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硒螺旋藻突变株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58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硒螺旋藻突变株,分类号为:Spirulina maxima,保藏号:CCTCC NO:M20221180,菌株名称:FACH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硒螺旋藻突变株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富硒螺旋藻的选育与筛选,尤其是一株硒螺旋藻突变株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螺旋藻的最佳生长温度是35

37℃,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最佳生长pH范围为8.3

11.0,当pH大于11.0时将不利于生长。在营养和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光照就成为影响螺旋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室外培养,光源主要是太阳,大池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是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定时测定记录气温、水温、pH、OD值,清除杂物,定时开关搅拌器。藻种池和大池一般培养事注意控制pH在10左右,方法一般是增加NaHCO3,增添或更换新鲜培养液,增加CO2的供给等,温度控制25

35℃最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耐盐能力强、有机硒含量高的硒螺旋藻突变株及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到1株高富硒的螺旋藻,能高效的将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耐Na2SeO3到800mg/L。
[0004]为达到本专利技术上述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株硒螺旋藻突变株,分类号为:Spirulina maxima,保藏号:CCTCC NO:M 20221180,菌株名称:FACHB

Se1500,保藏地点: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
[0006]而且,所述突变株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0℃,pH=9.5,光照强度为40μE
·
M
‑2·
S
‑1条件下进行培养。
[0007]而且,所述硒螺旋藻突变株的高麦角硒因产量为22

33μg/g。
[0008]而且,硒螺旋藻突变株耐Na2SeO3浓度为800mg/L。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麦角硒因(Selenoneine)是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含硒小分子,本专利技术通过紫外诱变的条件下使螺旋藻发生突变,得到麦角硒因含量高的螺旋藻突变株,含量可提高64.8%。以此为材料,进一步筛选到耐硒能力高的螺旋藻突变株,其中耐受800mg/LNa2SeO3的藻株具有最好的耐盐效果,可耐受1000mM的NaCl。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耐盐筛选获得了耐盐比较高的菌株,申请人在比对过程中发现,耐盐和高Na2SeO3转化直接存在正向关系。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螺旋藻的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案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案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
术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现给出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有创造性,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案例。
[0014]实施例1
[0015]申请人通过对发酵螺旋藻产物分析,在产物中检测到麦角硒因。为了获得含高浓度麦角硒因的转化藻株,采用紫外诱变获得突变体的方法,获得突变螺旋藻藻株,具体方法如下:
[0016]原始菌株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FACHB

882,来自中科院淡水藻种库),步骤如下。
[0017]1、诱变:利用超声破碎法将螺旋藻破碎成单细胞,将盛有藻液的培养皿放入紫外诱变仪中,紫外照射时间为40s,采用20W的紫外灯管。
[0018]2、筛选:紫外诱变后,将藻株置于黑暗环境中过夜恢复。转移至正常Zarrouk培养基生长一周,用微细吸管法分离192根螺旋藻“单种”,扩大培养。在含有100mg/L Na2SeO3的Zarrouk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裂解细胞,提取麦角硒因,采用HPLC

ICP

MS方法检测其含量。
[0019]3、共筛选到3株麦角硒因含量提高15%以上的螺旋藻藻株,分别为SEN

16#,SEN

73#,SEN

136#。
[0020]藻种序号麦角硒因含量野生型19.9μg/gSEN

16#32.8μg/gSEN

73#23.1μg/gSEN

136#30.2μg/g
[0021]Zarrouk培养基配方(1L)*
[0022][0023]*CaCl2·
2H2O(1000X):称8g CaCl2·
2H2O,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200mL;FeSO4·
7H2O(1000X):称2g FeSO4·
7H2O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200mL。
[0024]A5培养基配方(1L)
[0025][0026]为了获得含高硒含量的转化菌株,以SEN

136#藻株为亲本,采用紫外突变法进行筛选,获得高硒螺旋藻藻株,具体方法如下:
[0027]1、诱变:将获得螺旋藻破碎成单细胞,将盛有藻液的培养皿放入紫外诱变仪中,紫外照射时间为40s,采用20W的紫外灯管,置于黑暗条件下过夜恢复。
[0028]2、筛选:采用不同Na2SeO3浓度梯度的Zarrouk培养基进行筛选,梯度范围分别为:400mg/L、600mg/L、800mg/L、1000mg/L、1200mg/L。
[0029]培养条件:25

30℃,pH=9.5,光照强度为40μE
·
M
‑2·
S
‑1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基为含Na2SeO3的Zarrouk培养基。
[0030]将上述5轮筛选获得的藻株分别检测硒含量
[0031][0032]根据现在螺旋藻养殖环境的改变,土地盐碱化越来越严重,藻株的耐盐性变得日益重要,申请人从耐盐性考虑,对上述菌株进行耐盐性选择,步骤如下:
[0033]将上述5轮筛选的菌株进行耐盐特性筛选,采用不同NaCl浓度梯度的Zarrouk培养基进行筛选,梯度范围分别为:400mmol/L、600mmol/L、800mmol/L、1000mmol/L、1200mmol/L。
[0034]培养条件:25

30℃,pH=9.5,光照强度为40μE
·
M
‑2·
S
‑1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FACHB

Se1500藻株耐盐效果显著提升,能耐受1000mmol/L的NaCl,而FACHB

Se500、FACHB

Se1000、FACHB

Se2000的耐盐能力与野生型相比,无明显差别,最高耐受800mmol/L的NaCl。
[0035]基于耐盐性和富硒特点的综合考虑,本申请将上述FACHB

Se1500藻珠作为本专利技术后续生产用菌株,并将其进行保藏,保藏号:CC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硒螺旋藻突变株,其特征在于:分类号为:Spirulina maxima,保藏号:CCTCC NO: M20221180,菌株名称:FACHB

Se1500,保藏地点: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螺旋藻突变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株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0℃,pH=9.5,光照强度为40μ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龙吴胜武李朝阳龙欢黄开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