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屏蔽盖固定于一电路板的方法及其固定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3730143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屏蔽盖固定于一电路板的方法,该电路板上设有多个插孔,该屏蔽盖包含有多个插脚,相对应于该电路板上的多个插孔,该方法包含有将该屏蔽盖之多个插脚插入该电路板上的多个插孔以使该屏蔽盖得以固定于该电路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固定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屏蔽盖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将屏蔽盖固定于一电路板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与固定方法相对应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精密的电子产品也应运而生,为了保护电子产品中的重要零件免受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的干扰,一般的作法是以屏蔽盖(EMI shield)覆盖于重要零件所在的电路板上,因为屏蔽盖内的电场值恒为零,如此就能确实保护零件。已知屏蔽盖的结构可分为单件式设计与复合式设计两种,其中单件式设计的屏蔽盖固定于电路板的作法说明如下首先确定屏蔽盖所要覆盖的电路板的范围内各零件正常运作后,然后将屏蔽盖覆盖在电路板的范围内,再将屏蔽盖与电路板的接地部分焊接,使得屏蔽盖与电路板固定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屏蔽盖与电路板间完全密合,如此便能确保屏蔽盖内的重要零件不会受到外在电磁波的干扰。但也正因为屏蔽盖会紧紧地固定在电路板上,一旦屏蔽盖内的零件故障,维修人员必需大费周章地先将焊锡拆除并移开屏蔽盖后才能对重要零件进行检查或更换。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已知电路板16的上视图,其中虚线所包围的区域为屏蔽盖欲覆盖的范围;图2为将屏蔽盖的屏蔽框架12固定于电路板16后的上视图,其中屏蔽框架12是以焊接方式固定于电路板16上;图3为屏蔽框架12固定于电路板16后的示意图;图4为再将屏蔽盖的屏蔽框架盖14覆盖于图2中的屏蔽框架12后的上视图;图5为将屏蔽框架盖14覆盖于图2中的屏蔽框架12后的示意图。复合式设计的屏蔽盖的优点在于其能将单件式设计的屏蔽盖所无法屏蔽的结构死角完全包覆,达到确实保护屏蔽盖内零件不受电磁波的干扰,又因为屏蔽框架盖14可自由取下,当取下屏蔽框架盖14时,电路板16大部分的空间是外露的(如图2、图3所示),如此可较为容易地对零件进行检查或更换的工作。但此设计亦会产生以下的缺点第一、位于屏蔽框架12附近的零件较不易更换;第二、屏蔽框架12的结构较弱,再加上固定屏蔽框架盖14于屏蔽框架12时必需施以一面向屏蔽框架的外力方能使屏蔽框架盖14确实固定于屏蔽框架12上,但如此却常造成屏蔽框架12变形,继而使得屏蔽框架12与电路板16间原有的焊接位置偏移而影响焊接的效果,导致屏蔽盖与电路板16间仍有间隙存在,因而降低保护重要零件的效果;第三、因为屏蔽框架12与屏蔽框架盖14并非一体成型,因此于制作屏蔽框架12与屏蔽框架盖14时需要求极高的精密度,无形中增加了制造该电子产品的成本;第四、因为电路板本身的厚度再加上屏蔽框架12的高度使得整个屏蔽结构变得非常厚,以致于影响该电子产品内其它零件的配置。所以如何能发展出一套容易组装、拆卸一屏蔽盖于一电路板的方法,并且组装的结构还必需坚固、便宜,就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轻易地安装并拆卸一屏蔽盖于一电路板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将一屏蔽盖固定于一电路板的方法,其中该电路板上设有多个插孔,该屏蔽盖包含有多个插脚,相对应于该电路板上的多个插孔,该方法包含有将该屏蔽盖的多个插脚插入该电路板上的多个插孔以使该屏蔽盖得以固定于该电路板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屏幕盖与电路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一电路板和一屏蔽盖,所述电路板上需要屏蔽的位置的多个角上设置有多个插孔,所述屏蔽盖的多个角上设置有多个插脚,所述屏蔽盖上的多个插脚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插孔相对应。如权利要求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盖上的多个插脚的高度不大于电路板的厚度。如权利要求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盖上的多个插脚的高度大于电路板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电路板的上视图。图2为将已知屏蔽框架固定于电路板的上视图。图3为将图二屏蔽框架固定于电路板的示意图。图4为再将已知屏蔽框架盖覆盖于图2的屏蔽框架的上视图。图5为图4屏蔽框架盖覆盖于图2的屏蔽框架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路板的正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屏蔽盖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屏蔽盖固定于电路板的上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屏蔽盖固定于电路板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屏蔽盖中的多个插脚插入电路板中多个插孔后的侧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屏蔽盖中的多个插脚被弯曲之后其顶端回扣于电路板的状态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6至图11,图6至图11一为利用本专利技术将一屏蔽盖20固定于一电路板30的方法的实施例图示。图6为电路板30的正视图,电路板30设有多个分别位于电路板30四个角落的插孔p1、p2、p3、与p4(虚线所示);图7为屏蔽盖20的示意图,屏蔽盖20于其四个角落(需屏蔽的位置上的角落)分别包含有多个插脚sc1、sc2、sc3、与sc4,其长度不大于电路板30的厚度,多个插脚sc1、sc2、sc3、sc4对应于电路板30的多个插孔p1、p2、p3、p4;图8为屏蔽盖20的多个插脚sc1、sc2、sc3、sc4插入电路板30的多个插孔p1、p2、p3、p4后的上视图;图9为屏蔽盖20的多个插脚sc1、sc2、sc3、sc4插入电路板30的多个插孔p1、p2、p3、p4后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由图中可看出屏蔽盖20与电路板30密接在一起。将屏蔽盖20固定于电路板30的方法如下将屏蔽盖20上的多个插脚sc1、sc2、sc3、与sc4插入电路板30上与其相对应的多个插孔p1、p2、p3、与p4,屏蔽盖20上的多个插脚sc1、sc2、sc3、与sc4与电路板30上的多个插孔p1、p2、p3、与p4以干涉方式接合。例如靠着屏蔽盖20上的多个插脚与电路板30上的多个插孔间的摩擦力使得屏蔽盖20与电路板30互相咬合而达到固定的目的,即便是在翻转电路板30的状态下,屏蔽盖20也不致于从电路板30上掉落。因为屏蔽盖20上多个插脚的高度不大于电路板30的厚度,因此就算在屏蔽盖20的多个插脚插入至电路板30的多个插孔后,也不致于影响到电路板30背面的其它电路结构。当一使用者欲将屏蔽盖20自电路板30上拆卸时,由于先前将屏蔽盖20固定于电路板30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焊接的程序,所以此时仅需对屏蔽盖20施以一背向于电路板30的外力便可轻松完成拆卸的工作。当电路板30上需要遮盖的面积较大时,屏蔽盖20与电路板30上可设置较多的插脚-插孔对,以增加其间的固定强度;反之,当电路板30上需要遮盖的面积较小时,少数几组插脚-插孔对便足以将屏蔽盖20与电路板30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因为本方法是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组装结构中,所以屏蔽盖20另包含有多个固定结构,用来将屏蔽盖20、电路板30的固定结构再固定于该电子产品中的其它结构。该多个固定结构可位于屏蔽盖20的上方或一侧,端视该电子产品内各零件的组装结构而定,而该多个固定结构可为一按键式固定结构或其它结构。上述方法中的屏蔽盖20作为临时固定于电路板30之用,也就是用于测试电路板30上与屏蔽盖20内的重要组件之用,若需进一步将屏蔽盖20紧固于电路板30之上时,可采用如下的实施例。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专利技术将一屏蔽盖固定于电路板的方法中的另一实施例,与之前屏蔽盖20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屏蔽盖40的多个插脚sc11、sc12、sc13、与sc14的高度大于电路板30的厚度(虚线以上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屏蔽盖固定于一电路板的方法,该电路板上设有多个插孔,该屏蔽盖包含有多个插脚,相对应于该电路板上的多个插孔,该方法包含有:将该屏蔽盖的多个插脚插入该电路板上的多个插孔以使该屏蔽盖得以固定于该电路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铭许权丁尹守田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