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自铆铁芯级进冲模防止换卷缺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087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自铆铁芯级进冲模防止换卷缺角装置,级进冲模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下模板上依序设有N个用于冲压作业的冲压下工位,上模板上对应下模板上的冲压下工位依序设有M个冲压上工位,防止换卷缺角装置包括限位杆和升降驱动组件,限位杆为一对且相对设置在下模板的第一冲压下工位和第二冲压下工位之间并用于辅助定位初次冲压的冲压卷材;升降驱动组件设置在下模板下方且与一对限位杆连接,由升降驱动组件驱动限位杆向上穿出下模板上端面或缩回穿置孔;其中,下模板的第一冲压下工位和上模板的第一冲压上工位之间的冲压成型虚拟轮廓与一对限位杆之间的虚拟连接线不相交,本方案实施可靠、成本低且效率高。成本低且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自铆铁芯级进冲模防止换卷缺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级近模具冲压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自铆铁芯级进冲模防止换卷缺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机铁芯产品种有一种级进冲自铆接工艺,主要运用于200基座号以下的大批量产品,包括水泵、压缩机、新能源车、伺服电机等的铁芯制造。
[0003]在常规的级进冲自铆工艺生产的过程种,更换新一卷的原材料的时候,需要停止自动生产的设备,采用人工一步一步将原材料穿入级进模内,最终更换新原材料完毕后发现在成本的自铆接铁芯中会存在缺角片的现象,此时该台自铆铁芯只能采取整台报废的措施,严重浪费原材料,降低模具有效寿命、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可靠、成本低且效率高的电机自铆铁芯级进冲模防止换卷缺角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电机自铆铁芯级进冲模防止换卷缺角装置,所述级进冲模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上依序设有N个用于冲压作业的冲压下工位,所述上模板上对应下模板上的冲压下工位依序设有M个冲压上工位,其中,N>1,M>1;所述防止换卷缺角装置包括:
[0007]限位杆,为一对且相对设置在下模板的第一冲压下工位和第二冲压下工位之间并用于辅助定位初次冲压的冲压卷材,所述下模板的第一冲压下工位和第二冲压下工位之间设有与限位杆一一对应且贯穿下模板的穿置孔;
[0008]升降驱动组件,设置在下模板下方且与一对限位杆连接,由升降驱动组件驱动限位杆向上穿出下模板上端面或缩回穿置孔,所述上模板上对应穿置孔位置设有与其一一对应的避让孔;
[0009]其中,下模板的第一冲压下工位和上模板的第一冲压上工位之间的冲压成型虚拟轮廓与一对限位杆之间的虚拟连接线不相交。
[001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下模板的冲压下工位两侧均设有用于导向定位冲压卷材的导向钉,所述导向钉用于限位约束冲压卷材的宽度方向两侧。
[00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限位杆包括杆体和固定在杆体上端的限位块,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对应设有结构与限位块相适应的沉槽;所述杆体的下端穿出下模板的下端面。
[0012]作为升降驱动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为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端与限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3]作为升降驱动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二,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
[0014]第一弹簧,套设在杆体穿出下模板下端面的端部上,所述杆体的下端末设有限位
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限位部相抵,第一弹簧的上端面与下模板的下端面相抵;
[0015]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下模板下方;
[0016]偏心轮,固定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轴末端,所述杆体的下端末与偏心轮的弧形面相抵,由偏心轮的旋转,带动所述杆体升降。
[0017]作为升降驱动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三,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
[0018]第二弹簧,套设在杆体穿出下模板下端面的端部上,所述杆体的下端末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限位部相抵,第二弹簧的上端面与下模板的下端面相抵;
[0019]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下模板下方;
[0020]驱动齿轮,固定在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末端;
[0021]齿条,上端与限位部固定连接,下端向下延伸,其侧面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驱动齿轮带动齿条升降,使限位杆向上穿出下模板上端面或缩回穿置孔。
[0022]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巧妙性通过在级进模具的下模板的第一冲压下工位和第二冲压下工位之间设置限位杆,然后通过升降驱动组件进行升降驱动,使得操作人员每次在更换新的冲压卷材时,可以直接通过将冲压卷材的端部与限位杆直接进行限位配合,令冲压卷材能够保证较为精准的初次进料,避免初次冲压时,造成卷材缺口的不良生产问题(即冲压成型轮廓不全);本方案可以满足级进冲自铆铁芯生产更换原材料的过程中不产生缺角片,杜绝自铆铁芯整台报废的现象。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模具有效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下模板简要实施示意图之一,其示出了冲压卷材初次进行冲压时,冲压卷材与限位杆的简要配合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下模板与上模板简要配合实施示意图之一,其示出了冲压卷材初次进行冲压时,冲压卷材与限位杆的简要配合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下模板简要实施示意图之二,其示出了冲压卷材冲压完毕时,冲压卷材与限位杆的简要配合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下模板与上模板简要配合实施示意图之二,其示出了冲压卷材冲压完毕时,冲压卷材与限位杆的简要配合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下模板与限位杆、升降驱动组件的简要配合状态示意图之一;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下模板与限位杆、升降驱动组件的简要配合状态示意图之二;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下模板与限位杆、升降驱动组件的简要配合状态示意图之一;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下模板与限位杆、升降驱动组件的简要配合状态示意图之
二;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下模板与限位杆、升降驱动组件的简要配合状态示意图之一;
[003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下模板与限位杆、升降驱动组件的简要配合状态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至图6之一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机自铆铁芯级进冲模防止换卷缺角装置,所述级进冲模包括下模板1和上模板2,所述下模板1上依序设有N个用于冲压作业的冲压下工位12,所述上模板2上对应下模板1上的冲压下工位12依序设有M个冲压上工位,其中,N>1,M>1;所述防止换卷缺角装置包括:
[0037]限位杆3,为一对且相对设置在下模板1的第一冲压下工位和第二冲压下工位之间并用于辅助定位初次冲压的冲压卷材6,所述下模板1的第一冲压下工位和第二冲压下工位之间设有与限位杆3一一对应且贯穿下模板1的穿置孔;
[0038]升降驱动组件4,设置在下模板1下方且与一对限位杆3连接,由升降驱动组件4驱动限位杆3向上穿出下模板1上端面或缩回穿置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自铆铁芯级进冲模防止换卷缺角装置,所述级进冲模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上依序设有N个用于冲压作业的冲压下工位,所述上模板上对应下模板上的冲压下工位依序设有M个冲压上工位,其中,N>1,M>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换卷缺角装置包括:限位杆,为一对且相对设置在下模板的第一冲压下工位和第二冲压下工位之间并用于辅助定位初次冲压的冲压卷材,所述下模板的第一冲压下工位和第二冲压下工位之间设有与限位杆一一对应且贯穿下模板的穿置孔;升降驱动组件,设置在下模板下方且与一对限位杆连接,由升降驱动组件驱动限位杆向上穿出下模板上端面或缩回穿置孔,所述上模板上对应穿置孔位置设有与其一一对应的避让孔;其中,下模板的第一冲压下工位和上模板的第一冲压上工位之间的冲压成型虚拟轮廓与一对限位杆之间的虚拟连接线不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自铆铁芯级进冲模防止换卷缺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的冲压下工位两侧均设有用于导向定位冲压卷材的导向钉,所述导向钉用于限位约束冲压卷材的宽度方向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自铆铁芯级进冲模防止换卷缺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包括杆体和固定在杆体上端的限位块,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对应设有结构与限位块相适应的沉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华王岳王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通达矽钢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