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筒薄壁钛合金环形锻件的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313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钛合金的辗轧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筒薄壁钛合金环形锻件的成形方法。包括:下料、镦饼、冲孔、机加内孔,得到第一中间坯;对中间件进行芯轴拔长;对拔长后的中间件采用内孔专用冲头分别从内孔两端进行胀孔,得到第二中间坯;对第二中间坯进行环轧,实现进一步扩孔,并消除胀孔后内控的不均匀。并消除胀孔后内控的不均匀。并消除胀孔后内控的不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筒薄壁钛合金环形锻件的成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钛合金的辗轧成形
,具体涉及一种高筒薄壁钛合金环形锻件的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优异的冷热加工工艺性等性能,通过热处理可以实现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
[0003]以TA18钛合金为例,该合金对缺口不敏感,在许多介质中具有良好的抗蚀性,因此在航空航天管路系统及石化行业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对于大高径比高筒薄壁钛合金锻件一般采用碾轧成型的锻造方法,目前主要成型工艺路线为:先镦饼—钻孔—马扩—环轧。该成型工艺具有原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钛合金薄壁高筒环形锻件的成型问题,提高材料利用率及生产效率,降低该类型锻件的生产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高筒薄壁钛合金环形锻件的成形方法,包括:
[0007]下料、镦饼、冲孔、机加内孔,得到第一中间坯;
[0008]对中间件进行芯轴拔长;
[0009]对拔长后的中间件采用内孔专用冲头分别从内孔两端进行胀孔,得到第二中间坯;
[0010]对第二中间坯进行环轧,实现进一步扩孔,并消除胀孔后内控的不均匀。
[0011]下料、镦饼、冲孔,包括:
[0012]坯料加热,然后进行热包套,包套后回炉保温60min后出炉进行锻压;
[0013]在压机上锻压坯料,形成饼坯,饼坯冲孔,孔直径等于芯轴直径。
[0014]机加后的内孔直径比芯轴直径大5

10mm。
[0015]对中间件进行芯轴拔长,包括:
[0016]第一火:采用六方芯轴拔长,其中,每锤压下量30~50mm,满砧送进,使孔贴实芯轴;
[0017]第二火:采用圆形芯轴拔长,其中,每次送进长度的1/5,每锤压下量30~50mm。
[0018]对拔长后的中间件采用内孔专用冲头分别从内孔两端进行胀孔,得到第二中间坯,包括:
[0019]第一火:采用锥形的第一内孔专用冲头依次从内孔两端进行胀孔,使内孔胀大30~80mm;两次胀孔的下压高度均为拔长后的中间件长度的2/3;
[0020]第二火:采用锥形的第二内孔专用冲头依次从内孔两端进行胀孔,使内孔胀大40~100mm;两次胀孔的下压高度均为拔长后的中间件长度的2/3。
[0021]胀孔的锻造设备为16MN或2500t压力机,下压速率控制在10~15mm/s。
[0022]包套材料采用10~15mm厚度的高温棉。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原有的钛合金高筒环形锻件辗轧工艺中,将镦饼、钻孔、马扩、环轧改为镦饼、冲孔、芯轴拔长、胀孔、环轧;通过镦饼、冲孔可以得到环形,节省了钻孔的原材料浪费,芯轴拔长减小受压截面面积,降低了制坯的变形抗力,得到高径比预制坯,胀孔可以将预制坯外径、内径扩大,实现了得到高筒环形钛合金环坯的目的,为钛合金高筒环形锻件的成形工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途径。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一种钛合金高筒薄壁环形锻件的辗轧成形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2a为六方芯轴的示意图。
[0026]图2b为圆形芯轴的示意图。
[0027]图3a为冲头1的示意图。
[0028]图3b为冲头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实施例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以某航天用钛合金高筒环形锻件(材料为TA18钛合金)为例,当使用传统碾轧工艺时,需要189.8KG原材料,8火次锻造。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工艺,仅需要168.3KG(φ230
×
~900mm)原材料,6火次锻造,节省了原材料,减少了火次,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2]如图1所示,详细工艺步骤如下:
[0033]步骤一:下料:下料规格:φ230
×
900mm,倒角R5mm。
[0034]步骤二:镦饼、冲孔:坯料加热:棒料冷料加热,预热(700℃
±
50℃)保温时间按60min,升温至900℃,保温100min;在高温保温后进行热包套(包套材料用10~15mm厚度高温棉及粉状高温黏结剂),包套后回炉保温60min后出炉进行锻压。一火成形,镦粗至Φ340
×
410mm后冲内孔,冲出的内孔尺寸为Φ100
×
~130mm。
[0035]步骤三:机加内孔:内孔车至Φ105mm,倒内孔圆角R10mm。
[0036]步骤四:芯轴拔长:在16MN/2500T油压机上进行,采用二火次成形,加热温度:930℃保温120min,热料回炉保温时间减半。尺寸为Φ300
×
Φ150
×
670mm,第一火轻缓变形,使孔贴实芯轴。采用图2a的芯轴1进行拔长,每锤压下量30mm,满砧送进;第二火采用图2b的芯轴2进行拔长,每次送进锻件长度的1/5,每锤压下量50mm。
[0037]步骤五:胀孔:在16MN/2500T油压机上进行,二火次成形。加热温度:930℃保温100min,热料回炉保温时间减半。第一火采用图3a的冲头1进行Φ195胀孔,尺寸为Φ325
×
Φ195
×
660mm;然后翻面,从另外一端进行胀孔;第二火采用图3b的冲头2进行Φ235mm进行胀孔,然后翻面,从另外一端进行胀孔;最终尺寸为Φ355
×
Φ235
×
650mm。所有胀孔的下压高度均为拔长后的中间件长度的2/3;胀孔的锻造设备为16MN或2500t压力机,下压速率控制在10~15mm/s。
[0038]步骤六:环轧:在Φ1600mm立式环扎机上进行。一火次成形,加热制度:930℃保温
80min:最终锻件尺寸为Φ385
×
Φ280
×
650mm。
[0039]实施例2
[0040]步骤一:下料:下料规格:φ300
×
1070mm,倒角R5mm。
[0041]步骤二:镦饼、冲孔:坯料加热:棒料冷料加热,预热(700℃
±
50℃)保温时间按80min,升温至900℃,保温130min;在高温保温后进行热包套(包套材料用10~15mm厚度高温棉及粉状高温黏结剂),包套后回炉保温60min后出炉进行锻压。两火成形,镦粗至Φ485
×
410mm后冲内孔,冲出的内孔尺寸为Φ120
×
~130mm。
[0042]步骤三:机加内孔:内孔车至Φ125mm,倒内孔圆角R10mm。
[0043]步骤四:芯轴拔长:在16MN/2500T油压机上进行,采用二火次成形,加热温度:930℃保温80min,热料回炉保温时间减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筒薄壁钛合金环形锻件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镦饼、冲孔、机加内孔,得到第一中间坯;对中间件进行芯轴拔长;对拔长后的中间件采用内孔专用冲头分别从内孔两端进行胀孔,得到第二中间坯;对第二中间坯进行环轧,实现进一步扩孔,并消除胀孔后内控的不均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料、镦饼、冲孔,包括:坯料加热,然后进行热包套,包套后回炉保温60min后出炉进行锻压;在压机上锻压坯料,形成饼坯,饼坯冲孔,孔直径等于芯轴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加后的内孔直径比芯轴直径大5

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中间件进行芯轴拔长,包括:第一火:采用六方芯轴拔长,其中,每锤压下量30~50mm,满砧送进,使孔贴实芯轴;第二火:采用圆形芯轴拔长,其中,每次送进长度的1/5,每锤压下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冯晓艳王玉佩林剑张帅郭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