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及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521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经编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一种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及鞋面,该织物的编织纱线包括成圈纯色区和提点区,成圈纯色区包括:第一纱线的编链组织;第二、第三纱线分别为重经组织和衬纬组织;第四纱线的衬纬组织和第五纱线的经平组织;其中,第一、五纱线为透明纱线,第二、三纱线的纱线特征不同;第四纱线与第二或第三纱线的纱线特征相同;提点区中第二或第三纱线为编链组织,其他与成圈纯色区的组织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开发新的基础贾卡组织与多层次的衬纬组织,并与成圈组织相配合,将衬纬贾卡提花与成圈贾卡提花相复合,并通过地梳的纱线搭配与贾卡梳的组织相结合,实现了层次丰富且轻薄的鞋面提花效果。现了层次丰富且轻薄的鞋面提花效果。现了层次丰富且轻薄的鞋面提花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及鞋面


[0001]本技术涉及经编
,具体指一种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及鞋面。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双贾卡经编布是双针床贾卡经编机编织而成,通常是通过网孔组织、“V”点组织和厚薄平纹组织三种形式构成经编布上的图案,其中,采用网孔组织形成图案时,可做前后两层的网孔重合在一起,即为透孔效应,也可只在其中一面做网孔,形成不透孔的效应,但是同一面的网孔只有一种颜色,布面组织结构较为简单,图案的形式较为单一,此外,由于双贾卡经编机都是双针床,其编织多为双面织物,形成的面料较为厚重;再者,目前通过双贾卡经编机编织的渐变色织物逐渐流行,但现有技术中形成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处清晰度较差,形成的面料渐变效果不佳,影响面料的品质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作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该织物的编织纱线包括成圈纯色区和提点区,所述成圈纯色区包括以下纱线和组织:
[0004]第一纱线及其穿纱地梳GB1并形成的编链组织1
‑1‑1‑
0/0
‑0‑0‑
1//;
[0005]第二纱线穿纱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第三纱线穿纱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该两把半机号贾卡梳栉其中一把形成重经组织1
‑1‑2‑
0/1
‑1‑1‑
3//;另一把形成衬纬组织;
[0006]第四纱线及其穿纱半机号贾卡梳栉JB3.1和JB3.2并形成的衬纬组织;
[0007]和第五纱线及其穿纱地梳GB4并形成的经平组织2
‑2‑2‑
3/1
‑1‑1‑
0//;
[0008]其中,第一纱线和第五纱线为透明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具有不同的纱线特征;第四纱线与第二纱线或第三纱线的纱线特征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提点区的纱线与所述成圈纯色区的纱线相同,其组织包括:
[0010]第一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1
‑1‑1‑
0/0
‑0‑0‑
1//;第二纱线或第三纱线其中一个形成的编链组织1
‑1‑2‑
1/1
‑1‑1‑
2//,另一个为衬纬组织;第四纱线形成的衬纬组织以及第五纱线形成的经平组织2
‑2‑2‑
3/1
‑1‑1‑
0//;
[0011]在所述成圈纯色区和提点区中,所述纱线均仅在前针床或后针床编织;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形成的重经组织或编链组织位于第一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以及第五纱线形成的经平组织的上方;衬纬组织位于第一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以及第五纱线形成的经平组织的下方。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纱线形成的衬纬组织包括一针衬纬组织1
‑1‑1‑
1/2
‑2‑2‑
2//、二针衬纬组织0
‑0‑0‑
0/2
‑2‑2‑
2//和1
‑1‑1‑
1/3
‑3‑3‑
3//以及三针衬纬组织0
‑0‑0‑
0/3
‑3‑3‑
3//中的至少一种。
[0013]进一步的,该织物还包括全衬纬区,所述全衬纬区的编织纱线与所述成圈纯色区的纱线相同,其组织包括:
[0014]第一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1
‑1‑1‑
0/0
‑0‑0‑
1//;第二纱线形成的衬纬组织;第三纱线形成衬纬组织,第四纱线形成的衬纬组织以及第五纱线形成的经平组织;且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形成的衬纬组织均位于所述第一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和第五纱线形成的经平组织2
‑2‑2‑
3/1
‑1‑1‑
0//的下方。
[0015]进一步的,所述纱线特征包括颜色或种类。当编织纱线为白纱,编织后需要染色时,该纱线特征可以是种类,其经过染色工艺后形成的颜色不同;当编织纱线为色纱时,该纱线特征可以是颜色,此时其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技术的双色渐变效果在于经过染色或者定型工艺后的成品面料中,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呈现的颜色不同,第四纱线与第三纱线或第二纱线呈现的颜色相同。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纱线为阳离子涤纶DTY纱线,所述第三纱线为涤纶低弹DTY纱线。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五纱线为单丝。
[0018]作为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一种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及鞋面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1)编织准备:选择具有至少6把梳栉的双针床双贾经编机,并停用其中一面针床,仅在另一面针床上编织;
[0020](2)梳栉配置:采用6把梳栉进行编织,6把梳栉从机前往机后分别是地梳GB1,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JB2.2,JB3.1,JB3.2和地梳GB4,6把梳栉均在前针床或后针床编织成圈;
[0021](3)穿纱:地梳GB1满穿穿入第一纱线;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穿入第二纱线;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穿入第三纱线;半机号贾卡梳栉JB3.1和JB3.2满穿穿入第四纱线;地梳GB4 穿入第五纱线;其中第一纱线和第五纱线为透明纱线,第二纱线与第三纱线具有不同的纱线特征;第四纱线与第二纱线或第三纱线为同一种纱线;
[0022](4)编织:地梳GB1在针床垫纱成圈,编织1
‑1‑1‑
0/0
‑0‑0‑
1//编链组织;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在针床选择性垫纱成圈,其中在成圈纯色区域编织1
‑1‑2‑
0/1
‑1‑1‑
3//重经组织,在提点区域编织1
‑1‑2‑
1/1
‑1‑1‑
2//编链组织,形成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其中一种颜色;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在针床选择性垫纱成圈,其中,在成圈纯色区域编织1
‑1‑2‑
0/1
‑1‑1‑
3//重经组织,提点区域编织1
‑1‑2‑
1/1
‑1‑1‑
2//编链组织,形成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的另一种颜色;半机号贾卡梳栉JB3.1和JB3.2在针床编织衬纬组织,形成提花网孔;地梳GB4在针床编织2
‑2‑2‑
3/1
‑1‑1‑
0//经平组织;在本编织步骤中,在同一编织单元中,当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编织上述重经组织,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编织衬纬组织,则在面料的上表面呈现第二纱线的成圈纯色区,当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编织上述重经组织,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编织衬纬组织,则在面料的上表面呈现第三纱线的成圈纯色区;在同一编织单元中,当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编织上述编链组织,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 编织衬纬组织,则在面料的上表面呈现第二纱线的提点区,当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编织上述编链组织,半机号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的编织纱线包括成圈纯色区,所述成圈纯色区包括以下纱线和组织:第一纱线及其穿纱地梳GB1并形成的编链组织1
‑1‑1‑
0/0
‑0‑0‑
1//;第二纱线及第三纱线,其中,第二纱线及其穿纱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形成的重经组织1
‑1‑2‑
0/1
‑1‑1‑
3//,第三纱线及其穿纱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形成的衬纬组织;或第二纱线及其穿纱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形成的衬纬组织,第三纱线及其穿纱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形成的重经组织1
‑1‑2‑
0/1
‑1‑1‑
3//;第四纱线及其穿纱半机号贾卡梳栉JB3.1和JB3.2并形成的衬纬组织;和第五纱线及其穿纱地梳GB4并形成的经平组织2
‑2‑2‑
3/1
‑1‑1‑
0//;其中,第一纱线和第五纱线为透明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具有不同的纱线特征;第四纱线与第二纱线或第三纱线的纱线特征相同;在所述成圈纯色区中,所述纱线均仅在前针床或后针床编织;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形成的重经组织位于第一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和第五纱线形成的经平组织的上方;衬纬组织位于第一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和第五纱线形成的经平组织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还包括提点区,所述提点区的纱线与所述成圈纯色区的纱线相同,其组织包括:第一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1
‑1‑1‑
0/0
‑0‑0‑
1//;第二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1
‑1‑2‑
1/1
‑1‑1‑
2//,第三纱线形成的衬纬组织;或第二纱线形成的衬纬组织,第三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1
‑1‑2‑
1/1
‑1‑1‑
2//;第四纱线形成的衬纬组织;以及第五纱线形成的经平组织2
‑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生邓盛土陈俊杰陈梦佳陈俊林苏志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漳平协龙高新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