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动管柱注采一体化同心管射流泵采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71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动管柱注采一体化同心管射流泵采油装置,属于一种石油工业油气开采装置,它有外泵筒,外泵筒的内侧有内泵筒,内泵筒与外泵筒之间构成第四通道,内泵筒的下端与柱塞固定在一起,在所述的外泵筒中部的内侧有凸出的台肩,台肩的内侧面套装在柱塞的外面,内泵筒的中下部有环形台肩,环形台肩上有第一通道与其上、下方的空腔相连,在所述的外泵筒的下端或柱塞的下端设有阀装置。这种采油装置,台肩的内侧面套装在柱塞的外面,实现了对配合部位上、下方的地层液和混合液的密封,从而实现了注蒸汽过程中,内油管和隔热管受热伸缩量不同的补偿。一次管柱作业可实现注蒸汽、采油生产等联作施工,施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度低。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动管柱注采一体化同心管射流泵采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工业油气开采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同心管射流泵采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石油开采井上使用的注蒸汽采油装置,一般采用以下两种结构方式:
[0003]一、采用螺杆泵、活塞泵等为生产泵,采油工艺分步进行。先向井下下入注蒸汽管柱,对目的层进行热吞吐施工;焖井、放喷后,起出注蒸汽管柱,下入生产泵抽吸;在油井产量降低或生产泵发生故障时,起出井内全部管柱,重新下入注蒸汽管柱,重复上述步骤完成采油。上述传统的采油工艺和采油装置存在着如下缺点:1、采油施工分步进行,工艺步骤复杂;2、施工周期长,油井生产时效低;3、施工成本高,多次起下管柱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4、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重复施工次数多,一口井需进行多次作业施工,安全系数低;5、容易造成油层或环境污染;6、注入高压、高温蒸汽,对施工作业的安全系数要求高;7、机械采油设备故障率高,易导致施工失败等。
[0004]二、采用注采一体射流泵采油装置进行采油。现有一种中国专利公开号 为CN106837276A的注采一体射流泵采油装置,其结构如附图11所示,它包括隔热管1、中心油管2、工作筒3、泵芯4、提升装置5、插入密封体6、打捞连杆7、打捞头8、单流阀球9(相当于本技术中的固定阀球)、扶正套筒10,所述工作筒3的顶部连接隔热管1,中下部设有泵芯座3.2,底部设有单流阀座3.3,在工作筒3的内腔设有内筒3.1,所述内筒3.1的中下部设有环形凸台;所述泵芯4通过提升装置5与插入密封体6连接,再通过插入密封体6与内筒3 .1连接固定,所述插入密封体6的底部支撑在内筒的环形凸台3 .4上;所述泵芯4的底部通过打捞连杆7连接打捞头8,所述单流阀座3 .3上设有单流阀球9,且所述打捞连杆7、打捞头8和单流阀球9安装在扶正套筒10内腔。
[0005]这种采油装置的采油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A步骤包括以下工序:1、起出井内管柱,下入隔热管到预定位置;2、下入中心油管,使中心油管插入到井中,完成蒸汽注采一体采油装置至固定位置,调整油管短节长度;3、投入单流阀球对隔热管试压,确保在规定压力下稳压一段时间;4、合格后投入堵塞器,对插入接头密封进行试压,确保在规定压力下稳压一定时间;5、用泵车反循环起出堵塞器和单流阀球;
[0007]B步骤包括以下工序:1、依靠液力或机械打捞出单流阀球;2、上提中心油管10m,悬挂于井口;3、向井内注入高压、高温蒸汽,并进入目的处理层;4、关井焖井;5、开井、放空,排液至井口压力为零、无溢流;6、将悬挂的中心油管下放,插入到固定位置,7、安装井口至满足要求;
[0008]C步骤是进行采油生产:打入井中的动力液是自中心油管中打入,沿中心油管至泵芯,驱动泵芯工作,返出的地层液与动力液的混合液,沿中心管与隔热管之间的环空返至地面。
[0009]第二次注蒸汽时,需要通过对井口阀门的开、闭控制,液力起出泵芯,同时通过单流阀球打捞连杆下端的打捞头,打捞出单流阀球,连通与地层的流道,通过隔热管进行井口注蒸汽施工。
[0010]现有的注采一体同心管射流泵采油装置较上述第一种结构形式的原先采油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每一轮注蒸汽时,不用起出井内全部管柱,重新下入注蒸汽管柱,只需上提、下放内油管和打捞固定阀球即可完成注蒸汽作业;2、缩短了施工时间;3、降低了施工成本。但仍然存在如下缺点:1、这种注采一体同心管射流泵没有隔热管和中心油管受热伸长量不同的补偿结构,每一轮注蒸汽都需要通过注蒸汽前上提中心油管,注蒸汽后下放中心油管作业的方式实现隔热管和中心油管受热伸长量不同的补偿;这种注采一体同心管射流泵没有可控制的注蒸汽通道,每一轮注蒸汽时,都需要液力或机械打捞出单流阀球,打开注蒸汽通道,工艺步骤仍较复杂;2、施工周期仍较长,油井生产时效低;3、施工成本仍高,多次起下管柱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4、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仍较大,重复施工次数多,一口井需进行多次作业施工,安全系数低;5、仍容易造成油层或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不动管柱注采一体化同心管射流泵采油装置,以进一步提高采油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001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不动管柱注采一体化同心管射流泵采油装置,它有外泵筒,外泵筒的内侧有内泵筒,内泵筒与外泵筒之间构成第四通道,内泵筒的下端与柱塞固定在一起,在所述的外泵筒中部的内侧有凸出的台肩,台肩的内侧面套装在柱塞的外面,生产泵芯位于内泵筒内,内泵筒的中下部有环形台肩,环形台肩上有第一通道与其上、下方的空腔相连,生产泵芯底部、内泵筒相连通而形成的第二通道与内泵筒、外泵筒之间的第四通道相连,在所述的外泵筒的下端或柱塞的下端设有阀装置。
[0013]当所述的阀装置设在柱塞下端时,阀装置由固定在柱塞底部的固定阀球座和固定阀球座内的固定阀球构成,固定阀球座上有第三通道孔,台肩的内侧面也套装在固定阀球座的外面。
[0014]当所述的阀装置设在外泵筒下端时,阀装置由高温井下阀构成,该井下阀与井口地面上的控制装置相连,以控制该井下阀的开启和关闭。
[0015]所述的高温井下阀为高温井下安全阀。
[0016]采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之采油装置,台肩的内侧面套装在柱塞的外面,实现了对配合部位上、下方的地层液和混合液的密封,从而实现了注蒸汽过程中,内油管和隔热管受热伸缩量不同的补偿。这种采油装置有如下优点:1、一次管柱作业可实现注蒸汽、射流泵生产等联作施工,每一次注蒸汽时只需要将生产泵芯取出即可,不需要取出和放进内油管以及进行捞阀球作业,施工效率高,降低了现场作业工人劳动强度,减少施工时间和施工费用,施工成本低。2、实现了生产—注汽—生产各工序间的“无缝”衔接,弥补了现有注采一体射流泵采油装置的不足,即不再需要上提、下放内油管、捞球等工序,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动管柱生产、注汽轮作。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需要调整产量时,可通过地面控制动力液压力或液力起下生产泵芯,调整泵芯喷喉配比参数实现,满足现场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之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之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中的阀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之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的生产状态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的A

A剖面图。
[0021]图5是图3的B

B剖面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之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的完井状态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之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的注蒸汽状态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之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的生产状态示意图。
[0025]图9是本技术之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的完井状态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动管柱注采一体化同心管射流泵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外泵筒(103),外泵筒的内侧有内泵筒(104),内泵筒与外泵筒之间构成第四通道(118),内泵筒的下端与柱塞(105)固定在一起,在所述的外泵筒(103)中部的内侧有凸出的台肩(106),台肩的内侧面(111)套装在柱塞的外面,生产泵芯(110)位于内泵筒内,内泵筒的中下部有环形台肩(113),环形台肩上有第一通道(112)与其上、下方的空腔相连,生产泵芯底部、内泵筒相连通而形成的第二通道(114)与内泵筒、外泵筒之间的第四通道(118)相连,在所述的外泵筒的下端或柱塞的下端设有阀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动管柱注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华刘振浩王雷雷林杨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油田隆迪石油技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