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包括反渗透装置、浓水收集池和循环水塔下水池,所述反渗透装置的出水口分别与浓水收集池、污水井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进水口连接,其中,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管线上设有浓水提升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设计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采用反渗透浓水作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使用,不仅不会造成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金属管道、换热设备的腐蚀和结垢,而且还可节水减排,提高装置废水利用率,节省生产用水成本,降低污水处理费用。污水处理费用。污水处理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反渗透系统浓水回收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水处理生产中,由于UF(超滤膜)+RO(反渗透膜)双膜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耗能低、无污染等优点,UF+RO双膜法在脱盐水生产工艺中应用较为广泛。然而,在UF+RO双膜工艺制取脱盐水生产中,反渗透系统在制备脱盐水的同时,也会产生含盐量较高的浓水(即反渗透浓水),且反渗透浓水量通常占反渗透进水量的25%,若将反渗透浓水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厂,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还增加了污水处理费用,因此,反渗透浓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0003]反渗透浓水的水质与进水水质有关,原水脱盐处理产生的反渗透浓水主要成分是溶解的无机盐和小分子可溶解的难降解有机物,这类反渗透浓水除了电导率较高外,水中常常含有少量的COD、Cl
‑
、SS和残留药物,如直接排放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方式有:(1)提高回收率。降低浓水量可以提高反渗透回收率,但也会增加反渗透膜负担,大大降低反渗透膜使用寿命。(2)直接或间接排放。由于反渗透浓水排放量大,若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费用较高,若直接排放可能会对水生环境造成污染。(3)综合利用。虽然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后可以混入原水回收或作为过滤系统反冲洗水,但反渗透浓水中常常含有少量药物残留,故需谨慎使用。若进行深度处理,又会增加生产成本。(4)蒸发浓缩。虽然可以实现废水和废盐的回收,但其运行成本也不容忽视,且蒸发系统比较复杂,蒸发浓缩的时候盐分容易附着在容器表面难以清理。为此,可以根据工业水处理装置特点去探讨一种低成本、实用性强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系统。
[0004]工业企业或其他循环供水系统在生产、净化、冷却处理与输送过程中都会产生水量损失,从系统外引水补偿这些损失的水即为循环系统补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HG/T 3923
‑
2007《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中记载了对再生水用作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目前,为了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循环系统补充水的水源主要为污水(“污水回用作循环水系统补充水的应用研究”,冶金动力,2004年第1期)、软化水(CN 113755845 A“以软化水为补充水的循环水系统用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等,新的工业用水水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将采用反渗透浓水作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使用,可节水减排,提高装置废水利用率,节省生产用水成本,降低污水处理费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反渗透装置、浓水收集池和循环水塔下水池,
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水口分别与浓水收集池、污水井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进水口连接,其中,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管线上设有浓水提升泵。
[0008]上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中,所述浓水提升泵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浓水提升泵。
[0009]进一步地,所述浓水提升泵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浓水提升泵和第二浓水提升泵;
[0010]所述浓水收集池上设有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被配置成自动采集所述浓水收集池的液位高度数据,当液位高报警时,启动一台浓水提升泵运行,当液位高高报警时,启动另一台浓水提升泵运行,当液位低报警时,停运一台浓水提升泵;当液位低低报警时,停运另一台浓水提升泵。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液位高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70%处;
[0012]所述液位高高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85%处;
[0013]所述液位低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30%处;
[0014]所述液位低低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15%处。
[0015]上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中,所述浓水收集池上还设有防溢流控制系统,被配置为自动读取所述浓水收集池的液位高度数据,当液位高度上升至所述浓水收集池的高度时,自动打开反渗透浓水管线去污水井阀门,关闭所述浓水收集池的进水阀门;当液位高度降低至所述浓水收集池的高度90%时,自动打开所述浓水收集池的进水阀门,关闭反渗透浓水管线去污水井阀门。
[0016]上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中,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第一反渗透装置和第二反渗透装置,所述第一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口与所述第二反渗透装置的浓水进水口连接(一级两段式)。
[0017]上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中,所述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微滤装置和超滤装置,将对地表水和/或工艺冷凝液进行微滤处理和超滤处理后作为所述反渗透装置的进水来生产脱盐水。
[0018]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上设有碱性试剂投加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pH值,当pH值低于8.5时向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投加碱性试剂。
[0019]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上设有总碱度调节装置;
[0020]所述总碱度调节装置为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调节装置和/或排污量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碱度,当循环水的总碱度以CaCO3计大于600mg/L时,通过调大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和/或排污量以降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内循环水浓缩倍数;或,
[0021]所述总碱度调节装置为酸性试剂投加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碱度,当循环水的总碱度以CaCO3计大于600mg/L时,向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投加酸性试剂。
[0022]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上设有总硬度调节装置;
[0023]所述总硬度调节装置为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调节装置和/或排污量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硬度,当循环水的总硬度以CaCO3计大于700mg/L时,通过调大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和/或排污量以降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
内循环水浓缩倍数;或,
[0024]所述总硬度调节装置为酸性试剂投加装置和/或阻垢剂投加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硬度,当循环水的总硬度以CaCO3计大于700mg/L时,向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投加酸性试剂和/或阻垢剂。
[002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装置可有效避免UF+RO双膜法脱盐水生产工艺中反渗透浓水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厂,造成水资源浪费,增加污水处理费用。本技术流程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采用反渗透浓水作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使用,不仅不会造成循坏冷却水系统中金属管道、换热设备的腐蚀和结垢,而且还可节水减排,提高装置废水利用率,节省生产用水成本,降低污水处理费用。
附图说明
[0027]通过阅读下文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反渗透装置、浓水收集池和循环水塔下水池,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水口分别与浓水收集池、污水井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进水口连接,其中,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管线上设有浓水提升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提升泵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浓水提升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提升泵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浓水提升泵和第二浓水提升泵;所述浓水收集池上设有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被配置成自动采集所述浓水收集池的液位高度数据,当液位高报警时,启动一台浓水提升泵运行,当液位高高报警时,启动另一台浓水提升泵运行,当液位低报警时,停运一台浓水提升泵;当液位低低报警时,停运另一台浓水提升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高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70%处;所述液位高高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85%处;所述液位低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30%处;所述液位低低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15%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收集池上还设有防溢流控制系统,被配置为自动读取所述浓水收集池的液位高度数据,当液位高度上升至所述浓水收集池的高度时,自动打开反渗透浓水管线去污水井阀门,关闭所述浓水收集池的进水阀门;当液位高度降低至所述浓水收集池的高度90%时,自动打开所述浓水收集池的进水阀门,关闭反渗透浓水管线去污水井阀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第一反渗透装置和第二反渗透装置,所述第一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口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武丰,张杰,翟建伟,李超,于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