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交流快插连接器及充电插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09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交流快插连接器及充电插座组件,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包括直流插座部分和交流插座部分,交流插座部分上设有第一插接结构,交流快插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的交流充电线缆,连接器本体上设有第二插接结构,第一插接结构用于与第二插接结构插配,以用于实现交流插座部分与交流快插连接器上的交流充电线缆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交流充电线缆直接从充电插座内引出,而导致充电插座装配难度大以及维护成本增加的问题。充电插座装配难度大以及维护成本增加的问题。充电插座装配难度大以及维护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交流快插连接器及充电插座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交流快插连接器及充电插座组件,具体属于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并利用电机驱动行驶的车辆,目前,为了满足不同的充电需求,电动汽车上大多安装有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包括交直流插座部分和直流插座部分,且通过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可以实现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现有技术中,因电动汽车发展环境以及市场形态存在地域差异,使得国内外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的标准并不统一,目前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国标、欧标以及美标。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国标、欧标还是美标,交直流一体插座中的交流部分均是直接从充电插座内引出与插接端子直接相连的交流充电线缆,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304458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90度出线交直流一体式充电插座中交流插座组件内直接引出有交流插座线缆,这样在组装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时,不仅需要将较长的交流充电线缆一起装配在充电插座上,而且由于交流充电线缆由多根导线集成,因此也需要将多根导线一一分别与多个插接端子连接,增加了充电插座的组装难度,同时也无法实现充电插座的自动化装配。另外,当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损坏且需要更换新的充电插座时,不仅需要拆卸充电插座,而且也需要将车体内的交流充电线缆也一并拆除,增加了后期的维护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交流充电线缆直接从充电插座内引出,而导致充电插座装配难度大以及维护成本增加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交流快插连接器及充电插座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的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包括直流插座部分和交流插座部分,交流插座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第一插接结构用于与交流快插连接器上的第二插接结构插配,以用于实现交流插座部分与交流快插连接器上的交流充电线缆的电连接。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中,由于交流插座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且由于第一插接结构用于与交流快插连接器上的第二插接结构插配,以用于实现交流插座部分与交流快插连接器上的交流充电线缆的电连接,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只需通过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的插配,便能够实现交流充电线缆和交流插座部分的电连接,无需使集成交流充电线缆的多根导线一一分别与多个插接端子连接,方便了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的组装,有利于实现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的自动化装配,同时拆卸充电插座时,只需拔开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即可,无需拆掉车体内
的交流充电线缆,方便了后期的维护,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0008]进一步地,第一插接结构为连接器插座,连接器插座包括供连接器插头插入的连接器插口。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插接结构设置成连接器插座,这样使得交流插座部分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0010]进一步地,连接器插口呈上宽下窄的形状。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当与连接器插口适配的连接器插头插入时,能够防止连接器插头插反,保证了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的正确插配;另外,也能够与连接器插座上相应的插接端子的布置适配,以减少不必要的空间占用。
[0012]进一步地,交流插座部分包括交流部分壳体,交流部分壳体上凸设有环形板,环形板围成所述连接器插口。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环形板,这样不仅保证了连接器插口的形成,而且也增加了对连接器插头插入进行导向的导向距离,另外也进一步优化了交流部分壳体的结构,有利于连接器插口的形成,方便了连接器插口的制造。
[0014]进一步地,交流插座部分包括用于在与交流快插连接器上的第二插接结构插配后实现两者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强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插配后的连接固定效果,进而也能够进一步避免插配后的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的松脱。
[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的交流快插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7]一种交流快插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的交流充电线缆,连接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接结构,第二插接结构用于与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上的第一插接结构插配,以用于实现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中的交流插座部分与交流充电线缆的电连接。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交流快插连接器中,由于连接有交流充电线缆的连接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接结构,且由于第二插接结构用于与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上的第一插接结构插配,以用于实现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中的交流插座部分与交流充电线缆的电连接,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只需通过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的插配,便能够实现交流充电线缆和交流插座部分的电连接,无需使集成交流充电线缆的多根导线一一分别与多个插接端子连接,方便了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的组装,有利于实现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的自动化装配,同时拆卸充电插座时,只需拔开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即可,无需拆掉车体内的交流充电线缆,方便了后期的维护,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0019]进一步地,第二插接结构为用于插入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器插头。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二插接结构设置成连接器插头,以方便通过移动连接器插头实现其与连接器插座的插配,方便了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的插配。
[0021]进一步地,连接器插头的横截面呈上宽下窄形状。
[00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当连接器插头插入与其适配的连接器插口时,能够防止连接器插头插反,保证了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的正确插配,另外,也能够与连接器插头上相应的插接端子的布置适配,以减小连接器插头的体积,降低成本。
[0023]进一步地,连接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在第二插接结构与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上的第一插接结构插配后实现两者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
[002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强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插配后的连接固定效果,进而也能够进一步避免插配后的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松脱。
[002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的充电插座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26]一种充电插座组件,包括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和交流快插连接器,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包括直流插座部分和交流插座部分,交流插座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第一插接结构用于与交流快插连接器上的第二插接结构插配,以用于实现交流插座部分与交流快插连接器上的交流充电线缆的电连接;交流快插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的交流充电线缆,连接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接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包括直流插座部分和交流插座部分,其特征在于,交流插座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第一插接结构用于与交流快插连接器上的第二插接结构插配,以用于实现交流插座部分与交流快插连接器上的交流充电线缆的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接结构为连接器插座,连接器插座包括供连接器插头插入的连接器插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连接器插口呈上宽下窄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交流插座部分包括交流部分壳体,交流部分壳体上凸设有环形板,环形板围成所述连接器插口。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交直流一体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交流插座部分包括用于在与交流快插连接器上的第二插接结构插配后实现两者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6.一种交流快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冉李晨光韩见强王伟孙倩楠苗森孙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