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46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属于厨房设备技术领域。该集成灶包括主柜、灶台组件、灶具组件以及环形盛液盘,主柜包括柜体和设置于柜体内的功能装置,灶台组件包括边框和面板,边框可前后活动安装于主柜的上端,面板固接于边框的上端,面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火盖伸出孔,灶具组件包括灶底壳和至少一个燃烧器,灶底壳挂接于边框上,燃烧器对应火盖伸出孔安装于灶底壳上,环形盛液盘固接于燃烧器上并压紧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成灶实现生产线对灶台组件和灶具组件的预装,解决现有集成灶灶具模块零部件难安装及安装结构不牢靠问题,提高集成灶产品安装效率,实现灶具模块化安装,提高灶具整体性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集成灶灶具模块出于成本考虑,将灶具燃烧器等部件安装于一支撑横梁上,再将该支撑横梁通过螺钉固定于集成灶整机框架上,安装难度较大,生产操作复杂,且灶具燃烧器多为关键精密性零部件,对安装结构要求较高,一旦结构不稳不牢靠,在运输过程中导致对灶具热效率有很大影响,产品性能一致性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该集成灶将燃烧器及其燃气管路安装于灶底壳上,灶底壳挂接于边框上,边框可前后运动安装于柜体上,面板固接于边框上,通过环形盛液盘将燃烧器、面板、边框和灶底壳固定在一起,实现生产线对边框和面板的预装,燃烧器及其管路组件与灶底壳的预装,同时解决现有集成灶灶具模块零部件难安装及安装结构不牢靠问题,提高集成灶产品安装效率,实现灶具模块化安装,提高灶具整体性效果。
[000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包括主柜、灶台组件、灶具组件以及环形盛液盘,主柜包括柜体和设置于柜体内的功能装置,灶台组件包括边框和面板,边框可前后活动安装于主柜的上端,面板固接于边框的上端,面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火盖伸出孔,灶具组件包括灶底壳和至少一个燃烧器,灶底壳挂接于边框上,燃烧器对应火盖伸出孔安装于灶底壳上,环形盛液盘对应火盖伸出孔设置于面板的上端,并与燃烧器固接。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灶台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插扣,两个插扣分别安装于边框的两侧,柜体包括两个侧板、连接横条、背板以及底板,侧板和背板的下端均固接于底板上,连接横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的前部的上端固接,侧板的上端对应插扣开设有条形插孔,插扣插接于所述条形插孔内。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灶台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挂件和两个第二挂件,第一挂件安装于边框的后端的内环面上,两个第二挂件分别安装于边框的两侧的内环面上,灶底壳对应第一挂件开设有挂孔,灶底壳对应第二挂件设置有翻折部,灶底壳通过挂孔和翻折部分别挂接于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上。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第一挂件呈C形。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第二挂件呈Z形。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翻折部呈“几”字形,翻折部可前后滑动地挂设于第二挂件上。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面板的下端面通过密封胶接于边框的上端面。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灶具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风门调节组件,风门调节组件包括风门、齿轮、软钢丝和固定支架,风门可转动安装于燃烧器的引射管上,风门设
置有环形齿,齿轮可转动安装于灶底壳上并与环形齿啮合,软钢丝的一端与齿轮固接,软钢丝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头,固定支架安装于灶底壳的前下端,调节头可转动安装于固定支架上。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连接横条对应调节头开设有调节孔,连接横条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后弯折的横条折边,以在灶底壳向前滑动时托举灶底壳。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灶具组件还包括管路组件和自吸阀,所述管路组件包括进气管、波纹管、分气管,所述进气管固接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分气管和所述自吸阀均固接于所述灶底壳上,所述分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自吸阀的出气口连通,所述自吸阀的进气口与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连通。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插扣包括竖向部和固接于所述竖向部下端的横向部,所述横向部与所述边框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竖向部和所述横向部共同形成L形,所述条形插孔呈前部宽后部窄的“凸”字形。
[0016]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可实现生产线对灶台组件和灶具组件的预装,同时解决现有集成灶灶具模块零部件难安装及安装结构不牢靠问题,提高集成灶产品安装效率,实现灶具模块化安装,提高灶具整体性效果。
附图说明
[0018]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001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成灶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成灶的边框的立体图。
[0021]图3是图2示出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22]图4是图2示出的B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5是图2示出的C部分的放大图。
[0024]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成灶的边框的底部结构图。
[0025]图7是图6示出的D部分的放大图。
[0026]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成灶的插扣与条形插孔分离后示意图。
[0027]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成灶的插扣与条形插孔插接后示意图。
[0028]图10是图6示出的E部分的放大图。
[0029]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成灶的侧视图。
[0030]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成灶的剖视图。
[0031]图13是图12示出的F部分的放大图。
[0032]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成灶的边框向前滑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3]图15是图14示出的G部分的放大图。
[0034]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5]1、主柜;11、柜体;111、侧板;1111、条形插孔;112、连接横条;1121、横条折边;2、灶台组件;21、边框;22、面板;23、插扣;24、第一挂件;25、第二挂件;3、灶具组件;31、灶底壳;311、挂孔;312、翻折部;32、燃烧器;33、风门调节组件;331、风门;332、齿轮;333、软钢丝;3331调节头;334、固定支架;34、管路组件;341、进气管;342、波纹管;343、分气管;35、自吸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6]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0037]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0038]如图1至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集成灶,包括主柜1、设置于主柜1上端的灶台组件2、设置于灶台组件2上的灶具组件3以及环形盛液盘4,还包括机头(图中未示出),机头的下端安装于主柜1的上端的后部,机头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柜(1),包括柜体(11)和设置于所述柜体(11)内的功能装置,灶台组件(2),包括边框(21)和面板(22),所述边框(21)可前后活动安装于所述柜体(11)的上端,所述面板(22)固接于所述边框(21)的上端,所述面板(22)开设有至少一个火盖伸出孔,灶具组件(3),包括灶底壳(31)和至少一个燃烧器(32),所述灶底壳(31)挂接于所述边框(21)上,所述燃烧器(32)对应所述火盖伸出孔安装于所述灶底壳(31)上,当所述边框(21)向前活动时,所述边框(21)与所述灶底壳(31)脱离,并且所述柜体(11)支撑所述灶底壳(31),以及环形盛液盘(4),固接于所述燃烧器(32)上并压紧所述面板(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组件(2)还包括至少两个插扣(23),两个所述插扣(23)分别安装于所述边框(21)的两侧,所述柜体(11)包括两个侧板(111)、连接横条(112)、背板以及底板,所述侧板(111)和所述背板的下端均固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横条(1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111)的前上端固接,所述侧板(111)的上端对应所述插扣(23)开设有条形插孔(1111),所述插扣(23)插接于所述条形插孔(1111)内,并可在所述条形插孔(1111)内前后活动,当所述边框(21)与所述灶底壳(31)脱离后,所述连接横条(112)和所述功能装置共同支撑所述灶底壳(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条(112)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后弯折的横条折边(1121),以在所述边框(21)与所述灶底壳(31)脱离后支撑所述灶底壳(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组件(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挂件(24)和两个第二挂件(25),所述第一挂件(24)安装于所述边框(21)的后端的内环面上,两个所述第二挂件(25)分别安装于所述边框(21)的两侧的内环面上,所述灶底壳(31)对应所述第一挂件(24)开设有挂孔(311),所述灶底壳(31)对应所述第二挂件(25)设置有翻折部(312),所述灶底壳(31)通过所述挂孔(311)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启铭吴谢军胡圣茂宋斌陈宇龙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