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10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散热层,所述散热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背离出光侧的一侧,所述散热层内部形成有适于相变介质流动的通道;相变介质,所述相变介质填充至少部分所述通道,所述相变介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可逆地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转换;芯片,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散热层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芯片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通道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由此,该显示模组的散热层散热效果好,散热性能稳定,可循环使用,显示模组结构简单,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产品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中大尺寸的显示产品在显示领域越来越受欢迎。中大尺寸的显示产品的发热件主要为芯片及显示面板,由于其产品尺寸薄,对产品热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中大尺寸产品的亮度高于800nit,屏幕温度可高达42℃,个别情况甚至高达50℃,所以控制中大尺寸显示产品的温升成为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的显示模组通过铝板散热,无法满足散热需求。
[0003]因此,目前的显示模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散热层,所述散热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背离出光侧的一侧,所述散热层内部形成有适于相变介质流动的通道;相变介质,所述相变介质填充至少部分所述通道,所述相变介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可逆地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转换;芯片,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散热层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芯片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通道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由此,该显示模组的散热层散热效果好,散热性能稳定,可循环使用,显示模组结构简单,成本低。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多个扰流柱,所述扰流柱间隔设置在所述通道的内周壁上,至少部分所述扰流柱彼此交错设置,所述扰流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相变介质的流动方向相交。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层包括正对的第一子散热层和第二子散热层,所述第一子散热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出光侧的一侧,所述第二子散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散热层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子散热层和所述第二子散热层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所述通道。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子散热层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子散热层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散热层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子散热层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构造为所述通道。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子散热层背离所述第一子散热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芯片,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沿第一方向的一端;所述凹槽包括沿所述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子凹槽和第二子凹槽,所述第一子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二子散热层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二子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二子散热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子凹槽的开口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开口面积。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子凹槽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槽和多
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延伸槽沿所述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槽沿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槽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槽连通,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子凹槽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延伸槽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延伸槽沿所述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槽沿所述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槽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槽连通。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延伸槽和所述第一连接槽连接处设置有所述扰流柱;和/或所述第二延伸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连接处设置有所述扰流柱。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子散热层和所述第二子散热层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粘结胶层,以将所述第一子散热层和所述第二子散热层固定连接,并将所述相变介质密封于所述凹槽内。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柱的外周面构造为圆滑的曲面,相邻两个所述扰流柱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子凹槽和所述第二子凹槽均构造为方型槽,所述第一子凹槽的尺寸和所述第二子凹槽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子凹槽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数量。
附图说明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5]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子凹槽和第二子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截面图;
[0018]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子散热层和第二子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显示了图4中虚线区域定位销的放大图;
[0020]图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子散热层和第二子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0:显示模组;1100:显示面板;1200:散热层;100:芯片;110:第二粘结胶层;120:覆晶薄膜;10:扰流柱;1210:第一子散热层;1220:第二子散热层;1211:第一表面;1221:第二表面;200:凹槽;210:第一子凹槽;220:第二子凹槽;211:第一延伸槽;212:第一连接槽;221:第二延伸槽;222:第二连接槽;310:定位销;320:定位孔;1300:导热层;1400:偏光片;1500:第二光学胶层;1600:触控层;1700:第一光学胶层;1800:盖板;1900:印刷线路板;1910:第一粘结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1000,参考图1,该显示模组1000包括显示面板1100、散热层1200、相变介质和芯片100。散热层120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0背离出光侧的一侧,散热层1200内部形成有适于相变介质流动的通道,相变介质填充至少部分通道,相变介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可逆地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转换,芯片100设置在散热层1200背离显示面板1100的一侧,芯片100在显示面板11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通道在显示面板110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由此,该显示模组1000的散热层1200散热效果好,散热性能稳定,可循环使用,显示模组1000结构简单,成本低。
[0025]下面对本申请能够实现上述有益效果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0026]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尤其对于中大尺寸显示模组,散热普遍为贴膜散热或者通过石墨散热,散热层的支撑件均为普通铝板,显示模组的热源通过膜层将热量传递至铝板上,再经铝板进行散热。但是,当前的散热结构有时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如果在整机端增加强制散热,如热传导或热对流等手段,不仅会增加整机重量,而且还会影响零部件的布局,导致成本上升。本申请中的显示模组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散热层,所述散热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背离出光侧的一侧,所述散热层内部形成有适于相变介质流动的通道;相变介质,所述相变介质填充至少部分所述通道,所述相变介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可逆地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转换;芯片,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散热层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芯片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通道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扰流柱,所述扰流柱间隔设置在所述通道的内周壁上,至少部分所述扰流柱彼此交错设置,所述扰流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相变介质的流动方向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包括正对的第一子散热层和第二子散热层,所述第一子散热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出光侧的一侧,所述第二子散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散热层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子散热层和所述第二子散热层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所述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散热层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子散热层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散热层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子散热层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构造为所述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子散热层背离所述第一子散热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芯片,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沿第一方向的一端;所述凹槽包括沿所述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子凹槽和第二子凹槽,所述第一子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二子散热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川王志会伍峰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