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设于第一机体,并能够相对于第一机体运动;投影组件,设于第二机体上;感应器装置,可拆卸地设于第一机体或第二机体上。感应器装置可以对用户的肢体动作等进行识别,配合投影仪可以实现游戏、运动等场景的互动,例如互动亲子游戏等,拓展了机器人的可玩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感应器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机体或第二机体上,也就是说,感应器装置为便携可拆式的装置,便于用户的拆卸和安装。户的拆卸和安装。户的拆卸和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与家庭、医疗、餐饮、建筑等行业,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便利。
[0003]随着机器人功能的日益增强,我们对机器人的场景需求也越来越多,希望机器人除了能具备一些导航、跟随、视频拍照、私人助理、安全卫士等基本功能外,也能提供更强大的影音、娱乐等功能。
[0004]相关技术中在机器人上集成了投影仪,通过投影仪进行电影等视频的播放,然而,仅利用投影仪播放电影等视频,应用范围较小,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终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设于第一机体,并能够相对于第一机体运动;投影组件,设于第二机体上;感应器装置,可拆卸地设于第一机体或第二机体上。
[0008]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终端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投影组件和感应器装置,具体而言,第二机体设于第一机体上,且第二机体能够相对于第一机体运动,能够理解的是,若智能终端为机器人,则第一机体为机器人的机身,第二机体为机器人的头部,头部可以相对于机身进行俯仰运动以及旋转运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0009]投影组件设置在第二机体上,从而在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运动时,能够带动投影组件运动。能够理解的是,当投影时,可以通过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运动来调整投影组件的投影位置以及投影角度。
[0010]感应器装置设置在第一机体或第二机体上,也就是说,感应器装置设置在机器人的机身或头部上。具体地,当感应器装置设置在第二机体上时,即感应器装置设置在机器人的头部上,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运动时,能够带动感应器装置和投影组件运动,也就是说,感应器装置与投影组件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可以理解的是,感应器装置的安装角度需要与投影组件相匹配,即感应器装置的安装角度要能够覆盖投影组件的投影视角,以便感应器装置能够对用户的肢体动作进行识别。因此,若将感应器装置设置在第二机体上,在智能终端出厂时感应器装置的安装角度完成调整后,后续无需进行调整,便于用户使用。
[0011]当感应器装置设置在第一机体上时,即将投影组件与感应器装置分设在第二机体和第一机体上,可以对感应器装置的角度进行随时手动调整,因此,可以适应突发情况,便于用户随时操作。
[0012]可以理解的是,感应器装置可以对用户的肢体动作等进行识别,配合投影仪可以
实现游戏、运动等场景的AI(人工智能)互动,例如互动亲子游戏等,拓展了机器人的可玩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3]此外,感应器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机体或第二机体上,也就是说,感应器装置为便携可拆式的装置,便于用户的拆卸和安装,即在不需要感应器装置时将其取下放置,在需要进行亲子互动游戏时,快速安装。
[0014]其中,感应器装置为AI感应器装置。
[0015]值得说明的是,第二机体包括外壳和顶板,顶板位于外壳的上方,并与外壳相连,具体地,感应器装置可以设置在顶板或外壳上,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0016]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智能终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机体包括相连的外壳和顶板,顶板位于外壳背离第一机体的一侧;感应器装置可拆卸地设于顶板或外壳上。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机体包括外壳和顶板,顶板与外壳连接,且顶板位于外壳背离第一机体的一侧,也就是说,顶板设置在第二机体的顶部,外壳为第二机体的侧板。
[0019]感应器装置设置在顶板或外壳上,即感应器装置设置在机器人的头部上,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运动时,能够带动感应器装置和投影组件运动,也就是说,感应器装置与投影组件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可以理解的是,感应器装置的安装角度需要与投影组件相匹配,即感应器装置的安装角度要能够覆盖投影组件的投影视角,以便感应器装置能够对用户的肢体动作进行识别。因此,若将感应器装置设置在第二机体上,在智能终端出厂时感应器装置的安装角度完成调整后,后续无需进行调整,便于用户使用。
[0020]此外,感应器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机体的顶板或外壳上,也就是说,感应器装置为便携可拆式的装置,便于用户的拆卸和安装,即在不需要感应器装置时将其取下放置,在需要进行亲子互动游戏时,快速安装。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感应器装置设于顶板上;感应器装置包括感应器组件、安装座、安装支架和复位组件,其中,安装座与感应器组件相连,安装支架设有安装槽,安装支架能够相对于安装座运动,以使顶板的一部分能够插入或移出安装槽,复位组件设于安装座上,并与安装支架相连,复位组件能够使安装支架运动后复位。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将感应器装置设置在顶板上,也就是说,将感应器装置设置在机器人的头顶部。具体地,感应器装置包括感应器组件、安装座、安装支架和复位组件,其中,感应器组件与安装座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感应器组件与安装座为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或适配多种不同型号或类型的感应器。
[0023]值得说明的是,安装座朝向感应器组件的一侧设有限位凸块,感应器组件包括安装盖板、底壳和感应器,底壳和安装盖板相连并围合形成腔体,感应器被封装在腔体内,具体安装盖板和底壳的结构可以根据感应器的形状及大小来进行适配。进一步地,在安装盖板朝向安装座的一侧设有限位槽,限位凸块插入限位槽内,螺钉穿过限位凸块与安装盖板连接,以实现安装座与感应器组件之间的有效固定。
[0024]复位组件设置在安装座上,且复位组件与安装支架连接,当用户在安装支架上施加力时,安装支架能够带动复位组件相对于安装座运动。安装支架上设有安装槽,在安装支架相对于安装座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安装槽运动,进
[0025]而使顶板的一部分插入或移出安装槽内,以实现感应器装置的快速拆卸和安5装。
[0026]具体地,当需要将感应器装置从顶板上拆卸下来时,用户手动拉动安装支架,以使安装支架向远离安装座的方向运动,顶板的一部分从安装槽内移出,实现感应器装置的快速拆卸。用户松开安装支架时,复位组件能够带动安装支架复位,即使安装支架向靠近安装座的方向运动。
[0027]0当需要将感应器装置安装在顶板上时,用户手动拉动安装支架,以使安装
[0028]支架向远离安装座的方向运动,将安装支架移动到与顶板的一部分相对时,松开安装支架,复位组件带动安装支架向安装座的方向运动,以使顶板的一部分插入安装槽内,实现感应器装置的快速安装。即通过安装槽与顶板进行配合实现夹紧,能够提高感应器装置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9]5在实际应用中,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设于所述第一机体,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运动;投影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机体上;感应器装置,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机体或所述第二机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体包括相连的外壳和顶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外壳背离所述第一机体的一侧;所述感应器装置可拆卸地设于所述顶板或所述外壳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感应器装置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感应器装置包括:感应器组件;安装座,与所述感应器组件相连;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运动,以使所述顶板的一部分能够插入或移出所述安装槽;复位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并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所述复位组件能够使所述安装支架运动后复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装置还包括:耐磨件,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部和/或槽侧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感应器组件的一侧设有导向槽,所述复位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导向槽内,并能够在所述导向槽内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槽连通;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导柱,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柱的第一端经所述导向孔伸出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导向部,设于所述导柱的第二端,并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相接触;弹性件,设于所述导柱上,并与所述导向部和所述安装座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设有多个导向面,多个所述导向面中至少一个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相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装置还包括:镂空结构,设于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武辉,王泽,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