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载荷后桥协同转向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16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挂车后轮转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载荷后桥协同转向稳定装置,包括车架、安装板、润滑箱、调节板、调节齿条、固定板、调节电机、调节齿轮、开合检修组件、润滑组件、两个转向组件和两个散热组件,所述开合检修组件安装在润滑箱的顶端,所述润滑组件安装在车架的内部,并且润滑组件与润滑箱的内部相连通,两个所述转向组件对称设置在车架的外壁上,两个所述散热组件对称设置在固定板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润滑箱内充满润滑油来确保调节齿轮与调节齿条之间的润滑,减小调节齿轮与调节齿条的磨损,两个散热组件工作对调节电机工作散发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防止热量聚集在车架的内部。内部。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载荷后桥协同转向稳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挂车后轮转向
,具体是一种高载荷后桥协同转向稳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汽锅炉底盘是传统承重车桥,只能前后直线行驶,如遇特殊施工现场及T型行驶道路,施工现场受限条件较多,只能通过吊车完成锅炉转运,转运效率低、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普通注汽锅炉由牵引车和半挂车两部分组成,最小转弯半径由牵引车、半挂车的结构参数及牵引车的前轮最大转角决定,假设车位和车道构成T型路口,当车辆拥有后轮转向系统后,可明显缩短转弯半径,从而轻松进入车道。
[0003]专利号CN11536698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实时调整转向角度半挂车后轮转向控制装置,包括车架、监测机构、竖板和储液箱,车架的正剖切纵截面呈“凹”字形结构,并且支撑块左右对称的一体化连接在车架的左右两端;所述监测机构设置在车架的前端内部,且监测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安装块、连接台、安装槽、连接柱、限位块、限位槽和监测器;所述竖板固定连接在车架的左后端内部;所述储液箱固定连接在车架的内部右后端,且储液箱的左上端安装有抽液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载荷后桥协同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安装板(2)、润滑箱(21)、调节板(22)、调节齿条(23)、固定板(24)、调节电机(3)、调节齿轮(4)、开合检修组件(5)、润滑组件(6)、两个转向组件(7)和两个散热组件(8),所述安装板(2)水平设置在车架(1)的内部顶端,所述润滑箱(21)安装在安装板(2)的顶部,所述调节板(22)滑动安装在润滑箱(21)内,并且调节板(2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润滑箱(21)的外部,所述调节板(22)的两端设有两个连接孔(25),所述调节齿条(23)水平设置在调节板(22)的顶部中心处,所述固定板(24)安装在车架(1)的内部底端,所述调节电机(3)水平设置在固定板(24)的顶部,并且调节电机(3)的输出轴延伸至润滑箱(21)内,所述调节齿轮(4)安装在调节电机(3)的输出轴上,并且调节齿轮(4)与调节齿条(23)啮合,所述开合检修组件(5)安装在润滑箱(21)的顶端,所述润滑组件(6)安装在车架(1)的内部,并且润滑组件(6)与润滑箱(21)的内部相连通,两个所述转向组件(7)对称设置在车架(1)的外壁上,并且两个转向组件(7)分别与两个连接孔(25)连接,两个所述散热组件(8)对称设置在固定板(24)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载荷后桥协同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向组件(7)均包括U型架(71)、转向轴(72)、转向套(73)、旋转轴(74)、旋转盘(75)和连接杆(76),所述U型架(71)安装在车架(1)的外壁上,所述转向轴(72)转动安装在U型架(71)内,所述转向套(73)安装在转向轴(72)上,所述旋转轴(74)转动安装在转向套(73)上,所述旋转盘(75)安装在旋转轴(74)远离转向套(73)的一端,所述连接杆(76)的底端与转向轴(72)连接,所述连接杆(76)的顶端穿过对应的连接孔(25),所述连接杆(76)的顶端设有螺纹段(77),所述连接杆(76)的顶端设有圆板(78),所述圆板(78)位于螺纹段(77)的下方,所述连接杆(76)的顶端设有与螺纹段(77)螺接的连接螺帽(7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载荷后桥协同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组件(6)包括润滑油液箱(61)、顶盖(62)、第一过滤板(63)、第二过滤板(64)、第一增压泵(65)和第二增压泵(66),所述润滑油液箱(61)安装在车架(1)的内部,所述顶盖(62)可拆卸安装在润滑油液箱(61)的顶部,所述第一过滤板(63)和第二过滤板(64)间隔设置在润滑油液箱(61)的内部,所述第一过滤板(63)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过滤孔(67),所述第二过滤板(64)上设有若干个第二过滤孔(68),所述第一增压泵(65)和第二增压泵(66)对称设置在车架(1)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一增压泵(65)的输入端与润滑箱(21)的内部底端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651),所述第一增压泵(65)的输出端与顶盖(6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652),所述第二增压泵(66)的输入端与润滑油液箱(61)的内部底端之间设有第一回液管(661),所述第二增压泵(66)的输出端与润滑箱(21)的内部顶端之间设有第二回液管(66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载荷后桥协同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孔(68)的直径小于第一过滤孔(67)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载荷后桥协同转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组件(8)均包括散热架(81)、存气管(811)、高压罐(812)、气泵(82)、第一气管(821)、第二气管(822)、摆动柄(83)、弧形齿轮(84)、链条(85)、摆动部件(86)、两个支座(87)和若干个散热部件(88),所述散热架(81)安装在固定板(24)的顶部,两个所述支座(87)对称设置在散热架(81)的外壁上,所述存气管(811)水平设置在两个支座(87)上,所述高压罐(812)安装在车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八锁董宪彬高杰李梁吴开琳周鹏李冰田毛勇刘峰何伟张玥赵汝燕刘彤单淑平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