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及其母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62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及其母端子,包括端子本体以及套设于所述端子本体外侧的外套筒,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内凹且用于连接公端子的弹性插接部,所述外套筒上对应所述弹性插接部的位置处形成有内凹且与所述弹性插接部弹性接触的弹性夹持部,所述弹性插接部和弹性夹持部于受力时均能够向外张开且于失力后均能够向内回位;通过弹性插接部与弹性夹持部的弹性配合,能够稳定夹持公端子并能够限制弹性插接部的扩张范围,从而提高母端子与公端子间的夹持稳定性,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及其母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元件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母端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的提高,电连接器作为连接外接电源与充电电池之间的纽带,对影响整车性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整车性能要求的提升及使用环境的拓展,对连接器的连接性能要求日益升高。
[0003]连接器通常包括插接配合的母端子和公端子,其中母端子设有供公端子插入的插接口以及形成于插接口内能够与公端子实现弹性接触的导电片,在公端子的插拔过程中,导电片依靠其自身的弹力实现与公端子的弹性接触或回位,进而实现母端子与公端子之间的电气通断。现有的导电片通常采用单层的金属片弯曲形成开口环状结构,使得母端子与公端子在连接过程中,常出现弹力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当导电片的弹力过大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屈服而失去弹性,使得公端子容易从插接口中脱落,但若当导电片的弹力过小时,也会导致公端子容易从插接口中脱落。
[0004]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力传输过程中线缆输出的电流较大,由此对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的要求较高,因此,亟需提出一种连接可靠性高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其母端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公端子和母端子的连接可靠性不高、容易脱落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母端子,包括端子本体以及套设于所述端子本体外侧的外套筒,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内凹且用于连接公端子的弹性插接部,所述外套筒上对应所述弹性插接部的位置处形成有内凹且与所述弹性插接部弹性接触的弹性夹持部,所述弹性插接部和弹性夹持部于受力时均能够向外张开且于失力后均能够向内回位。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插接部包括一固定所述外套筒的固定环以及多个沿所述固定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弹性插接片,所述弹性插接片的里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弹性插接片的外端向远离所述固定环方向延伸;所述弹性插接片的外端内凹形成有一与所述弹性夹持部弹性接触的第一凹弧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插接片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插接偏移段和第二插接偏移段,所述第一插接偏移段的一端与固定环连接,另一端自与固定环的连接处渐向靠近所述端子本体的轴线方向偏移并与第二插接偏移段连接,所述第二插接偏移段远离第一插接偏移段的一端自与第一插接偏移段的连接处渐向远离所述端子本体的轴线方向偏移形成所述第一凹弧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上对应于所述弹性插接部的位置处间隔形成有多个沿外套筒的周向设置让位槽;
[0010]所述弹性夹持部包括一一对应形成于所述让位槽内的弹性夹持片,所述弹性夹持片的里端与所述外套筒的对应位置连接,所述弹性夹持片的外端向远离与所述外套筒连接处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夹持片的外端内凹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一凹弧部弹性接触的第二凹弧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夹持片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夹持偏移段和第二夹持偏移段,所述第一夹持偏移段的一端与外套筒连接,另一端自与外套筒的连接处渐向靠近所述外套筒的轴线方向偏移并与第二夹持偏移段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偏移段远离第一夹持偏移段的一端自与第一夹持偏移段的连接处渐向远离所述外套筒的轴线方向偏移形成所述第二凹弧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对应所述弹性插接片的外端形成有多个朝向外套筒内部弯折且沿外套筒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弯折部,所述弹性插接片的外端位于所述弯折部弯折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安装槽,所述外套筒上对应所述安装槽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安装槽配合固定外套筒的卡装部;
[0014]所述安装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且所述第一槽壁的中心线延长线与第二槽壁的中心线延长线相交,所述卡装部包括与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对应设置在所述外套筒上并朝向所述外套筒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卡装块和第二卡装块,所述第一卡装块和第二卡装块向内伸入所述安装槽并对应卡装抵接在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外套筒上对应所述限位孔的位置处向内凹设有与所述限位孔配合限位的限位凸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端子本体上远离所述弹性插接部的一端形成有用于连接线缆的线缆连接部,所述线缆连接部包括一与所述弹性插接部导电连接的导电环、一形成于所述导电环远离所述弹性插接部一端且与所述导电环同轴设置的弧形连接片以及形成于所述弧形连接片两相对侧并向外延伸设置的线缆夹板;
[0017]所述端子本体和外套筒均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制成,且制成所述外套筒的金属材料硬度大于制成所述端子本体的金属材料。
[001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插接配合的母端子和公端子,所述母端子为如上所述的母端子,所述公端子可拆卸插接于所述母端子内且与所述母端子的弹性插接部弹性接触。
[0019]本技术通过在端子本体上设置由多个具有内凹结构弹性插接片合围形成的弹性插接部,连接器的公端子插入时,其外侧壁能够与弹性插接片上的第一凹弧部弹性接触并向外挤压弹性插接片,弹性片在其弹性作用下反向压紧公端子,以实现连接器的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另,通过在外套筒上设置具有第二凹弧部且与弹性插接片配合的弹性夹持片,能够在公端子向外挤压弹性插接片时,增加弹性插接片的弹性,确保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弹性夹持片的第二凹弧部与弹性插接片的第一凹弧部在自然状态下具有一定的间隙,使得当弹性插接片在向外扩张一定程度后方可与第二凹弧部实现弹性接触,以避免弹力过大使得公端子插拔困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母端子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母端子的截面图。
[0022]图3为端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0024]图5为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端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8]说明书附图标记如下:
[0029]端子本体1、第一避空间隙1a、外套筒2、让位槽2a、限位凸部21、弹性插接部3、固定环31、安装槽31a、限位孔31b、第一槽壁311、第二槽壁312、抵接凸台313、第三槽壁314、第四槽壁315、弹性插接片32、第一凹弧部32a、第二避空间隙32b、第一插接偏移段321、第二插接偏移段322、线缆连接部4、导电环41、弧形连接片42、线缆夹板43、弹性夹持部5、弹性夹持片51、第二凹部51a、第一夹持偏移段511、第二夹持偏移段512、弯折部6、容置空间6a、卡装部7、第一卡装块71、第二卡装块72、第三卡装块73、第四卡装块74、绝缘部8。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母端子,包括端子本体以及套设于所述端子本体外侧的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内凹且用于连接公端子的弹性插接部,所述外套筒上对应所述弹性插接部的位置处形成有内凹且与所述弹性插接部弹性接触的弹性夹持部,所述弹性插接部和弹性夹持部于受力时均能够向外张开且于失力后均能够向内回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插接部包括一固定所述外套筒的固定环以及多个沿所述固定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弹性插接片,所述弹性插接片的里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弹性插接片的外端向远离所述固定环方向延伸;所述弹性插接片的外端内凹形成有一与所述弹性夹持部弹性接触的第一凹弧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插接片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插接偏移段和第二插接偏移段,所述第一插接偏移段的一端与固定环连接,另一端自与固定环的连接处渐向靠近所述端子本体的轴线方向偏移并与第二插接偏移段连接,所述第二插接偏移段远离第一插接偏移段的一端自与第一插接偏移段的连接处渐向远离所述端子本体的轴线方向偏移形成所述第一凹弧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上对应于所述弹性插接部的位置处间隔形成有多个沿外套筒的周向设置让位槽;所述弹性夹持部包括一一对应形成于所述让位槽内的弹性夹持片,所述弹性夹持片的里端与所述外套筒的对应位置连接,所述弹性夹持片的外端向远离与所述外套筒连接处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夹持片的外端内凹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一凹弧部弹性接触的第二凹弧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持片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夹持偏移段和第二夹持偏移段,所述第一夹持偏移段的一端与外套筒连接,另一端自与外套筒的连接处渐向靠近所述外套筒的轴线方向偏移并与第二夹持偏移段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偏移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旺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特精密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