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循环箱,循环箱内部设置有稀释装置,稀释装置包括:过滤管、过滤筒、反渗透膜、进水管、出水管、储气箱、出气管、电机、转动杆、搅拌杆、转杆、刮板、排污管、螺纹帽,处理后的水体进入到循环箱内部后,然后使用者可以启动储气箱对循环箱内部通氯气,对处理后的水体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然后使用者可以开启电机带动搅拌杆快速转动,便于使水体与氯气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效果,当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时,转动杆同时会带动转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杆表面的刮板对反渗透膜的表面进行清理,使其在使用时不会发生堵塞。使其在使用时不会发生堵塞。使其在使用时不会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水回用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系统
,具体为一种中水回用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中水相对于上水和下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水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0003]目前工作人员通常对脏污的浓水通过反渗透工艺进行处理,浓水处理过程中会有大约25%左右的浓水被排放掉,目前脏水通过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处理后进行,整体效果显著。
[0004]但是现有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其内部的浓水在与氯气进行混合时容易混合不充分导致使用效果不佳,并且装置的内部的反渗透膜膜孔容易发生堵塞,导致工作效率和能力较低,影响装置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水回用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系统,解决了现有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其内部的浓水在与氯气进行混合时容易混合不充分导致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水回用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循环箱,所述循环箱内部设置有稀释装置,所述稀释装置包括:
[0009]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固定连接在循环箱侧壁,所述过滤管内部固定连接过滤筒,所述过滤筒远离循环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反渗透膜,所述过滤管远离循环箱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所述循环箱侧壁开设有出水管;
[0010]储气箱,所述储气箱固定连接在循环箱上端,所述储气箱侧壁固定连接出气管一端,所述出气管另一端贯穿循环箱内壁,所述循环箱侧壁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贯穿循环箱且固定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输出轴表面固定连接搅拌杆;
[0011]转杆,所述转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输出轴处,所述转杆另一端贯穿反渗透膜,所述转杆位于过滤管内部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刮板,所述过滤管底面固定插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下端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
[0012]优选的,所述循环箱上端设置有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端贯穿循环箱上端。
[0013]优选的,所述过滤管和进水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0014]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表面设置有控制阀。
[0015]优选的,所述搅拌杆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搅拌杆均设置在转动杆表面。
[0016]优选的,所述刮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刮板以转杆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刮板与反渗透膜表面紧贴。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水回用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通过设置了稀释装置使进入循环箱内部的浓水进行稀释处理循环,当浓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过滤管内部后会经过反渗透膜,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微生物和有机物等,有效的起到净化浓水的效果,然后使用者可以启动储气箱对循环箱内部通氯气,对处理后的水体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然后使用者可以开启电机带动搅拌杆快速转动,便于使水体与氯气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效果。
[0020](2)、通过设置了转杆、刮板、排污管、螺纹帽对反渗透膜的表面进行清理,当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时,转动杆带动转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杆表面的刮板对反渗透膜的表面进行清理,使其在使用时不会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过滤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过滤桶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搅拌杆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循环箱;2、稀释装置;201、过滤管;202、过滤筒;203、反渗透膜;204、进水管;205、出水管;206、储气箱;207、出气管;208、电机;222、转动杆;209、搅拌杆;210、转杆;211、刮板;212、排污管;213、螺纹帽;3、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水回用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循环箱1,循环箱1内部设置有稀释装置2,稀释装置2包括:过滤管201,过滤管201固定连接在循环箱1侧壁,过滤管201内部固定连接过滤筒202,过滤筒202远离循环箱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反渗透膜203,过滤管201远离循环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204,循环箱1侧壁开设有出水管205,在循环箱1上端固定连接储气箱206,储气箱206侧壁固定连接出气管207一端,出气管207另一端贯穿循环箱1内壁,循环箱1侧壁固定连接电机208,电机208输出轴贯穿循环箱1且固定连接转动杆222,转动杆222输出轴表面固定连接搅拌杆209,在电机208输出轴处固定连接转杆210,转杆210另一端贯穿反渗透膜203,转杆210位于过滤管201内部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刮板211,过滤管201底面固定插接有排污管212,排污管212下端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213。
[0028]具体而言,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稀释装置2包括:过滤管201、过滤筒202、反渗透膜203、进水管204、出水管205、储气箱206、出气管207、电机208、转动杆222、搅拌杆209、转
杆210、刮板211、排污管212、螺纹帽213。
[002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过滤管201固定连接在循环箱1侧壁,过滤管201内部固定连接过滤筒202,过滤筒202远离循环箱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反渗透膜203,过滤管201远离循环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204,循环箱1侧壁开设有出水管205,在循环箱1上端固定连接储气箱206,储气箱206侧壁固定连接出气管207一端,出气管207另一端贯穿循环箱1内壁,循环箱1侧壁固定连接电机208,电机208输出轴贯穿循环箱1且固定连接转动杆222,转动杆222输出轴表面固定连接搅拌杆209,通过设置了稀释装置2使进入循环箱1内部的浓水进行稀释处理循环,当浓水通过进水管204进入过滤管201内部后,浓水会经过反渗透膜203,通过反渗透原理并且反渗透膜203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微生物和有机物等,有效的起到净化浓水的效果,处理后的水体进入到循环箱1内部后,然后使用者可以启动储气箱206对循环箱1内部通氯气,对处理后的水体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然后使用者可以开启电机208带动搅拌杆209快速转动,便于使水体与氯气充分接触,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回用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循环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箱(1)内部设置有稀释装置(2),所述稀释装置(2)包括:过滤管(201),所述过滤管(201)固定连接在循环箱(1)侧壁,所述过滤管(201)内部固定连接过滤筒(202),所述过滤筒(202)远离循环箱(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反渗透膜(203),所述过滤管(201)远离循环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204),所述循环箱(1)侧壁开设有出水管(205);储气箱(206),所述储气箱(206)固定连接在循环箱(1)上端,所述储气箱(206)侧壁固定连接出气管(207)一端,所述出气管(207)另一端贯穿循环箱(1)内壁,所述循环箱(1)侧壁固定连接电机(208),所述电机(208)输出轴贯穿循环箱(1)且固定连接转动杆(222),所述转动杆(222)输出轴表面固定连接搅拌杆(209);转杆(210),所述转杆(210)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208)输出轴处,所述转杆(210)另一端贯穿反渗透膜(203),所述转杆(210)位于过滤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滨,赵晓燕,张卫强,王兴利,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金川恒信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