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极耳电池集流体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全极耳电池集流体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3C数码,储能,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领域。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对电池倍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单极耳、双极耳结构越来越难以满足电池性能要求,为此,电池推出全极耳结构。全极耳结构采用两端留空箔,将空箔揉平后与集流体激光焊接,全极耳结构大大降低了内阻,增强了电池散热能力,提高了电池倍率性能。全极耳结构的实现关键在于集流体的设计和集流体与卷芯的焊接方式。
[0003]其中,全极耳电池,如公布号为CN214336868U所示,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的部分主体设有第一焊缝和第二焊缝,用于将所述正极集流体的部分主体焊接于所述电池的卷芯的正极端面上;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设有第三焊缝,用于焊接于所述卷芯的负极端面上。这种集流体结构及其焊接方式容易导致电解液无法很好地渗透到卷芯上,卷芯吸液差,集流体和空箔接触效果和焊接效果一般,内阻一致性差。
[0004]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极耳电池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10),其上开设有第一导液孔(11)和第二导液孔(12),所述第一导液孔(11)与所述第二导液孔(12)之间设置有第一焊印区(13);定义所述正极集流体(10)沿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分别为第一基面(101)和第二基面(102),所述正极集流体(10)的至少部分周侧边缘由所述第二基面(102)沿轴向朝远离所述第一基面(101)方向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14);负极集流体(20),其上开设有第三导液孔(21)和第四导液孔(22),所述第三导液孔(21)与所述第四导液孔(22)之间设置有第二焊印区(23);定义所述负极集流体(20)沿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分别为第三基面(201)和第四基面(202),所述负极集流体(20)的至少部分周侧边缘由所述第四基面(202)沿轴向朝远离所述第三基面(201)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限位部(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极耳电池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液孔(12)的数量为N个,N个所述第二导液孔(12)围绕所述第一导液孔(11)环周设置,N个所述第二导液孔(12)与所述第一导液孔(11)之间在所述第一基面(101)形成N条第一焊印区(13),其中N≥2;所述第四导液孔(22)的数量为N个,N个所述第四导液孔(22)围绕所述第三导液孔(21)环周设置,N个所述第四导液孔(22)与所述第三导液孔(21)之间在所述第三基面(201)形成N条第二焊印区(23),其中N≥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极耳电池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10)厚度为h1,h1的取值范围为0.1mm≤h1≤0.3mm;所述负极集流体(20)厚度为h2,h2的取值范围为0.1mm≤h2≤0.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极耳电池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液孔(12)呈椭圆形设置,所述第二导液孔(12)的长半轴尺寸为P1,P1满足P1=1/4
·
D1,所述第二导液孔(12)的短半轴尺寸为Q1,Q1满足Q1=1/8
·
D1,其中,D1为所述正极集流体(10)的直径;所述第四导液孔(22)呈椭圆形设置,所述第四导液孔(22)的长半轴尺寸为P2,P2满足P2=1/4
·
D2,所述第四导液孔(22)的短半轴尺寸为Q2,Q2满足Q2=1/8
·
D2,其中,D2为所述负极集流体(20)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极耳电池集流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仁全,方堃,刘小舟,周浩,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