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461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6
一种供热水系统(1),其具备:蒸气压缩式的热泵回路(10),其通过制冷剂循环管线(L9)将压缩机(11)、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12A)、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12B)、膨胀阀(13)及吸热用热交换器(14)连接成环状;贮热水箱(60);水位传感器(62),其检知贮热水箱(60)内的水位(LwLw);水循环管线(L1),其使贮热水箱(60)内的贮存水(W3)在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12A)中循环;补给水管线(L2),其使补给水(W2)在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12B)中流通,并且向贮热水箱(60)供送;以及补给水阀(25),其设置于补给水管线(L2),在控制单元(100)中,水位传感器(62)的检知水位越高则越使补给水阀(25)的阀开度减少,另一方面,水位传感器(62)的检知水位越低,则越使补给水阀(25)的阀开度增大。给水阀(25)的阀开度增大。给水阀(25)的阀开度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供热水系统


[0001]本申请基于2020年8月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20

131896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3]众所周知,热泵式供热水机的能量效率由COP(性能系数)表示。为了提高该COP,对制冷循环进行了各种改良。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一种供热水系统,该供热水系统构成为,在热泵回路的冷凝器的后级设置过冷却器,使贮热水箱内的贮存水在冷凝器中循环而进行加热,另一方面,使向贮热水箱补给的补给水在过冷却器中流通而进行预加热。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2

27582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3

36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供热水系统具备设置于供水用回路7的中途的供水控制阀6、以及设置于供水用回路7的末端的浮球塞10(图1)。供水控制阀6是能够改变补给水的流量的流量控制阀,对供水控制阀6的阀开度进行校正,以使设置于贮热水箱1的温度传感器3的检知温度控制在设定温度的范围内。
[0010]在该供热水系统中,如果设置于贮热水箱1的水位传感器8的检知水位低于最低水位,则在停止热泵2的状态下打开供水控制阀6。当水位传感器8的检知水位为最低水位以上时,使热泵2运转而开始循环加热,但由于最初温度传感器3的检知温度较低,因此为了提高该检知温度而减少补给水的流量并供给被预热至较高温的补给水。若温度传感器3的检知温度随着水位上升和循环加热的进行而变高,则逐渐增加补给水的流量并供给被预热至较低温的补给水。并且,当贮热水箱1满水时,被浮球塞10阻水。
[0011]在这样动作的供热水系统中,贮热水箱的水位越高,越增大供水控制阀6的阀开度,因此在热水需要量较少的情况下很快成为满水。若补给水暂时被阻水,则在过冷却器中不进行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却,直至水位传感器8的检知水位低于最低水位,因此也产生无法获得COP的提高这样的优点的情况。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水系统,该供热水系统在将贮存水加热用热交换器及补给水加热用热交换器设置于热泵回路的结构中,即使在热水需要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COP。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热水系统,其具备:蒸气压缩式的热泵回路,其通过制冷剂循环
管线将压缩机、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膨胀阀及吸热用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通过所述压缩机的驱动而利用所述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和/或所述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取出热能;贮热水箱,其贮存补给水;水位传感器,其检知所述贮热水箱内的水位;水循环管线,其使所述贮热水箱内的贮存水在所述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中循环;水循环泵,其设置于所述水循环管线;补给水管线,其使补给水在所述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中流通,并且向所述贮热水箱供送;补给水阀,其设置于所述补给水管线;以及控制单元,其对所述水循环泵及所述补给水阀进行控制,所述水位传感器的检知水位越高则所述控制单元越使所述补给水阀的阀开度减少,另一方面,所述水位传感器的检知水位越低则所述控制单元越使所述补给水阀的阀开度增大。
[0015]另外,优选的是,供热水系统具备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知从所述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流出的循环水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以使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知温度成为目标出热水温度的方式来控制所述水循环泵的驱动频率。
[0016]另外,优选的是,供热水系统具备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知从所述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流出的补给水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知温度不超过所述目标出热水温度的范围内来控制所述补给水阀的阀开度。
[0017]专利技术效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在热泵回路设置有贮存水加热用热交换器及补给水加热用热交换器的结构中、即使在热水需要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COP的供热水系统。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供热水系统的结构的图。
[0020]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补给水阀控制部的控制内容的图。
[0021]图3是用于说明第一变形例中的补给水阀控制部的控制内容的图。
[0022]图4是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中的补给水阀控制部的控制内容的图。
[0023]图5是用于说明第三变形例中的补给水阀控制部的控制内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供热水系统1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管线”是流路、路径、管路等流体能够流通的管线的总称。
[0025]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供热水系统1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热水系统1具备热泵回路10、贮热水箱60、使贮热水箱60内的贮存水W3作为循环水W1进行循环的水循环管线L1、将补给水W2向贮热水箱60供送的补给水管线L2、以及控制部100。
[0026]该供热水系统1是将由热泵回路10加温后的贮热水箱60内的贮存水W3作为供热水W4向热水需要部位或热能需要部位供给的系统。
[0027]热泵回路10是如下蒸气压缩式的热泵回路:通过制冷剂循环管线L9将压缩机11、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12A、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12B、膨胀阀13及吸热用热交换器14连接成环状,通过压缩机11的驱动利用吸热用热交换器14吸热,并且利用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12A和/或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12B取出热能。制冷剂R在该制冷剂循环管线L9中流动。
[0028]压缩机11具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5,将氟利昂气体等气体状的制冷剂R(气体制冷剂R)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R。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12A向通过水循环管线L1输送来的循环水W1散热,使来自压缩机11的制冷剂R冷凝液化。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12B向通过补给水管线L2输送来的补给水W2散热,对通过了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12A的制冷剂R(液体制冷剂R)进行过冷却。膨胀阀13使从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12B输送的制冷剂R通过,使制冷剂R的压力和温度降低。吸热用热交换器14从热源流体吸热,使从膨胀阀13输送来的制冷剂R蒸发。作为该热源流体,能够使用热源空气、热源水等各种流体。
[0029]贮存水加热用的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12A使循环水W1与制冷剂R间接热交换,进行制冷剂R的潜热及显热的散热。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12A使用循环水W1进行制冷剂R的冷凝液化,并且使用制冷剂R对循环水W1进行加温。
[0030]补给水加热用的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12B使补给水W2与制冷剂R间接热交换,进行制冷剂R的显热的散热。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12B使用补给水W2进行制冷剂R的过冷却,并且使用制冷剂R对补给水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供热水系统,其中,所述供热水系统具备:蒸气压缩式的热泵回路,其通过制冷剂循环管线将压缩机、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膨胀阀及吸热用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通过所述压缩机的驱动而利用所述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和/或所述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取出热能;贮热水箱,其贮存补给水;水位传感器,其检知所述贮热水箱内的水位;水循环管线,其使所述贮热水箱内的贮存水在所述第一散热用热交换器中循环;水循环泵,其设置于所述水循环管线;补给水管线,其使补给水在所述第二散热用热交换器中流通,并且向所述贮热水箱供送;补给水阀,其设置于所述补给水管线;以及控制单元,其对所述水循环泵及所述补给水阀进行控制,所述水位传感器的检知水位越高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津有也大谷和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