管浮运过程中,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提供沉管前进与制动的动力,第一全回转傍拖拖轮、第二全回转傍拖拖轮、第三全回转傍拖拖轮、第四全回转傍拖拖轮通过动车调整所述沉管轴线位置使所述沉管不偏离浮运航道;当所述沉管浮运到位后,进行沉放使得所述沉管着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浮运所需拖轮数量减少,成本降低;沉管沉放位置距离已安装沉管的尾端近,着床后拉合的距离小,沉管尾端轴线偏移量小,有利于控制沉管尾端轴线偏差。有利于控制沉管尾端轴线偏差。有利于控制沉管尾端轴线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线段大曲率沉管安装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管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海底隧道中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由于沉管尺寸及重量大,施工技术难度大,安装轴线控制难度大。现有的曲线段沉管浮运安装工艺不完全适用于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作业,以现有技术中大桥的曲线段沉管浮运为例,其编队方式如图1所示,采用4艘大马力全回转拖轮吊拖、4艘全回转拖轮绑拖、2艘拖轮在基槽进行抗流作业,2艘拖轮备用。该拖轮编队方式对于曲率较小的曲线段沉管可以实现各拖轮施加的力相对于沉管轴线基本对称。但对于曲线段大曲率沉管,各拖轮施加力相对于沉管轴线不对称,沉管浮运过程中姿态控制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控制浮运过程中管节姿态、沉放过程中控制沉管尾端轴线偏差的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管浮运过程以及沉管沉放过程;
[0005]所述沉管的浮运过程由七艘全回转拖轮进行,其中,
[0006]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设置于所述沉管的首端;
[0007]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设置于所述沉管的尾端,所述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与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协作提供沉管前进与制动的动力;
[0008]第一全回转傍拖拖轮、第二全回转傍拖拖轮设置于所述沉管的一侧边,第三全回转傍拖拖轮、第四全回转傍拖拖轮设置于所述沉管的另一侧边上;
[0009]备用全回转拖轮,设置于所述沉管的一侧;
[0010]其中,所述沉管浮运过程中,所述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提供沉管前进与制动的动力,所述第一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三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四全回转傍拖拖轮通过动车调整所述沉管轴线位置使所述沉管不偏离浮运航道;
[0011]当所述沉管浮运到位后,进行沉放使得所述沉管着床。
[0012]本技术方案的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浮运所需拖轮数量减少,成本降低,沉管浮运姿态更加稳定。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使用龙须缆与沉管管顶首、尾端的系缆柱连接。
[0014]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曲线段沉管的在浮运前进的过程中,沉管首、尾端的系缆柱位置不一致,所述龙须缆通过第一分支绳、第二分支绳分别与首/尾端两侧系缆柱连接,且所述第一分支绳与所述第二分支绳长度不同,所述第一分支绳与所述第二分支绳的
交叉点位于所述沉管的前进方向上,使得曲线段大曲率沉管浮运姿态更加稳定。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三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四全回转傍拖拖轮均为侧面站位,船头正对所述沉管,所述沉管旋转时,操作相对应方向的傍拖拖轮向前顶所述沉管,实现沉管的原地转向,所述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不带力随动,调整沉管浮运方向,通过调整所述龙须缆两端长度,使所述沉管浮运受力方向保持在沉管轴线位置。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沉管浮运至距离已安装沉管一定距离时,对所述沉管进行系泊,系泊过程中所述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一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三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四全回转傍拖拖轮有序撤离;
[0017]系泊完成后,对所述沉管进行第一次绞移,当所述沉管绞移至与已安装沉管的尾端距离为D1时,所述沉管进行沉放准备作业;
[0018]沉放准备作业完成后,所述沉管进行第二次绞移,绞移至距离已安装沉管尾端端距离为D2时,进行第一次沉放;
[0019]当所述沉管下放至其首端底部与所述已安装沉管尾端顶部距离为S1时,调整所述沉管的首端、或尾端的吊缆,使所述沉管的纵坡与碎石基床的坡度一致,然后继续下放所述沉管;
[0020]当所述沉管下放至其首端底部与碎石基床顶部的距离为S2时,寸动收安装缆,将所述沉管绞移至距离所述已安装沉管的尾端D3的距离后,继续下放所述沉管直至着床于碎石基床上。
[00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沉管浮运至距离已安装沉管20m时,对所述沉管进行系泊,所述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一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三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四全回转傍拖拖轮有序撤离。
[00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沉管绞移至与已安装沉管的尾端距离为10m时,所述沉管进行沉放准备作业所述沉放准备作业包括:潜水母船就位、管顶沉放准备、潜水水下检查;所述管顶沉放准备包括:拆除部分舾装件,安装拉合千斤顶、安装测量设备。
[00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管绞移至距离已安装沉管尾端端距离为0.8

1m时,进行第一次沉放。
[00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管下放至其首端底部与所述已安装沉管尾端顶部距离为0.5m时,调整所述沉管的首端、或尾端的吊缆.
[002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沉管下放至其首端底部与碎石基床顶部的距离为0.2m时,寸动收放安装缆,将所述沉管绞移至距离所述已安装沉管的尾端0.6m后,继续下放所述沉管直至着床于碎石基床上。
[002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浮运所需拖轮数量减少,成本降低,沉管首尾吊拖与龙须缆的设计使曲线段大曲率沉管浮运姿态更加稳定;
[0027]沉管沉放位置距离已安装沉管的尾端近,沉管沉放过程中绞移与着床后拉合的距离小,曲线段大曲率沉管尾端轴线偏移量小,有利于控制沉管尾端轴线偏差。
附图说明
[00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为现有技术中曲线段沉管的浮运编队分布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浮运编队分布示意图;
[0031]图3为现有技术中曲线段沉管的沉放流程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沉放流程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缆绳布置图;
[0034]10、沉管;11、系缆柱;20、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30、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40、第一全回转傍拖拖轮;50、第二全回转傍拖拖轮;60、第三全回转傍拖拖轮;70、第四全回转傍拖拖轮;80、备用全回转拖轮;90、龙须缆;91、第一分支绳;92、第二分支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管浮运过程以及沉管沉放过程;所述沉管的浮运过程由七艘全回转拖轮进行,其中,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设置于所述沉管的首端;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设置于所述沉管的尾端,所述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与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协作提供沉管前进与制动的动力;第一全回转傍拖拖轮、第二全回转傍拖拖轮设置于所述沉管的一侧边,第三全回转傍拖拖轮、第四全回转傍拖拖轮设置于所述沉管的另一侧边上;备用全回转拖轮,设置于所述沉管的一侧;其中,所述沉管浮运过程中,所述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提供沉管前进与制动的动力,所述第一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三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四全回转傍拖拖轮通过动车调整所述沉管轴线位置使所述沉管不偏离浮运航道;当所述沉管浮运到位后,进行沉放使得所述沉管着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使用龙须缆与沉管管顶首、尾端的系缆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须缆通过第一分支绳、第二分支绳分别与首/尾端两侧系缆柱连接,且所述第一分支绳与所述第二分支绳长度不同,所述第一分支绳与所述第二分支绳的交叉点位于所述沉管的前进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三全回转傍拖拖轮、所述第四全回转傍拖拖轮均为侧面站位,船头正对所述沉管,所述沉管旋转时,操作相对应方向的傍拖拖轮向前顶所述沉管,实现沉管的原地转向,所述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不带力随动,调整沉管浮运方向,通过调整所述龙须缆两端长度,使所述沉管浮运受力方向保持在沉管轴线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的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沉管浮运至距离已安装沉管一定距离时,对所述沉管进行系泊,系泊过程中所述第一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二全回转吊拖拖轮、所述第一全回转傍拖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伟张乃受刘德进苏长玺王殿文尚乾坤朱春峰赫亚锋宋江伟徐良吕护生李德洲张浩男林恒義林树栋王鹏飞贾延铄杨毓晓王璐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