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302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供油系统包括吸滤器以及电机冷却供油单元,电机冷却供油单元包括主冷却油道、第一分支冷却油道、第二分支冷却油道,以及设于电机内的转子冷却油道和定子冷却油道,主冷却油道的一端与吸滤器的出油口连通,转子冷却油道和定子冷却油道分别通过第一分支冷却油道与主冷却油道的另一端连通,转子冷却油道和定子冷却油道还分别通过第二分支冷却油道与主冷却油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分支冷却油道和/或第二分支冷却油道上设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可调节进入电机的冷却油流量,以达到按需供油的目的,从而利于提高油泵的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系统能耗。系统能耗。系统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供油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该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多采用液压模块进行供油,液压模块一般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和中间隔板,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中设置油道,由中间隔板将上阀体和下阀体分开,用于控制油液压力和方向的电磁阀固定在上阀体或者下阀体上,上阀体和下阀体合装后,由于中间隔板的分隔,形成封闭的油路,再通过油泵给液压模块供油,不同的油路通向变速器上不同的位置,以满足不同零部件冷却或润滑的需求。
[0003]采用液压模块进行供油有两个弊端,一是液压模块必须占用变速器内部一定的空间,给整箱的布局造成困难,不利于轻量化设计,二是上下阀体和中间隔板价格昂贵,不利于成本控制。
[0004]混动动力专用变速器包括发动机和电机,发动机一般需要油液润滑,电机一般采用油液冷却或润滑油冷却。现有电机采用润滑油冷却的供油系统,由于油液需要供给发动机、电机以及离合器,现有的供油系统不能为发动机、电机以及离合器提供适合的用油量,不利于车辆安全可靠的运行,并且供油系统的能耗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以利于降低供油系统的能耗。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包括吸滤器以及电机冷却供油单元;
[0008]所述吸滤器用于安装至变速器的油底壳内;
[0009]所述电机冷却供油单元包括主冷却油道、第一分支冷却油道、第二分支冷却油道,以及设于电机内的转子冷却油道和定子冷却油道;
[0010]所述转子冷却油道设于电机的转子内,所述定子冷却油道设于电机的定子内;
[0011]所述主冷却油道的一端与所述吸滤器的出油口连通,所述转子冷却油道和所述定子冷却油道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分支冷却油道与所述主冷却油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转子冷却油道和所述定子冷却油道还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分支冷却油道与所述主冷却油道的另一端连通;
[0012]所述第一分支冷却油道和/或所述第二分支冷却油道上设有电磁阀。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冷却供油单元为多个,各所述电机冷却供油单元均通过所述主冷却油道连通所述吸滤器。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转子冷却油道和所述定子冷却油道均呈环形。
[0015]进一步的,所述吸滤器的第一出口连接有第一主供油通道,所述主冷却油道通过所述第一主供油通道与所述吸滤器连通。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供油通道设于混动变速器的壳体上;和/或,
[0017]所述第一主供油通道上设有第一机械泵或第一电子泵。
[0018]进一步的,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喷油主管,以及多个所述喷油分管;
[0019]多个所述喷油分管分别通过所述喷油主管连通所述第一主供油通道;
[0020]多个所述喷油分管包括设于变速器上第一喷油分管、设于发动机上的第二喷油分管,以及设于电机上的第三喷油分管。
[0021]进一步的,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设于离合器壳体上的离合器喷油管和离合器润滑油通道,所述离合器喷油管通过所述离合器润滑油通道与所述第一主供油通道连通。
[0022]进一步的,所述吸滤器的第二出口连接有第二主供油通道;
[0023]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设于离合器壳体上的离合器执行油道,所述离合器执行油道与所述第二主供油通道连通。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供油通道设于混动变速器的壳体上;和/或,
[0025]所述第二主供油通道上设有第二机械泵或第二电子泵。
[0026]进一步的,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压滤器,所述压滤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二主供油通道连通。
[002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8]本技术的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通过设置两个分支冷却油道,并在至少其一分支冷却油道上设置电磁阀,可调节进入电机的冷却油流量,以达到按需供油的目的,从而利于提高油泵的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系统能耗,比如,在油液较少时,可暂时减少电机冷却需要的油量,而优先保证离合器用油,从而在供油系统应用于车辆上时,利于保证车辆安全可靠的运行。
[0029]此外,将电机冷却供油单元设为多个,利于为多个电机供油,比如可适用于配备两个电机的混动变速器。将转子冷却油道和定子冷却油道均设置为环形,利于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较好的降温。
[0030]另外,设置第一主供油通道,便于布置其余油道布置。将第一主供油通道设于混动变速器的壳体上,并将离合器润滑油通道设于离合器壳体上,便于布置,可省去现有的液压模块,节约液压模块占用的空间,在第一主供油通道上设置第一机械泵或第一电子泵,方便驱动油液。设置多个喷油分管,利于分别为变速器、发动机和电机供油,以便于润滑冷却这些零部件。而设置离合器喷油管和离合器润滑油通,利于为离合器润滑供油。
[0031]同时,设置第二主供油通道,便于为离合器执行机构供油。将离合器执行油道设于离合器壳体上,将第二主供油通道设于混动变速器的壳体上,均便于整体布置,利于节约占用空间和成本。在第二主供油通道上设置第二机械泵或第二电子泵,方便驱动油液。设置压滤器,利于油道内储存一定的油液,而在离合器断开后再次接合时,利于提高离合器接合效率。
[0032]同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的变速器通过如上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供油。
[0033]本实施例的车辆与如上的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
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油底壳;2、吸滤器;4、第一主供油通道;5、第二主供油通道;6、第一机械泵;7、第二机械泵;8、第七油道;9、压滤器;10、回油油道;11、第一油道;12、第一连接管;13、离合器执行油道;14、离合器;15、第二油道;16、主冷却油道;17、主润滑油道;18、第一电磁阀;19、第一分支冷却油道A;20、第三油道;21、第四油道;22、第一定子冷却油道;23、第一电机定子;24、第一转子冷却油道;25、第一电机转子;26、第二分支冷却油道A;27、第一分支冷却油道B;28、第五油道;29、第二定子冷却油道;30、第二电机定子;31、第二转子冷却油道;32、第二电机转子;33、第六油道;34、第二分支冷却油道B;35、第二电磁阀;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滤器(2)以及电机冷却供油单元;所述吸滤器(2)用于安装至变速器的油底壳(1)内;所述电机冷却供油单元包括主冷却油道(16)、第一分支冷却油道、第二分支冷却油道,以及设于电机内的转子冷却油道和定子冷却油道;所述转子冷却油道设于电机的转子内,所述定子冷却油道设于电机的定子内;所述主冷却油道(16)的一端与所述吸滤器(2)的出油口连通,所述转子冷却油道和所述定子冷却油道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分支冷却油道与所述主冷却油道(16)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转子冷却油道和所述定子冷却油道还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分支冷却油道与所述主冷却油道(16)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分支冷却油道和/或所述第二分支冷却油道上设有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供油单元为多个,各所述电机冷却供油单元均通过所述主冷却油道(16)连通所述吸滤器(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冷却油道和所述定子冷却油道均呈环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滤器(2)的第一出口连接有第一主供油通道(4),所述主冷却油道(16)通过所述第一主供油通道(4)与所述吸滤器(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供油通道(4)设于混动变速器的壳体上;和/或,所述第一主供油通道(4)上设有第一机械泵(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广清武红超尤秀亮刘国营邓武清郭明亮谭鑫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