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管的制法
[0001]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管的制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流体力学理论,根据不同的流体的雷诺数Re,流动分为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层流与湍流。当流体的粘性较大或者流体速度较低时,Re数较低,流动状态为层流。反之,Re数较大,流动为湍流。通过计算与实验,发现在圆管层流状态下,对外换热过程中,截面上温度沿径向呈抛物线分布,最高温度出现在管道轴线上,热阻分布在整个管道截面内。当管内流体在湍流状态下,对外换热过程中,截面上的温度分布是沿径向呈幂函数型分布,即核心区温度沿径向近似垂直于流动方向,其热阻很小;而在近壁面处温度陡降,热阻主要集中在壁面附近。
[0003]根据上述分析,针对层流或湍流,需要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强化换热。例如湍流时,需要在壁面处设置粗糙单元或沟槽,破坏边界层,提高换热效率;层流时,则需要对整个管道内的流体进行混合,降低径向温度差,减小热阻,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0004]中国专利CN2137327Y公开的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设于所述管体内的扭曲带,所述扭曲带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扭曲延伸,并形成多个节距段;所述扭曲带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每个所述节距段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均设有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凸包和多个第一凹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节距段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均设有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凸包和多个第二凹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曲带为金属材质,所述多个第一凸包的位置与所述多个第二凹坑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第一凹坑的位置与所述多个第二凸包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凸包,是通过在所述第二表面冲压出所述第二凹坑而形成的;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凸包,是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冲压出所述第一凹坑而形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曲带上的所有所述第一凸包排列成沿所述轴线方向依次隔开的多个第一凸包组,每个所述第一凸包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凸包,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凸包位于所述管体的同一个横截面处;所述扭曲带上的所有所述第一凹坑排列成沿所述轴线方向依次间隔的多个第一凹坑组,每个所述第一凹坑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凹坑,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凹坑位于所述管体的同一个横截面处;其中,所述第一凸包组与所述第一凹坑组沿所述轴线方向交替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曲带具有相背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利,王斌,李玉海,马青川,陈焕倬,张俊锋,于文涛,林俊庆,宋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辉节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