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导管和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906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球囊导管和医疗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产品结构具有较低Profile值,因其以金属材质的支撑丝取代传统的聚合物内管形式,同时所选取的金属材质的支撑丝具有不亚于聚合物管的抗弯折能力,同时可选择性地在导管表面涂覆亲水涂层,使得产品既具有优异的推送性又具有通过狭窄病变的通过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保证球囊导管在高压下不发生弯曲的前提下,降低球囊导管的尺寸至4Fr以下,使得球囊导管能够通过内窥镜器械通道。管能够通过内窥镜器械通道。管能够通过内窥镜器械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囊导管和医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球囊导管和医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尿路狭窄主要分为上尿路狭窄和下尿路狭窄。上尿路狭窄主要见于输尿管狭窄,引起输尿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输尿管的慢性炎症、输尿管结石、肿瘤、或者由于先天性因素引起的输尿管狭窄。上尿路狭窄容易引起输尿管的扩张、肾脏的积水。在泌尿系统损伤和重建领域,输尿管狭窄的治疗一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国内外暂时没有可供借鉴的输尿管诊疗指南,临床上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为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和输尿管吻合术。球囊扩张针对输尿管狭窄≤2cm的瘢痕有较高的成功率,手术费用相对支架植入、输尿管吻合术较低。因此对≤2cm的狭窄目前治疗方式主要为球囊扩张术。
[0003]下尿路狭窄主要见于尿道狭窄,引起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是由于尿道结石或者尿道损伤之后出现疤痕生长而引起的狭窄。而下尿路狭窄主要是男性尿道狭窄,男性在55岁以后尿道狭窄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平均发病年龄为45.1岁,总体而言,每10万名男性就有229

627人患病。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尿道成形术、尿道扩张术、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DVIU)和尿道支架植入术。其中,球囊扩张术是尿道扩张术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0004]随着内窥镜的发展,球囊扩张渐渐由在X光下定位变为在尿路系统内窥镜直视下定位、扩张,大大增加了手术的可操控性和安全性。
[0005]目前市面上的球囊导管,球囊直径越小,和/或球囊长度越长,随着压力的增大,球囊越容易弯曲。高压下,球囊如果弯曲为香蕉形的结构或弯曲更为严重时,会损害病变位置的组织结构,对于球囊导管定位也会存在一定误判,尤其对于高压药物球囊而言,弯曲越严重,药物球囊的给药能力越会存在问题。同时,内窥镜下使用球囊导管,术后会面临着球囊导管从内窥镜中撤离困难、增加医师操作等问题。
[0006]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和医疗系统,可以在保证球囊导管在高压下不容易发生弯曲的前提下,使得球囊导管能够容易通过内窥镜器械通道。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球囊、尖端管和支撑丝;
[0009]所述球囊位于所述导管本体与所述尖端管之间;
[0010]所述支撑丝贯穿所述导管本体、所述球囊以及所述尖端管的内腔设置;
[0011]所述球囊与所述尖端管过渡处与所述支撑丝密闭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支撑丝能够随着所述球囊的变形而发生移动。
[0012]可选的,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连接座,所述导管本体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端相连,所述连接座包括进液管和主管,所述主管与所述导管本体同轴设置,所述进液管相对于所述主管呈夹角设置,所述进液管和所述主管的内腔均与所述导管本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液管用于向所述球囊内注入充盈介质,所述主管的内腔用于提供所述支撑丝进出所述导管本体的通道。
[0013]可选的,所述主管近端的内腔中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径与所述主管近端的内腔的直径相匹配,使得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主管的内腔中往复移动。
[0014]可选的,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主管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和所述支撑丝固定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主管的内腔沿其近端至远端的方向包括相连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第一内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内腔的直径。
[0016]可选的,所述主管的所述第一内腔内壁上设有平行于其轴向延伸设置的轨道,所述滑块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
[0017]可选的,所述轨道凸出于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壁,所述滑块具有与所述轨道相适配的凹槽,和/或所述滑块为柱状缺圆结构,其直径与所述第一内腔的直径相匹配。
[0018]可选的,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插接于所述主管近端的内腔中。
[0019]可选的,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应力套管,所述应力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导管本体相连。
[0020]可选的,所述球囊为双层共混结构,包括一体成型并贴合在一起的内层和外层,其中,所述内层的硬度低于所述外层的硬度。
[0021]可选的,所述外层由第一高聚物和第二高聚物共混而成,所述第一高聚物的硬度高于所述第二高聚物的高度,其中,所述第一高聚物在所述外层的材质中所占的比例为5%~30%。
[0022]可选的,所述球囊的外表面均匀涂覆有药物涂层,和/或所述导管本体与所述尖端管的外表面涂覆有亲水涂层。
[0023]可选的,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的外表面设有标记带。
[0024]可选的,所述支撑丝位于所述球囊内部的区域设有显影环。
[0025]可选的,所述支撑丝的直径为0.012英寸~0.040英寸,和/或所述球囊导管的外轮廓值小于或等于4Fr。
[002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医疗系统,所述医疗系统包括上文任一项所述的球囊导管。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导管和医疗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球囊、尖端管和支撑丝;所述球囊位于所述导管本体与所述尖端管之间;所述支撑丝贯穿所述导管本体、所述球囊以及所述尖端管的内腔设置;所述球囊与所述尖端管过渡处与所述支撑丝密闭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支撑丝能够随着所述球囊的变形而发生移动。由此,通过支撑丝的设置,可以取代传统球囊导管的内管及其内部的导丝,保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导管具有较低的Profile值(外轮廓值,最小可至4Fr以下),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导管既具有优异的推送性能又具有通过狭窄病变的能力,减少对人体腔道的损伤。此外,通过在所述球囊的远端设置尖端管,不仅可以更加
便于所述支撑丝的远端的固定,而且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导管的推送性能。
[0029]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疗系统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导管,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疗系统具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导管的所有优点,故在此不再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疗系统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一一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球囊导管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座的剖视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座与滑块相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座与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5a为传统球囊导管的球囊部分(球囊长度40mm)在10atm下的弯曲情况图片;
[0035]图5b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导管的球囊部分(球囊长度40mm)在10atm下的弯曲情况图片。
[0036]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球囊、尖端管和支撑丝;所述球囊位于所述导管本体与所述尖端管之间;所述支撑丝贯穿所述导管本体、所述球囊以及所述尖端管的内腔设置;所述球囊与所述尖端管过渡处与所述支撑丝密闭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支撑丝能够随着所述球囊的变形而发生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连接座,所述导管本体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端相连,所述连接座包括进液管和主管,所述主管与所述导管本体同轴设置,所述进液管相对于所述主管呈夹角设置,所述进液管和所述主管的内腔均与所述导管本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液管用于向所述球囊内注入充盈介质,所述主管的内腔用于提供所述支撑丝进出所述导管本体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近端的内腔中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径与所述主管近端的内腔的直径相匹配,使得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主管的内腔中往复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主管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和所述支撑丝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的内腔沿其近端至远端的方向包括相连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第一内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内腔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的所述第一内腔内壁上设有平行于其轴向延伸设置的轨道,所述滑块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戴明欣王根戴帅徐新鹏郭雅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脉通智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