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32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屋顶钢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包括墙顶以及安置在墙顶上表面的方形框,所述方形框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与墙顶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螺栓。该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通过设置的卡板和卡槽,使得该装置便于与屋顶卡接,能够在锁止屋顶之间先进行简单的限位,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微调屋顶的位置,使得工作人员装配屋顶的时候较为简便,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通过插板插入承载板的内部,使得该装置的底部与屋顶的底部连接较为紧密,使得屋顶安置在墙顶上较为牢固,提高了该装置装配的契合度。装配的契合度。装配的契合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屋顶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板房大多是由芯板以及钢制材料组成的,是主要的厂房建筑结构类型之一,板房的屋顶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板房屋顶在装配钢结构时,对装配工艺要求较高,由于钢的自重较大,因此装配较为困难,装配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包括墙顶以及安置在墙顶上表面的方形框,所述方形框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与墙顶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螺栓,且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连接板旋入墙顶的内部,所述方形框内壁的四角设置有拼装板,所述拼装板的内部插设有第二螺栓,且第二螺栓穿过拼装板旋入墙顶的内部,所述方形框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紧固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背向方形框的侧面紧固连接有插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紧固连接有两组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内部插设有稳定板,所述方形框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紧固连接有卡板,所述插板的外表面套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外表面紧固连接有屋顶,所述承载板的内侧面紧固连接有加固板,所述承载板的外侧面插设有第三螺栓,且第三螺栓穿过承载板旋入插板的内部,所述屋顶朝向卡板的侧面与卡板的垂直对应处开设有供卡板插入的卡槽。
[0007]优选的,所述稳定板的长度与两组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稳定板的厚度与凹形板内壁的厚度相同。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壁厚与方形框的壁厚相同,两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垂直中心线与方形框的垂直中心线齐平。
[0009]优选的,所述加固板的左右两侧面均与屋顶的内壁紧固连接,所述加固板的下表面与稳定板的上表面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方形框外表面的四边均做倒圆边处理,所述方形框外表面四边倒圆边的半径为十毫米。
[0011]优选的,所述插板和承载板均为三角板,所述插板和承载板顶部夹角的度数与屋顶的夹角度数相同。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通过设置的卡板和卡槽,使得该装置便于与屋顶卡接,能够在锁止屋顶之间先进行简单的限位,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微调屋顶的位置,使得工作人员装配屋顶的时候较为简便,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通过插板插入承载板的内部,使得该装置的底部与屋顶的底部连接较为紧密,使得屋顶安置在墙顶上较为牢固,提高了该装置装配的契合度。
[0015]2、该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板,能够强加方形框与墙顶的接触面积,再与第一螺栓配合,能够将方形框较为稳定的安置在墙顶的上方,使得该装置底部的结构较为牢固,提高了该装置的支撑质量,通过设置的拼装板和第二螺栓,能提高方形框与墙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使方形框受到压力的时候不易变形,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16]3、该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通过第二连接板、凹形板和稳定板之间相互配合,使得该装置结构之间能相互接触,使该装置结构之间关联性提高,受到压力时能分散到其他结构共同抗压,提高了该装置的抗压效果和装配质量,再与加固板配合,能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结构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方形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屋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墙顶;2、方形框;3、第一连接板;4、第一螺栓;5、拼装板;6、第二螺栓;7、第二连接板;8、插板;9、凹形板;10、稳定板;11、卡板;12、承载板;13、屋顶;14、加固板;15、第三螺栓;1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包括墙顶1以及安置在墙顶1上表面的方形框2,方形框2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第一连接板3,且第一连接板3的下表面与墙顶1的上表面接触,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能够强加方形框2与墙顶1的接触面积,再与第一螺栓4配合,能够将方形框2较为稳定的安置在墙顶1的上方,使得该装置底部的结构较为牢固,提高了该装置的支撑质量,第一连接板3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螺栓4,且第一螺栓4穿过第一连接板3旋入墙顶1的内部,方形框2内壁的四角设置有拼装板5,拼装板5的内部插设有第二螺栓6,且第二螺栓6穿过拼装板5旋入墙顶1的内部,通过设置的拼装板5和第二螺栓6,能提高方形框2与墙顶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使方形框2受到压力的时候不易变形,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23]在本技术中为了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因此使方形框2外表面的四边均做倒圆边处理,方形框2外表面四边倒圆边的半径为十毫米,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安装该装置的时候磕碰到方形框2外表面棱边的情况发生。
[0024]请参阅图1

3,方形框2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紧固连接有第二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7背向方形框2的侧面紧固连接有插板8,第二连接板7的内侧面紧固连接有两组凹形板9,凹形板9的内部插设有稳定板10,方形框2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紧固连接有卡板11。
[0025]在本技术中为了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因此设置第二连接板7的壁厚与方形框2的壁厚相同,使得第二连接板7与方形框2之间连接的较为稳定,两组第二连接板7的垂直中心线与方形框2的垂直中心线齐平,使第二连接板7安置在方形框2上表面的中心处,能提高第二连接板7对屋顶13的承载能力。
[0026]在本技术中为了提高该装置结构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因此设置稳定板10的长度与两组第二连接板7内侧面之间的间距相同,使得稳定板10能较为契合的安置在方形框2的内部,能够由稳定板10对加固板14进行支撑,稳定板10的厚度与凹形板9内壁的厚度相同,使稳定板10较为稳定的插入凹形板9的内部。
[0027]请参阅图1

3,插板8的外表面套设有承载板12,通过插板8插入承载板12的内部,使得该装置的底部与屋顶13的底部连接较为紧密,使得屋顶安置在墙顶1上较为牢固,提高了该装置装配的契合度,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包括墙顶(1)以及安置在墙顶(1)上表面的方形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框(2)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第一连接板(3),且第一连接板(3)的下表面与墙顶(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螺栓(4),且第一螺栓(4)穿过第一连接板(3)旋入墙顶(1)的内部,所述方形框(2)内壁的四角设置有拼装板(5),所述拼装板(5)的内部插设有第二螺栓(6),且第二螺栓(6)穿过拼装板(5)旋入墙顶(1)的内部,所述方形框(2)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紧固连接有第二连接板(7),所述第二连接板(7)背向方形框(2)的侧面紧固连接有插板(8),所述第二连接板(7)的内侧面紧固连接有两组凹形板(9),所述凹形板(9)的内部插设有稳定板(10),所述方形框(2)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紧固连接有卡板(11),所述插板(8)的外表面套设有承载板(12),所述承载板(12)的外表面紧固连接有屋顶(13),所述承载板(12)的内侧面紧固连接有加固板(14),所述承载板(12)的外侧面插设有第三螺栓(15),且第三螺栓(15)穿过承载板(12)旋入插板(8)的内部,所述屋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拴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三人行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