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汽再利用系统以及乏汽再利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790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5
一种乏汽再利用系统,包括乏汽再利用管网、加热箱、乏汽冷凝箱、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冷凝箱压缩机、膨胀器、中压蒸汽压缩机以及高压蒸汽压缩机;其中将常压或低压乏汽自该低压乏汽进口通入该乏汽冷凝箱,与该第一蒸发器中的低温制冷剂换热后冷凝成液态水,自该冷凝水排水口排出,作为给水或循环水使用;其中制冷剂在该第一蒸发器中吸热后,经过该冷凝箱压缩机升温升压后经过该第二蒸发器,与自该待加热流体进口进入该加热箱的待加热换热,待加热流体温度升高后自该待加热流体出口流出,制冷剂与待加热流体换热后在该膨胀器降压进入该第一蒸发器进行循环。第一蒸发器进行循环。第一蒸发器进行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乏汽再利用系统以及乏汽再利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整个工厂的所有车间、工段的一种乏汽再利用系统以及乏汽再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乏汽利用情况,大部分直接排入大气、部分只是利用乏汽加热给水、或者用压缩机加压升温后继续利用。
[0003]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在于:直接排入大气浪费了乏汽的余热和水资源;利用乏汽加热给水时,由于温差较低加热效果不理想或不满足工艺要求;用压缩机升温加压时不区分蒸汽压力等级,回收乏气时把不同压力的乏气成一股乏汽进入蒸汽压缩机会形成的压力损失,蒸汽压缩机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乏汽再利用系统以及乏汽再利用方法,能够通过低压乏汽利用热泵换热加热管道内介质,中高压乏汽压缩机加压升温后打入蒸汽管道再利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乏汽再利用系统以及乏汽再利用方法,能够综合利用化工厂内0~0.5MPa范围内的乏汽,最大化利用乏汽能量,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乏汽再利用系统以及乏汽再利用方法,小于0.2MPa的低压乏汽通过热泵与待加热物料换热、0.2~0.5MPa范围内的中高压蒸汽通过一级或两级压缩机增压后送入0.8MPa的蒸汽管网循环利用。
[0007]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乏汽再利用系统,包括乏汽再利用管网、加热箱、乏汽冷凝箱、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冷凝箱压缩机、膨胀器、中压蒸汽压缩机以及高压蒸汽压缩机,所述乏汽再利用管网连通所述加热箱、乏汽冷凝箱、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所述冷凝箱压缩机、所述膨胀器、所述中压蒸汽压缩机以及所述高压蒸汽压缩机;其中将常压或低压乏汽自所述低压乏汽进口通入所述乏汽冷凝箱,与所述第一蒸发器中的低温制冷剂换热后冷凝成液态水,自所述冷凝水排水口排出,作为给水或循环水使用;其中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蒸发器中吸热后,经过所述冷凝箱压缩机升温升压后经过所述第二蒸发器,与自所述待加热流体进口进入所述加热箱的待加热换热,待加热流体温度升高后自所述待加热流体出口流出,制冷剂与待加热流体换热后在所述膨胀器降压进入所述第一蒸发器进行循环;其中中压蒸汽自所述中压蒸汽进口进入所述中压蒸汽压缩机升温升压后与自所述高压蒸汽进口进入的高压蒸汽混合后进入所述高压蒸汽压缩机,在所述高压蒸汽压缩机内共同升温升压后自所述高压蒸汽排出口排出并进入厂区蒸汽管网循环利用。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所述冷凝箱压缩机以及所述膨胀器连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被设置于所述乏汽冷凝箱内。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蒸发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蒸发器内。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中压蒸汽压缩机以及所述高压蒸汽压缩机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低压为0.2MPa以下,中压为0.2MPa,高压为0.5MPa。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乏汽再利用方法,所述乏汽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乏汽再利用管网,连通热泵以及蒸汽压缩机;小于0.2MPa的低压乏汽通过热泵与待加热物料换热,液态冷凝水作为给水或循环水使用;中高压0.2~0.5MPa范围内的蒸汽通过一级或两级蒸汽压缩机加压升温后送入0.8MPa的蒸汽管网循环利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乏汽再利用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5]将常压或低压乏汽自低压乏汽进口通入乏汽冷凝箱,与蒸发器中的低温制冷剂换热后冷凝成液态水,自冷凝水排水口排出,作为洁净水使用;以及
[0016]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后,经过压缩机升温升压后经过蒸发器,与自待加热流体进口进入加热箱的待加热换热,待加热流体温度升高后自待加热流体出口流出。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乏汽再利用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制冷剂与待加热流体换热后在膨胀器降压进入蒸发器进行循环。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乏汽再利用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中压蒸汽自中压蒸汽进口进入压缩机升温升压后与自高压蒸汽进口进入的高压蒸汽混合后进入压缩机,在压缩机内共同升温升压后自高压蒸汽排出口排出并进入厂区蒸汽管网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乏汽再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1]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一般常见的蒸汽乏汽压力等级有0~0.2MPaG、0.2MPa、0.5MPaG等。在本专利技术中,低压指0.2MPa以下,中压指0.2MPa,高压指0.5Mpa。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乏汽再利用方法,能够最大化利用乏汽能量,适用于整个工厂的所有车间、工段。低压乏汽经过热泵冷凝来加热管道内介质,液态冷凝水作为给水或循环水使用,充分利用乏汽的热能和水资源。对品质较高压力大于0.2MPa的中高压乏汽,经过蒸汽压缩机的加压升温,送入蒸汽管网继续利用。
[0023]具体地,所述乏汽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将常压或低压乏汽自低压乏汽进口通入乏汽冷凝箱,与蒸发器中的低温制冷剂换热后冷凝成液态水,自冷凝水排水口排出,作为洁净水使用;
[0025]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后,经过压缩机升温升压后经过蒸发器,与自待加热流体
进口进入加热箱的待加热换热,待加热流体温度升高后自待加热流体出口流出;
[0026]制冷剂与待加热流体换热后在膨胀器降压进入蒸发器进行循环;以及
[0027]中压蒸汽自中压蒸汽进口进入压缩机升温升压后与自高压蒸汽进口进入的高压蒸汽混合后进入压缩机,在压缩机内共同升温升压后自高压蒸汽排出口排出并进入厂区蒸汽管网循环利用。
[0028]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乏汽再利用系统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乏汽再利用方法能够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乏汽再利用系统中。为了解决乏汽能源浪费或者乏汽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乏汽再利用系统通过低压乏汽利用热泵换热加热管道内介质,中高压乏汽压缩机加压升温后打入蒸汽管道再利用。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而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低压乏汽经过热泵冷凝来加热管道内介质,液态冷凝水作为给水或循环水使用,充分利用乏汽的热能和水资源,对品质较高的压力大于0.2MPa的中高压乏汽,经过蒸汽压缩机的加压升温,送入蒸汽管网继续利用。
[0029]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乏汽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乏汽再利用管网、加热箱、乏汽冷凝箱、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冷凝箱压缩机、膨胀器、中压蒸汽压缩机以及高压蒸汽压缩机,所述乏汽再利用管网连通所述加热箱、乏汽冷凝箱、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所述冷凝箱压缩机、所述膨胀器、所述中压蒸汽压缩机以及所述高压蒸汽压缩机;其中将常压或低压乏汽自所述低压乏汽进口通入所述乏汽冷凝箱,与所述第一蒸发器中的低温制冷剂换热后冷凝成液态水,自所述冷凝水排水口排出,作为给水或循环水使用;其中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蒸发器中吸热后,经过所述冷凝箱压缩机升温升压后经过所述第二蒸发器,与自所述待加热流体进口进入所述加热箱的待加热换热,待加热流体温度升高后自所述待加热流体出口流出,制冷剂与待加热流体换热后在所述膨胀器降压进入所述第一蒸发器进行循环;其中中压蒸汽自所述中压蒸汽进口进入所述中压蒸汽压缩机升温升压后与自所述高压蒸汽进口进入的高压蒸汽混合后进入所述高压蒸汽压缩机,在所述高压蒸汽压缩机内共同升温升压后自所述高压蒸汽排出口排出并进入厂区蒸汽管网循环利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再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所述冷凝箱压缩机以及所述膨胀器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汽再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被设置于所述乏汽冷凝箱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乏汽再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蒸发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蒸发器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奇王伟峰周慧萍
申请(专利权)人:海澜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