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其林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防臭防反涌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67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防臭防反涌井盖,有效解决井内压力过大造成井盖移走以及防臭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伸缩筒,伸缩筒由多节圆筒嵌套而成,相邻两节圆筒之间设有限位块;处于最内侧的圆筒为内筒,内筒的上端固定有盖体,盖体的下端面固定有箱体,盖体上开设有多个与箱体对应的下水孔,箱体的底部中心固定有内管,内管下端贯穿箱体,盖体的下端设置有套设在内管外侧的外管,外管和箱体之间以及内管与盖体之间均留有间隔;内筒的内部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浮筒,浮筒上升后能堵塞内管的下端;内筒的上端侧壁为镂空状的溢水口;内筒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浮圈,浮圈的上端和盖体之间连接有多个压簧;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止污水污泥外泄,防止喷溅。止喷溅。止喷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防臭防反涌井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特别是一种自动防臭防反涌井盖。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城市的海拔高度不一致,各个井盖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在下暴雨时,排水管道无法及时排水,管道内一旦充满水后,处于低位的井盖便于被向上顶起,造成反涌。致使井盖冲走,污水污泥外泄,恶臭等情况。市面上或者专利文献中,存在多种防止反涌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强行封闭井盖,例如专利文献CN103924620A公开的一种防反涌漂移的窨井盖,通过特殊的扣合机构,保证井盖不会被冲走,该种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井盖的突然爆开或者井盖的暴力破坏;第二种是主动泄压,通过打开井盖等方式,例如专利文献CN211312613U公开的井盖,通过一端翘起的方式来进行泄压;虽然能够及时的泄压,但是没有考虑到井内污水污泥的问题;易导致管道内的污泥杂物等肆意外泄,严重影响环境,造成路面淤泥堆积。另外由于井盖淹没于水下,不能够有效的提醒行人或者防止人或物掉入其内。同时作为一个正常使用的井盖,需要能够及时的进行排水防臭,而不能够仅仅是为了防反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臭防反涌井盖,可有效解决井内压力过大造成井盖移走以及防臭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伸缩筒,伸缩筒由多节圆筒嵌套而成,相邻两节圆筒之间设有限位块;其中处于最内侧的圆筒为内筒;所述的内筒的上端固定有盖体,盖体的下端面固定有箱体,盖体上开设有多个与箱体对应的下水孔,箱体的底部中心固定有内管,内管下端贯穿箱体,盖体的下端设置有套设在内管外侧的外管,外管和箱体之间以及内管与盖体之间均留有间隔;内筒的内部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浮筒,浮筒上升后能堵塞内管的下端;所述的内筒的上端侧壁为镂空状的溢水口;内筒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浮圈,浮圈的上端和盖体之间连接有多个压簧;浮圈上升后能打开溢水口,浮圈下降后封闭溢水口。
[0005]相邻两节所述的圆筒之间,处于外侧的圆筒,其上端内壁上设置限位块,处于内侧的圆筒,其下端外壁设置限位块。
[0006]所述的内筒的内壁上固定有多个导杆,浮筒上设置有凸起块,凸起块能沿导杆上下自由滑动。
[0007]所述的内管的下端与箱体的下端面平齐。
[0008]所述的浮筒未被完全淹没时,浮筒的浮力大于整个装置的重力。
[0009]本专利技术好处:1、防止污水污泥外泄,防止喷溅。
[0010]2、井盖能够高于水面,提醒行人车辆,防止意外;提供一定的支撑力。
[0011]3、自适应水位变化,利用水的高度来平衡内部的水压,借力泄力。
[0012]4、过压后,自动泄压,防止压力过大。
[0013]5、自动复位。
[0014]6、日常能加速排水、防臭等。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面图(暴雨时)。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面图(日常时)。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筒的主视局部剖面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筒的主视完全剖面图。
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由图1至图4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伸缩筒1,伸缩筒1由多节圆筒嵌套而成,相邻两节圆筒之间设有限位块12;其中处于最内侧的圆筒为内筒2;所述的内筒2的上端固定有盖体3,盖体3的下端面固定有箱体4,盖体3上开设有多个与箱体4对应的下水孔5,箱体4的底部中心固定有内管6,内管6下端贯穿箱体4,盖体3的下端设置有套设在内管6外侧的外管7,外管7和箱体4之间以及内管6与盖体3之间均留有间隔;内筒2的内部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浮筒8,浮筒8上升后能堵塞内管6的下端;所述的内筒2的上端侧壁为镂空状的溢水口9;内筒2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浮圈10,浮圈10的上端和盖体3之间连接有多个压簧11;浮圈10上升后能打开溢水口9,浮圈10下降后封闭溢水口9。
[0021]为了实现伸缩筒1的限制和相互支撑,相邻两节所述的圆筒之间,处于外侧的圆筒,其上端内壁上设置限位块12,处于内侧的圆筒,其下端外壁设置限位块12。
[0022]为了实现浮筒8的安装,所述的内筒2的内壁上固定有多个导杆,浮筒8上设置有凸起块,凸起块能沿导杆上下自由滑动。
[0023]为了使浮筒8支撑更加稳定,所述的内管6的下端与箱体4的下端面平齐。
[0024]为了实现伸缩筒1先上升后泄压,所述的浮筒8未被完全淹没时,浮筒8的浮力大于整个装置的重力。
[0025]为了使盖体3能够被完整支撑以及路面平齐等要求,所述的盖体3的直径与伸缩筒1最大直径一致。
[0026]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所述的盖体3和内筒2之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
[0027]本装置适用于各种窨井,例如污水井,雨水井,废水井,电力井等等各种井盖,尤其适合于市政的污水井,污水井下雨天反涌已经成了很多老城区的顽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安装在污水井内,安装时,将本装置中伸缩筒1的最外侧的圆筒固定在窨井内,通过电钻打孔或者底部焊接支架,等等方式进行固定。
[0028]固定好之后的井盖参见附图2所示的状态,此时伸缩筒1的多节圆筒处于收缩的状态,井盖也处于与路面平齐的状态。
[0029]日常排水:当路面需要排水时,水流通过盖体3上的下水孔5进入到箱体4内,由于
外管7和内管6的设计,形成了一个类型U形的虹吸和防臭弯道;当箱体4的水位大于内管6的上端高度后,且进水量处于增加,则会触发虹吸效应,实现快速排水,实现对箱体4内的自洁。一般情况下只是缓慢排水,并且由于弯道的设计,箱体4的内部水不会排完,实现了水封,避免井内的臭气外泄。在日常排水过程中,浮筒8处于其行程的最下方,此时不会堵塞内管6的下端,保证了排水的顺畅。
[0030]雨天防反涌,当雨季来临,有污水主管道堵塞,城市内水位差等各种因素会导致部分污水井内污水向上反涌;此时井内的水位上升,会首先推动浮筒8上升,当浮筒8移动至其行程的最上端之后,此时浮筒8的上端会堵塞内管6的下端,避免井内的污水从内管6反向流出。同时浮筒8由于浮横截面大,浮力足够大,因此水还没没过浮筒8,浮筒8的浮力会顶着箱体4并使整个内筒2上升,从而使伸缩筒1伸长,从而适应井内的高压。参见附图1所示的状态,此时由于井内的压力大,因此井内的要大于井盖的水位;通过伸缩筒1的阻挡,可以防止井内的水向外流动,同时通过提高井内水位的方式,实现泄压。
[0031]当伸缩筒1伸长后,盖体3会上升,并且会高于外界路面的水位,从而起到提醒路人的作用,避免行人路过造成危险。
[0032]通过多节圆筒的配合,来提升井内的水位,从而克服污水管道内的高压,实现了利用污水自身来克服自身压力的情况,避免了强行封闭井盖造成的危险。
[0033]当井内的压力过大,达到伸缩筒1的长度上限后,此时需要进行泄压操作,避免盖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防臭防反涌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筒(1),伸缩筒(1)由多节圆筒嵌套而成,相邻两节圆筒之间设有限位块(12);其中处于最内侧的圆筒为内筒(2);所述的内筒(2)的上端固定有盖体(3),盖体(3)的下端面固定有箱体(4),盖体(3)上开设有多个与箱体(4)对应的下水孔(5),箱体(4)的底部中心固定有内管(6),内管(6)下端贯穿箱体(4),盖体(3)的下端设置有套设在内管(6)外侧的外管(7),外管(7)和箱体(4)之间以及内管(6)与盖体(3)之间均留有间隔;内筒(2)的内部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浮筒(8),浮筒(8)上升后能堵塞内管(6)的下端;所述的内筒(2)的上端侧壁为镂空状的溢水口(9);内筒(2)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浮圈(10),浮圈(10)的上端和盖体(3)之间连接有多个压簧(11);浮圈(10)上升后能打开溢水口(9),浮圈(10)下降后封闭溢水口(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其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