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器进出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36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8
一种热水器进出水结构,包括热水器内胆、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所述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带有两个相间隔的导流空腔的L形导流罩,所述L形导流罩包括横向设置的横向段和纵向设置的纵向段,所述两个相间隔的导流空腔包括冷水导流空腔和热水导流空腔,所述冷水进管的冷水出水端接入冷水导流空腔内,冷水进管的冷水出水端外壁分布有冷水出水孔,所述冷水导流空腔的内接壁上开有冷水入孔,所述热水出管的热水出水端接入热水导流空腔内,热水出管的热水出水端外壁分布有热水出水孔,所述热水导流空腔的内接壁上开有热水入孔。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能在同一水平面上进出水、热水输出率高的优点。热水输出率高的优点。热水输出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水器进出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器零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热水器加热以及进出水过程中,由于水的传热原理及热水器出水原理(顶水法)决定,热水器内胆内的水一般都存在着下冷上热的情况,故而现有的一些热水器进出水结构就采用下方进冷水上方出热水的方案进行进出水的设计,在此设计方案下进出水两根水管一般都设计成一上一下,即两根水管位于两个不同水平面上,而正常家居条件下,一般预留给热水器的进出水水管大致都是平行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采用前述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这给热水器的安装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现有一上一下进出水结构,通常由于工艺及装配限制,冷水进管无法将进水位置做得更低,同时进水呈直接喷射状,这导致冷、热水混合层较多,极大的影响了热水器输出率,同样的,热水出水端由于工艺及装配限制,热水出管无法将水位做得更高,同样会影响到热水器的热水储量,从而降低了整体热水器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在同一水平面上进出水、热水输出率高的热水器进出水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水器进出水结构,包括热水器内胆、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所述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带有两个相间隔的导流空腔的L形导流罩,所述L形导流罩包括横向设置的横向段和纵向设置的纵向段,所述两个相间隔的导流空腔包括位于横向段内的冷水导流空腔和位于纵向段内的热水导流空腔,所述冷水进管的冷水出水端接入冷水导流空腔内并与冷水导流空腔导通,冷水进管的冷水出水端外壁分布有若干个与冷水进管内部连通的冷水出水孔,所述冷水导流空腔的内接壁上开有若干个连通热水器内胆内部与冷水导流空腔内部的冷水入孔,所述冷水入孔位于冷水进管的冷水出水端下方且远离冷水进管的冷水出水端位置,所述热水出管的热水出水端接入热水导流空腔内并与热水导流空腔导通,热水出管的热水出水端外壁分布有若干个与热水出管内部连通的热水出水孔,所述热水导流空腔的内接壁上开有若干个连通热水器内胆内部与热水导流空腔内部的热水入孔,所述热水入孔位于热水出管上方且远离热水出管位置。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分别设于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所在水平面下方和上方的冷水入孔和热水入孔的设计,尽可能加大冷热水进出位置之间的距离,降低冷热水进出和加热过程中互相之间的影响,大幅度减少了冷水的输入对热水器内胆内部上方加热后热水的影响,而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处在同一水平面的设计则是方便进行现有家居装修中水平平行排布的预埋管的适配,避免现有技术中上下排布的两根进出水管无法适配水平平行排布的预埋管的问题,同时,冷水导流腔内冷水入孔位于冷水进管的冷水出水端下方的设计使得冷水能高效进入热水器内胆内的同时对内胆内
部上方的热水冲击较少,避免冷水进入内胆后大幅度降低内胆内部上方热水的温度,从而降低热效率,而热水导流腔内热水入孔位于热水出管上方且远离热水出管位置则是保证了热水入孔位于内胆内部上方热水温度较高的区域,进入热水导流腔内的热水温度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状态,克服了由于热水入孔在热水器内胆内出水位置不够高导致的出水温度不够和热水输出效率低的问题,避免为了保证出水温度整体热水器一直处于高功率加热的问题。
[0006]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段还包括一端朝向远离横向段一侧凸出的弧形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上方入口朝向热水入孔一侧设置,过渡段下方出口朝向热水出水孔一侧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冷水导流空腔和热水导流空腔之间设有一间隔空腔,所述间隔空腔将冷水导流空腔和热水导流空腔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两个导流空腔,间隔空腔还设有一连接冷水导流空腔外侧壁和热水导流空腔外侧壁的加强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间隔空腔内还设有将导流罩与热水器适配连接固定的连接孔。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进出水结构与热水器内胆的配合结构示意简图。
[0010]图2是进出水结构与热水器部分内胆的配合结构示意简图。
[0011]图3是进出水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简图。
[0012]图4是进出水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背部结构示意简图。
[0013]图5是图3和图4的进出水结构拆除部分零部件后的内部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得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与功能易于了解,下面将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热水器进出水结构的技术方案,包括热水器内胆、冷水进管1和热水出管2,所述冷水进管1和热水出管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带有两个相间隔的导流空腔的L形导流罩3,所述L形导流罩3包括横向设置的横向段和纵向设置的纵向段,所述两个相间隔的导流空腔包括位于横向段内的冷水导流空腔3.1和位于纵向段内的热水导流空腔3.2,所述冷水进管1的冷水出水端接入冷水导流空腔3.1内并与冷水导流空腔3.1导通,冷水进管1的冷水出水端外壁分布有若干个与冷水进管1内部连通的冷水出水孔1.1,所述冷水导流空腔3.1的内接壁上开有若干个连通热水器内胆内部与冷水导流空腔3.1内部的冷水入孔3.3,所述冷水入孔3.3位于冷水进管1的冷水出水端下方且远离冷水进管1的冷水出水端位置,所述热水出管2的热水出水端接入热水导流空腔3.2内并与热水导流空腔3.2导通,热水出管2的热水出水端外壁分布有若干个与热水出管2内部连通的热水出水孔2.1,所述热水导流空腔3.2的内接壁上开有若干个连通热水器内胆内部与热水导流空腔3.2内部的热水入孔3.4,所述热水入孔3.4位于热水出管2上方且远离热水出管2位置。
[0016]在实际生产应用时,为了方便冷水进水,减少冷水在冷水导流空腔3.1滞留时间,所述冷水导流空腔3.1的内部空间相对热水导流空腔3.2的内部空间要小,而且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冷水入孔3.3设置于冷水进管1的冷水出水端正下方,同样的,为了方便热水进水,尽可能提高进入热水导流空腔3.2内的热水温度,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热水入孔3.4设于热
水导流空腔3.2顶部并进行热水导流空腔3.2高度的调整设计。
[0017]在热水器使用过程中由于热水大量进入热水导流空腔3.2内,而且热水是自上而下运动,故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热水对热水出管2自身的冲击较大,长时间使用条件下热水冲击热水出管2就容易出现弯折甚至断裂等故障,故而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大量进入热水导流空腔3.2内的热水对热水出管2有可能产生的冲击力,所述纵向段还包括一端朝向远离横向段一侧凸出的弧形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上方入口朝向热水入孔3.4一侧设置,过渡段下方出口朝向热水出水孔2.1一侧设置,过渡段的设计则是进行了进入热水导流空腔3.2内热水的导向缓流,大幅度减少了热水对热水出管2的冲击。
[001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水导流空腔3.1和热水导流空腔3.2之间设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器进出水结构,包括热水器内胆、冷水进管(1)和热水出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管(1)和热水出管(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带有两个相间隔的导流空腔的L形导流罩(3),所述L形导流罩(3)包括横向设置的横向段和纵向设置的纵向段,所述两个相间隔的导流空腔包括位于横向段内的冷水导流空腔(3.1)和位于纵向段内的热水导流空腔(3.2),所述冷水进管(1)的冷水出水端接入冷水导流空腔(3.1)内并与冷水导流空腔(3.1)导通,冷水进管(1)的冷水出水端外壁分布有若干个与冷水进管(1)内部连通的冷水出水孔(1.1),所述冷水导流空腔(3.1)的内接壁上开有若干个连通热水器内胆内部与冷水导流空腔(3.1)内部的冷水入孔(3.3),所述冷水入孔(3.3)位于冷水进管(1)的冷水出水端下方且远离冷水进管(1)的冷水出水端位置,所述热水出管(2)的热水出水端接入热水导流空腔(3.2)内并与热水导流空腔(3.2)导通,热水出管(2)的热水出水端外壁分布有若干个与热水出管(2)内部连通的热水出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贤兵王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康泉热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