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通过进行基于客观的基准的定影条件的设定,来防止或抑制钉扎(pinning)状态的不均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向记录介质排出一种以上的颜色的墨水来形成图像;定影部,具有向所形成的图像照射能量线来使该图像半固化的预定影部,并且使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以及设定部,在执行打印任务时,基于过去执行的测试打印的结果设定定影部的照射条件。试打印的结果设定定影部的照射条件。试打印的结果设定定影部的照射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图像形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作为对纸、布帛等各种记录介质记录超精细的图像的装置,基于从喷墨头排出墨水以在记录介质上印字的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称为喷墨图像形成装置)正在广泛普及。
[0003]以往,在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有向从喷墨头排出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照射能量线,使该墨水干燥(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技术。例如,在使用UV照射型墨水的情况下,向排出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照射UV光,从而能够使该墨水固化而定影于记录介质。
[0004]并且,为了实现画质的提高,在进行彩色打印的单程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有紧接各种颜色的墨水排出(着落)到记录介质之后照射UV光来使该颜色的墨水钉扎(半固化)的技术。
[0005]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记载了针对记录介质的每个种类调整墨水的排出量以及UV照射量,调整墨点的直径和厚度。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182062号公报
[0007]然而,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进行上述钉扎(半固化)的处理的情况下,无法充分确保图像的质量,例如存在在高浓度的部分产生条纹、或者在图像中产生渗色的问题。
[0008]上述的问题的原因被认为是没有考虑到墨水的物性或者墨水排出到记录介质所接触的接触面的物性根据所使用的墨水的每种颜色或者记录介质的每个种类而不同。
[0009]具体而言,在通过多种颜色的墨水进行彩色打印的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按照所使用的墨水的每种颜色(颜料或者着色剂),光能的吸收特性不同。
[0010]因此,在使多种颜色的墨水着落于相同的记录介质来进行彩色打印的情况下,即使在各颜色间使钉扎的条件(相对于墨水的单位排出量的UV的照射输出以及照射时间等)相同,也存在按照每种颜色(例如每个墨水产品)而产生钉扎(半固化)状态的不均的问题。
[0011]上述的钉扎(半固化)状态的不均产生的问题在向不同种类的记录介质排出相同的墨水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产生。即,这是因为墨水排出到记录介质所接触的接触面的物性根据所使用的每个记录介质而不同。
[0012]针对上述的每种颜色的钉扎状态的不均,在现有技术中未示出任何解决方案,每当处理新的种类的记录介质、墨水时,需要进行样本打印并进行钉扎条件的研究(尝试)、设定。
[0013]然而,上述那样的作业繁琐且费事,花费的作业时间越拖延,越妨碍打印的生产率。另外,若通过每个操作人员的判断设定样本条件,则有可能按每个操作人员(例如根据熟练度)而产生图像质量的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进行基于客观的基准的定影条件的设定,来防止或抑制每种颜色的钉扎状态的不均的图像形成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0016]图像形成部,向记录介质排出一种以上的颜色的墨水来形成图像;
[0017]定影部,具有向所形成的上述图像照射能量线来使该图像半固化的预定影部,并且使上述图像定影在上述记录介质上;以及
[0018]设定部,在执行打印任务时,基于过去执行的测试打印的打印结果,设定该打印任务中的上述定影部的照射条件。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进行基于客观的基准的定影条件的设定,来防止或抑制钉扎状态的不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侧视图。
[0021]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0022]图3A以及图3B是表示变更钉扎处理中的UV照射量以及墨水固化时间时的画质变化的例子的表。
[0023]图4是表示在测试打印时所打印的渐变图的一个具体例的图。
[0024]图5是表示由用户输入的浓度的临界值的一个具体例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简要结构的侧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要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0026]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将记录介质P沿着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输送部2;作为利用喷墨方式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墨水图像(以下称为“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多个(在该例中W、K、C、M、Y这五种颜色用)头单元10;后述的第一UV照射部25及第二UV照射部28。
[0027]输送部2具备:配置于输送路径的最上游的馈送辊21、配置于馈送辊21的下游且头单元10的上游的从动辊22、配置于第二UV照射部28的下游的从动辊24、以及配置于输送路径的最下游的卷绕辊23。
[0028]在图1所示的结构例中,构成为作为记录介质P,使用布、卷纸等长条状的介质,将上述的介质预先卷在馈送辊21上,经由上述的从动辊22、24由卷绕辊23卷绕。
[0029]馈送辊21以及卷绕辊23的旋转驱动通过在图2中后述的控制部40的控制下,被传递输送驱动部51的未图示的第一驱动马达以及第二驱动马达的驱动力来执行。
[0030]此外,输送部2的结构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使用于一张一张地输送切割纸的传墨辊、输送辊或者输送带等旋转的结构。
[0031]头单元10从设置于与记录介质P对置的墨水排出面的喷嘴开口部相对于由输送部2输送的记录介质P排出墨水,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
[0032]在图1所示的一个具体例中,排列为从沿着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分别与白色(W)、黑色(K)、青色(C)、洋红色(M)、黄色(Y)这五种颜色的墨水对应的五个头单元10依次按规定的间隔排列。
[0033]各头单元10具备喷墨头102(参照图2)。在喷墨头102设置有多个记录元件,该多个记录元件分别具有存积墨水的压力室、设置于压力室的壁面的压电元件、以及喷嘴。该记录元件若被输入使压电元件变形动作的驱动信号,则压力室由于压电元件的变形而变形,压力室内的压力变化,从与压力室连通的喷嘴排出墨水。
[0034]喷墨头102所包含的喷嘴在与图1的附图垂直的方向(以下,称为“正交方向”)上的配置范围覆盖由输送部2输送的记录介质P中形成图像的区域的正交方向的宽度。
[0035]头单元10在图像形成时相对于馈送辊21或者卷绕辊23的旋转轴固定位置来使用。即,该图像形成装置1是单程方式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0036]在该例中,作为从喷墨头102排出到记录介质P的墨水,使用粘度根据供给到记录介质P的能量(在该例中,从后述的第一UV照射部25以及第二UV照射部28供给的紫外线(UV:UltraViolet)的光量)而变化的UV固化性墨水。
[0037]另外,作为记录介质P,除了普通纸、涂布纸之类的纸之外,还能够使用布帛或者片状的树脂等、能够使着落于表面的墨水定影的各种介质。
[0038]接下来,主要参照图2,对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其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向记录介质排出一种以上的颜色的墨水来形成图像;定影部,具有向所形成的所述图像照射能量线来使该图像半固化的预定影部,并且使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及设定部,在执行打印任务时,基于过去执行的测试打印的打印结果,设定该打印任务中的所述定影部的照射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设定部将执行所述打印任务时所述预定影部照射的所述能量线的照射能量设定为所述照射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设定部针对由图像形成部排出的每种所述墨水,设定对应的所述预定影部的所述照射条件。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设定部根据输入所述测试打印的打印结果而得到的值求出并设定所述照射条件的值。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设定部在所述测试打印中,打印预先决定的检查用图表,并基于该打印结果设定所述照射条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检查用图表是使由从所述图像形成部排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兼子忠祐,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