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舱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84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舱结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座舱结构具有中通道,以及与所述中通道的后端相连的后围,所述后围的后侧设有连接在左右两侧B柱之间的后围中横梁,所述后围的前侧连接有沿整车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围加强件;所述后围加强件的底端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所述后围形成有搭接在所述后围中横梁顶部的搭接平台,所述后围加强件的顶部沿整车前后方向向后弯折,并搭接在所述搭接平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座舱结构,能够提高座舱后部的扭转刚度,同时也可提升中通道和后围之间碰撞力的传递效果。间碰撞力的传递效果。间碰撞力的传递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座舱结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舱结构。本技术还涉及设有上述汽车座舱结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特殊车型,例如超跑汽车中,汽车座舱的后部直接为后围,并且位于汽车中部的中通道从前围一直延伸至后围。不过,现有技术中,延伸至后围位置的中通道与后围之间,其一般仅为中通道和后围钣金焊接相连,并没有设置相关加强结构。这样,不仅使得座舱后部的整体扭转刚度较低,同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中通道和后围结构之间便不能有效地进行碰撞力的传递,而不利于整车碰撞安全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座舱结构,以能够提高座舱后部的扭转刚度,同时提升中通道和后围之间碰撞力的传递效果。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汽车座舱结构,具有中通道,以及与所述中通道的后端相连的后围,所述后围的后侧设有连接在左右两侧B柱之间的后围中横梁,所述后围的前侧连接有沿整车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围加强件;
[0006]所述后围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舱结构具有中通道(1),以及与所述中通道(1)的后端相连的后围(4),所述后围(4)的后侧设有连接在左右两侧B柱(5)之间的后围中横梁(9),所述后围(4)的前侧连接有沿整车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围加强件(7);所述后围加强件(7)的底端与所述中通道(1)相连,所述后围(4)形成有搭接在所述后围中横梁(9)顶部的搭接平台(401),所述后围加强件(7)的顶部沿整车前后方向向后弯折,并搭接在所述搭接平台(40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4)中形成有位于所述搭接平台(401)上的搭接凸起(402),所述后围加强件(7)的顶端搭接在所述搭接凸起(40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加强件(7)包括沿整车左右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加强主体(701),各所述加强主体(701)均沿整车上下方向延伸,且各所述加强主体(701)的顶部均沿整车前后方向向后弯折,并搭接在所述搭接平台(40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主体(701)为沿整车左右方向依次连接的两个,且各所述加强主体(701)的横截面均呈“几”字型,并在各所述加强主体(701)和所述后围(4)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整车上下方向由下至上,各所述加强主体(701)的横截面渐大设置;和/或,两个所述加强主体(701)底部之间的沿整车左右方向的距离t1,小于两个所述加强主体(701)顶部之间的沿整车左右方向的距离t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东亮张超宾梁兴贺马红阳李卫钊董海洋史红乐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