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80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9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采用包含弹性纱线在内的至少两种纱线,通过单针床经编机的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一体编织而成,所述织物本体包括正面层、底面层和中间弹性层,正面层上设有斜纹外观区域和平整表面区域,中间弹性层分别与正面层和底面层连接,其中,斜纹外观区域通过梳栉GB1以编链、经平与经绒变化结构编织凸出裸露在织物本体的正面层,底面层通过梳栉GB2以经绒结构编织成型在织物本体的底面,中间弹性层通过梳栉GB3以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中间形成中间弹性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紧密的组织结构,手感硬挺干爽且不易勾丝起球,具有良好回复性,同时表面具有斜纹外观,提升视觉性。提升视觉性。提升视觉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织物
,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斜纹面料在市场上较为受消费者欢迎,无论是日常生活穿着的服装,又或是家居方面都有此需求,但是现有的斜纹面料存在着勾丝差,弹性差的问题:1.在洗涤过程和日常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勾丝问题,从而导致服装的外观受到一定损伤,影响穿着美观性和服装的耐用性;2.弹性不足,在穿着的舒适程度上欠佳。
[0003]面对斜纹外观的织物,也有一些在先公开文献,如CN212611133U公开了一种复合组织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的纬纱包括表纬和里纬,所述经纱与表纬交织形成具有3/1斜纹外观的织物表面,所述经纱与里纬纱交织形成具有线圈的织物底面,所述的复合组织织物由3/1斜纹作为基础组织,添加一个变化缎纹组织制成。本技术以蓬松性好的纱线作为原料,经纱与纬纱通过不同的组织结构交织成一种表面具有3/1斜纹的外观效果。以上技术方案是通过经纱与表纬交织的方式来形成斜纹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采用包含弹性纱线在内的至少两种纱线,通过单针床经编机的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一体编织而成,所述织物本体包括正面层、底面层和中间弹性层,正面层上设有斜纹外观区域和平整表面区域,中间弹性层分别与正面层和底面层连接,其中,斜纹外观区域通过梳栉GB1以编链、经平与经绒变化结构编织凸出裸露在织物本体的正面层,底面层通过梳栉GB2以经绒结构编织成型在织物本体的底面,中间弹性层通过梳栉GB3以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中间形成中间弹性层,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采用的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相互交连。
[000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梳栉GB1采用纤维纱线,以空穿的方式编织形成斜纹外观区域;所述梳栉GB2采用纤维纱线,以满穿的方式编织形成底面层;梳栉GB3采用弹性纱,以满穿的方式编织形成中间弹性层。
[000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斜纹外观区域由若干条沿着织物本体横向或者纵向方向连续弯折的斜纹组成。
[000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若干条所述斜纹中,两两斜纹之间的水平方向的间隔宽度相同或者不同。
[00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若干条所述斜纹中,当两两斜纹之间的水平方向的宽度相同
时,该宽度为W1,并且W1的宽度值等于梳栉GB1的一个穿纱循环针数/WPC,WPC是指纬向1厘米的线圈数量。
[001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斜纹在弯折过程中形成有相反方向的角度X和角度Y,按照该角度X和角度Y进行连续弯折,角度X、角度Y的值等于梳栉GB1的横移针距*15
°
,并且角度X、角度Y的角度取值范围小于90
°
大于0。
[001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纤维纱线的线密度为5

150旦尼尔之间。
[00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弹性纱选用氨纶弹性纱,或者T400弹性纱、H300弹性纱。
[00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氨纶弹性纱的线密度为15

140旦尼尔之间。
[001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单针床经编机的织针密度在每英寸28

50个之间。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通过采用三把梳栉,并且GB1以编链、经平与经绒变化结构编织形成织物本体的正面,梳栉GB2以经绒结构编织形成织物本体的底面,配合梳栉GB3以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内部形成中间弹性层,为整个织物提供充分的弹性,通过以上的组织结构配合编织,并且各层之间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相互交连,从而使得织物更加紧密,手感硬干爽挺,而且不易出现勾起球问题,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在织物本体正面设置规律排布的斜纹外观区域,具有更好的外观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垫纱仿真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织物GB1垫纱运动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织物GB2垫纱运动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织物GB3垫纱运动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
织物本体;2

正面层;3

中间弹性层;4

底面层;5

斜纹外观区域;6

平整表面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
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实施例一
[0031]参考图1

3所示,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包括织物本体1,所述织物本体1采用至少两种纱线并通过单针床经编机编织而成,在至少两种纱线中,存在其中一种纱线为弹性纱线,采用单针床经编机的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共三把梳栉的配合一体编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本体采用包含弹性纱线在内的至少两种纱线,通过单针床经编机的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一体编织而成,所述织物本体包括正面层、底面层和中间弹性层,正面层上设有斜纹外观区域和平整表面区域,中间弹性层分别与正面层和底面层连接,其中,斜纹外观区域通过梳栉GB1以编链、经平与经绒变化结构编织凸出裸露在织物本体的正面层,底面层通过梳栉GB2以经绒结构编织成型在织物本体的底面,中间弹性层通过梳栉GB3以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中间形成中间弹性层,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采用的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相互交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1采用纤维纱线,以空穿的方式编织形成斜纹外观区域;所述梳栉GB2采用纤维纱线,以满穿的方式编织形成底面层;梳栉GB3采用弹性纱,以满穿的方式编织形成中间弹性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纹外观区域由若干条沿着织物本体横向或者纵向方向连续弯折的斜纹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若干条所述斜纹中,两两斜纹之间的水平方向的间隔宽度相同或者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柏林胡军岩陈长荣李政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