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滑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88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滑门锁,包括:壳体、锁体、解锁单元、外开驱动单元、内开驱动单元、上解保险单元、输出单元、自动开关锁单元和儿童锁单元,锁体能够实现半锁、全锁和全开,外开驱动单元和内开驱动单元均能驱动解锁单元打开锁体,上解保险单元用于控制外开驱动单元和内开驱动单元是否执行开锁功能,输出单元用于在内开驱动单元执行开锁动作时对外部输出动作,自动开关锁单元用于对锁体自动上锁和解锁,儿童锁单元用于在处于解保险状态时内开驱动单元仍然不能打开门锁,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外开、内开、上解保险、自动开关锁和儿童锁集成一体,结构紧凑,在整车组装端,组装时零件少,连接拉线少,组装时工序少,工时少,不容易出错,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车滑门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门锁
,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滑门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汽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汽车侧门锁中内开、外开、自吸、上解保险是独立的多个机构,占用空间大,连接拉线多。而进口的侧门锁不仅价格贵,且结构复杂、组装时工序多,工时多,组装时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零件少,连接拉线少,组装时工序少,工时少,不容易出错且成本低的机动车滑门锁。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滑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壳体;
[0006]锁体,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锁舌、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锁舌配合的棘爪、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锁舌上的第一弹性构件以及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棘爪上的第二弹性构件,所述棘爪上设置有拨动构件,所述锁舌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锁舌和所述棘爪配合并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形成半锁、全锁和全开状态;
[0007]解锁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棘爪配合的第一释放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驱动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驱动杆上的第三弹性构件、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释放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驱动杆上的拉杆以及外开推动件,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内开推动件和第一滑孔,所述外开推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孔上,
[0008]通过所述内开推动件或所述外开推动件推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拉杆移动,所述拉杆移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释放杆转动,所述第一释放杆转动带动所述棘爪转动使得所述锁舌打开,所述内开推动件或所述外开推动件对所述驱动杆的推力消失后,所述驱动杆在所述第三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
[0009]外开驱动单元,包括: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外开推动件配合的外开拉杆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开拉杆的另一端的外开拉线,所述外开拉杆上设置有第一避空槽,
[0010]当所述外开推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孔朝向所述驱动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外开推动件与所述外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避空槽对应,所述外开拉杆转动,所述外开推动件与所述外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进入所述第一避空槽内,所述外开拉杆不能带动所述外开推动件移动,当所述外开推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孔背向所述驱动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外开推动件与所述外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避空槽不对应,所述外开拉杆转动带动所述外开推动件移动;
[0011]内开驱动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内开推动件连接的内开连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内开连杆上的第四弹性构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内开拉杆、安装在所述内开拉杆上的内开拉线以及内开驱动件,所述内开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滑孔,所述内开驱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孔上,所述内开拉杆上设置有第二避空槽,
[0012]当所述内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滑孔朝向所述内开连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内开驱动件与所述内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避空槽相对应,所述内开拉线拉动所述内开拉杆转动时,所述内开驱动件与所述内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进入所述第二避空槽内,所述内开拉杆不能带动所述内开驱动件移动,所述内开驱动件不能带动所述内开连杆转动,从而不能带动所述内开推动件移动,
[0013]当所述内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滑孔背向所述内开连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内开驱动件与所述内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避空槽不对应,所述内开拉线拉动所述内开拉杆转动,所述内开拉杆推动所述内开驱动件,所述内开驱动件带动所述内开连杆转动,所述内开连杆带动所述内开推动件移动,所述内开拉线对所述内开拉杆的拉力消失后,所述内开连杆在所述第四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
[0014]上解保险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电机、驱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蜗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的第一蜗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外保险杆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内保险杆,所述外保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蜗轮连接,所述外保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开推动件连接,所述内保险杆上设置有蜗轮连接件、内开驱动连接件和挡停构件,所述蜗轮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蜗轮连接,所述内开驱动连接件与所述内开驱动件连接,
[0015]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所述第一蜗杆带动所述第一蜗轮转动,所述第一蜗轮带动所述外保险杆和所述内保险杆转动,所述外保险杆带动所述外开推动件在所述第一滑孔上滑动,所述内保险杆转动带动所述内开驱动件在所述第二滑孔上滑动,实现外开和内开同步上保险或解保险;
[0016]输出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输出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输出杆上的第五弹性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输出杆的一端的输出拉线,所述输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开连杆匹配的第二凸起,
[0017]内开解锁时,所述内开连杆转动推动所述第二凸起从而推动所述输出杆转动,所述输出杆拉动所述输出拉线,进行动作输出,所述内开连杆复位时,所述内开连杆对所述输出杆推力消失,所述输出杆在所述第五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
[0018]自动开关锁单元,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蜗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的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二蜗轮传动连接的输出轮、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输出轮上的自吸推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位移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位移杆上的第六弹性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预紧弹簧,所述输出轮上设置有第二释放杆,所述自吸推杆的另一端为推动端,
[0019]所述自吸推杆、所述位移杆、所述预紧弹簧、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关系满足:所述输出轮转动带动所述自吸推杆移动时,所述预紧弹簧和所述位移杆限制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的运动轨迹,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按照所述运动轨迹运动后与所述第一凸起接触,
[0020]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蜗杆转动,所述第二蜗杆带动所述第二蜗轮转动,所述第二蜗轮带动所述输出轮转动,所述输出轮向两个方向转动时分别带动所述自吸推杆和所述第二释放杆移动,所述自吸推杆移动推动所述锁舌转动上锁,所述第二释放杆推动所述第一释放杆转动,所述第一释放杆推动所述棘爪转动,使得所述锁舌打开;以及
[0021]儿童锁单元,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第三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三电机上的第三蜗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三蜗杆啮合的第三蜗轮,所述第三蜗轮上设置有与所述挡停构件配合的第三凸起,
[0022]在上保险时,所述内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滑孔朝向所述内开连杆的转轴的一端,所述外开推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孔朝向所述驱动杆的转轴的一端,执行儿童锁功能时: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三蜗杆转动,所述第三蜗杆带动所述第三蜗轮转动的位置满足: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挡停构件接触,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内保险杆和所述外保险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滑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锁体,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锁舌、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锁舌配合的棘爪、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锁舌上的第一弹性构件以及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棘爪上的第二弹性构件,所述棘爪上设置有拨动构件,所述锁舌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锁舌和所述棘爪配合并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形成半锁、全锁和全开状态;解锁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棘爪配合的第一释放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驱动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驱动杆上的第三弹性构件、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释放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驱动杆上的拉杆以及外开推动件,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内开推动件和第一滑孔,所述外开推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孔上,通过所述内开推动件或所述外开推动件推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拉杆移动,所述拉杆移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释放杆转动,所述第一释放杆转动带动所述棘爪转动使得所述锁舌打开,所述内开推动件或所述外开推动件对所述驱动杆的推力消失后,所述驱动杆在所述第三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外开驱动单元,包括: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外开推动件配合的外开拉杆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开拉杆的另一端的外开拉线,所述外开拉杆上设置有第一避空槽,当所述外开推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孔朝向所述驱动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外开推动件与所述外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避空槽对应,所述外开拉杆转动,所述外开推动件与所述外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进入所述第一避空槽内,所述外开拉杆不能带动所述外开推动件移动,当所述外开推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孔背向所述驱动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外开推动件与所述外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避空槽不对应,所述外开拉杆转动带动所述外开推动件移动;内开驱动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内开推动件连接的内开连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内开连杆上的第四弹性构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内开拉杆、安装在所述内开拉杆上的内开拉线以及内开驱动件,所述内开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滑孔,所述内开驱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孔上,所述内开拉杆上设置有第二避空槽,当所述内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滑孔朝向所述内开连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内开驱动件与所述内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避空槽相对应,所述内开拉线拉动所述内开拉杆转动时,所述内开驱动件与所述内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进入所述第二避空槽内,所述内开拉杆不能带动所述内开驱动件移动,所述内开驱动件不能带动所述内开连杆转动,从而不能带动所述内开推动件移动,当所述内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滑孔背向所述内开连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内开驱动件与所述内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避空槽不对应,所述内开拉线拉动所述内开拉杆转动,所述内开拉杆推动所述内开驱动件,所述内开驱动件带动所述内开连杆转动,所述内开连杆带动所述内开推动件移动,所述内开拉线对所述内开拉杆的拉力消失后,所述内开连杆在所述第四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上解保险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电机、驱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
一蜗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的第一蜗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外保险杆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内保险杆,所述外保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蜗轮连接,所述外保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开推动件连接,所述内保险杆上设置有蜗轮连接件、内开驱动连接件和挡停构件,所述蜗轮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蜗轮连接,所述内开驱动连接件与所述内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所述第一蜗杆带动所述第一蜗轮转动,所述第一蜗轮带动所述外保险杆和所述内保险杆转动,所述外保险杆带动所述外开推动件在所述第一滑孔上滑动,所述内保险杆转动带动所述内开驱动件在所述第二滑孔上滑动,实现外开和内开同步上保险或解保险;输出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输出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输出杆上的第五弹性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输出杆的一端的输出拉线,所述输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开连杆匹配的第二凸起,内开解锁时,所述内开连杆转动推动所述第二凸起从而推动所述输出杆转动,所述输出杆拉动所述输出拉线,进行动作输出,所述内开连杆复位时,所述内开连杆对所述输出杆推力消失,所述输出杆在所述第五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自动开关锁单元,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蜗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的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二蜗轮传动连接的输出轮、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输出轮上的自吸推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位移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位移杆上的第六弹性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预紧弹簧,所述输出轮上设置有第二释放杆,所述自吸推杆的另一端为推动端,所述自吸推杆、所述位移杆、所述预紧弹簧、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关系满足:所述输出轮转动带动所述自吸推杆移动时,所述预紧弹簧和所述位移杆限制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的运动轨迹,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按照所述运动轨迹运动后与所述第一凸起接触,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蜗杆转动,所述第二蜗杆带动所述第二蜗轮转动,所述第二蜗轮带动所述输出轮转动,所述输出轮向两个方向转动时分别带动所述自吸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尧黄昕然冯加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