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坡面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77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坡面屋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坡面屋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装配式坡面屋顶的PEC梁和预制叠合板,所述装配式坡面屋顶由依次相连的檐口节点、屋脊节点、坡中节点组成,所述檐口节点包括所述PEC梁及其相连的檐口预制叠合板,所述屋脊节点包括所述PEC梁及其相连的屋脊预制叠合板,所述坡中节点包括所述PEC梁及其相连的坡中预制叠合板,在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与所述坡中预制叠合板上现浇混凝土使其与所述PEC梁装配形成一体,共同组成装配式坡面屋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坡面屋顶,施工流程简单,无需支撑模板和脚手架,防水性能好,便于调节安装位置,安装速度快。安装速度快。安装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坡面屋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坡面屋顶。

技术介绍

[0002]坡屋面是坡度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75度的建筑屋面结构,坡屋面不仅能迅速将雨水排出,有利于减少屋面的渗漏,而且能提供多种多样的屋面造型,坡屋面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与新农村建筑中。传统的坡屋面施工工艺包括:支模

屋面板钢筋绑扎

屋面板混凝土浇筑

养护

找平

钢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夹心板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

混凝土彩色瓦挂设。坡屋面的特殊造型导致其建造过程中存在着支模繁琐,屋板浇筑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因此,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尤其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装配式技术由于施工工艺流程简单、施工工期短等优点在建筑领域广受青睐。
[0003]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05348515U,公告日为2016年6月29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斜屋面体系,其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斜屋面体系,包括预制混凝土屋架和预制屋面板,预制混凝土屋架和预制屋面板上设置预埋角钢,预制混凝土屋架上架设预制屋面板,预制屋面板跟预制混凝土屋架通过预埋角钢焊接固定。
[0004]上述装配式斜屋面体系由于该装配式斜屋面体系的预制面板为全厚度预制板,现场无混凝土后浇层,在预制板与后浇节点区的交界面为防水薄弱部位,导致该装配式斜屋面体系的防水性能不佳。除此之外,该装配式斜屋面体系通过设置大坡屋面板和小坡屋面板的倾斜角度利于屋面排水,然而在安装过程中,预制屋面板沿水平的倾斜角度为固定设置,难以在安装现场调节预制屋面板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坡面屋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坡面屋顶,施工流程简单,无需支撑模板和脚手架,便于调节安装位置,安装速度快,防水性能好。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坡面屋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装配式坡面屋顶的PEC梁和预制叠合板,所述装配式坡面屋顶由依次相连的檐口节点、屋脊节点、坡中节点组成,所述檐口节点包括与所述檐口PEC梁及其相连的檐口预制叠合板,所述屋脊节点包括与所述屋脊PEC梁及其相连的屋脊预制叠合板,所述坡中节点包括与所述坡中PEC梁及其相连的坡中预制叠合板,在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与所述坡中预制叠合板上现浇混凝土使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所述坡中预制叠合板分别与所述檐口PEC梁、所述屋脊PEC梁、所述坡中PEC梁装配形成一体。所述檐口节点、所述屋脊节点和所述坡中节点共同装配形成坡面屋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坡面屋顶,可以做到无模板与无脚手架,且保证叠合板快速安装,叠合板安装后,在叠合板表面再绑扎钢筋后现浇混凝土,防水性能优越,整体结构安全,施工效率高施工流程简单。
[0007]所述檐口节点为所述檐口PEC梁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
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上的通孔与所述檐口PEC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的连接处还设有调节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安装位置的调节机构。
[0008]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铺设在所述檐口PEC梁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以为角钢,角钢为长条形,通过第一连接件竖直立在所述檐口PEC梁顶部并与所述檐口PEC梁焊接。在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为长方形,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插入所述预制叠合板上的通孔内,防止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下滑。
[0009]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间还设有调节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安装位置的调节机构,安装所述预制檐口叠合板时,根据现场安装时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的偏斜情况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的位置。
[0010]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上的通孔内,所述调节机构一侧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上的通孔内壁贴合,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贴合。
[0011]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插入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上的通孔内,此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通孔之间可预留空隙,在此空隙内插入所述调节机构可调节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为楔形块,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上的通孔内壁贴合,另一侧则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贴合。当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的位置需要向屋脊方向调整时,将所述调节机构朝所述通孔内侧插入,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通孔的接触面增大,导致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斜向上运动朝屋脊方向倾斜。当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需向屋檐方向移动时,将所述调节机构朝外拔,减小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通孔的接触面,致使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斜向下运动朝屋檐方向倾斜。
[0012]所述檐口PEC梁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之间的后浇区处以及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表面还浇筑有第一混凝土浇筑层。
[0013]所述檐口PEC梁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均为长方体,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铺设在所述檐口PEC梁上,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因此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与所述檐口PEC梁之间存在后浇区,浇筑混凝土填充所述檐口PEC梁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之间的后浇区,使所述檐口PEC梁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之间贴合更紧密,更牢固。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的位置调整后,在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上绑扎面层钢筋,在面层钢筋上浇筑第一混凝土浇筑层,待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层养护完成后,与所述檐口PEC梁形成一个整体。
[0014]所述屋脊节点为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设置在所述屋脊PEC梁上方两侧,在所述屋脊PEC梁与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之间的后浇区处以及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表面浇筑有第二混凝土浇筑层。由于与所述檐口节点相连的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另一端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的一端相连,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为与所述檐口节点相连的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提供了支撑,因此,与所述檐口节点相连的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无需用连接件固定。
[0015]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有两块,分布在屋脊两侧,所述屋脊PEC梁与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之间存在后浇区,浇筑混凝土填充所述屋脊PEC梁与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之间的后浇区,使所述屋脊PEC梁与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之间贴合更紧密,更牢固。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的位置调整后,绑扎面层钢筋,在面层钢筋上浇筑第二混凝土浇筑层,待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层养护完成后,与所述屋脊PEC梁形成一个整体。
[0016]所述屋脊PEC梁与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层之间还包括第一抗剪长栓钉,所述第一
抗剪长栓钉的底部与所述屋脊PEC梁连接,所述第一抗剪长栓钉贯穿于所述屋脊PEC梁与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之间的后浇区处。
[0017]所述第一抗剪长栓钉底部与所述屋脊PEC梁焊接,第一抗剪长栓钉设置在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与所述屋脊PEC梁的后浇区间,通过浇筑混凝土将所述第一抗剪长栓钉与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层连接,传递所述屋脊PEC梁与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层之间的剪力,防止结合面发生滑移。...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坡面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装配式坡面屋顶的PEC梁和预制叠合板,所述装配式坡面屋顶由依次相连的檐口节点(1)、屋脊节点(2)、坡中节点(3)组成,所述檐口节点(1)包括檐口PEC梁(4)及其相连的檐口预制叠合板(5),所述屋脊节点(2)包括屋脊PEC梁(10)及其相连的屋脊预制叠合板(11),所述坡中节点(3)包括坡中PEC梁(14)及其相连的坡中预制叠合板(15),在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5)、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11)与所述坡中预制叠合板(15)上现浇混凝土使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5)、所述屋脊预制叠合板(11)、所述坡中预制叠合板(15)分别与所述檐口PEC梁(4)、所述屋脊PEC梁(10)、所述坡中PEC梁(14)装配形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坡面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檐口节点(1)为所述檐口PEC梁(4)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7)穿过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上的通孔(8)与所述檐口PEC梁(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7)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5)的连接处还设有调节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5)安装位置的调节机构(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坡面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6)设置在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上的通孔(8)内,所述调节机构(6)一侧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5)上的通孔(8)内壁贴合,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7)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坡面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檐口PEC梁(4)与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5)之间的后浇区处以及所述檐口预制叠合板(5)表面还浇筑有第一混凝土浇筑层(9)。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涛范晓伟娄峰覃祚威沈佳怡周荣富朱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