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7761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4
本申请涉及轨道检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其包括轨距尺,以及安装在所述轨距尺上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对称设置有多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轨距尺一侧的支撑杆和与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的固定杆;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杆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轨距尺的一端安装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能够带动所述轨距尺移动。本申请具有在进行多位置检测时,减少工作人员的弯腰次数,减少工作人员体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检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轨道简称陆轨、铁轨、轨道等,铁路轨道通常是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轨枕上,轨枕之下为路碴。
[0003]在修建铁路铁轨和对铁路铁轨日常维护时,需要对铁路铁轨的间距进行检测,从而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行。目前对铁路铁轨间距的检测通常采用人工检手持轨距尺的方式进行检测,电子轨距尺读数方便,使用较多。
[0004]常见的电子轨距尺的包括尺身、安装在尺身的一端活动测头,以及安装在尺身另一端的固定测头,在尺身背离活动测头的一侧安装有数显盒。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手持尺身,将固定测头外侧面与一钢轨的作用边紧靠的,活动测头作小量的沿尺身轴线方向的移动,使活动测头与另一钢轨的作用边紧靠,取其最小量数值,即为该处轨距数值。
[0005]在对一段铁路的铁轨间距进行检测时,需要进行多点多位置检测,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反复地将轨距尺提起再移动更换位置,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弯腰再起身,十分消耗工作人员的体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在进行多位置检测时,减少工作人员的弯腰次数,减少工作人员体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包括轨距尺,以及安装在所述轨距尺上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对称设置有多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轨距尺一侧的支撑杆和与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的固定杆;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杆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轨距尺的一端安装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能够带动所述轨距尺移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轨距尺对钢轨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时,将行走轮放置在钢轨的上表面上,当完成该检测点处的检测后,推动轨距尺,行走轮沿着钢轨行走,并带动轨距尺行走,检测点的变化无需工作人员弯腰将轨距尺抬起,移动至下一检测点后,再弯腰将轨距尺放下,能够有效减少工作人员体力的消耗的,提高工作效率。
[0009]可选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有四组,四组行走机构分别位于轨距尺的四个角处。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组行走机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轨距尺的行走能力,增强轨距尺的行走的流畅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0011]可选的,所述轨距尺包括尺身、安装在所述尺身一端的固定测头、安装在所述尺身
另一端的活动测头,以及安装在所述尺身上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测头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尺身上的驱动电机、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进行转动的传动丝杠,以及安装在所述传动丝杠上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活动测头固定,所述活动测头能够沿所述传动丝杠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所述传动丝杠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尺身的轴线。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控制活动测头的移动时,可控制驱动电机启动,当驱动电机启动时,带动传动丝杠进行转动,传动丝杠转动即可带动螺母沿着丝杠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即活动检测头的可沿着丝杠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
[0013]可选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尺身上的数显盒,所述数显盒能够检测出所述活动测头的移动距离,并显示出两钢轨之间的距离。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显盒的设置无需工作人员进行人工读数,读数更加精准,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0015]可选的,在每个所述行走轮上均安装有一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出所述行走轮的行走距离。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能够检测出行走轮的行走距离,工作人员可根据行走轮的行走距离,来判断检测点的位置。
[0017]可选的,在所述尺身上还设置有主推杆,所述主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尺身上,另一端悬设;在所述于尺身同侧的两根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连接有一根副推杆,所述副推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推杆上,所述副推杆的长度小于所述主推杆的长度。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推杆与副推杆能够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更加便于工作人员推动轨距尺进行移动。
[0019]可选的,所述副推杆设置有两根,两根副推杆分别位于所述主推杆的两侧。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主推杆进行全面的支撑,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从不同的方向推动轨距尺。
[0021]可选的,在所述副推杆的一端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套管可沿所述连接杆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所述副推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套管上。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调整副推杆的位置,当不使用某一副推杆时,可将其移动至一侧,避免影响轨距尺的正常行进。
[0023]可选的,在所述套管上还设置有铰接座,所述副推杆的一端安装在铰接座上的,铰接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连接杆的轴线。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副推杆可沿铰接轴进行转动,即将副推杆完全折叠起来,减少副推杆对装置空间的占用的。
[0025]可选的,在所述主推杆上还设置有一支架,用于支撑显示屏。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显示屏能够实时显示轨距尺的行进距离,便于工作人员对检测点进行判断,同时显示屏也便于工作人员对驱动电机的控制;支架能够将显示屏置于工作人员便于观察的位置,工作人员能够在轨距尺的行进过程中,完成轨距尺的检测工作。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行走轮,当完成该检测点处的检测后,推动轨距尺,行走轮沿着钢轨行走,并带动轨距尺行走,检测点的变化无需工作人员弯腰将轨距尺抬起,移动至下一检测点后,再弯腰将轨距尺放下,能够有效减少工作人员体力的消耗的,提高工作效率;2.通过设置所述行走机构设置有四组,四组行走机构分别位于轨距尺的四个角处,四组行走机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轨距尺的行走能力,增强轨距尺的行走的流畅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3.通过设置数显盒,数显盒的设置无需工作人员进行人工读数,读数更加精准,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轨距尺;11、尺身;12、固定测头;121、固定座;13、活动测头;131、活动座;14、驱动组件;141、驱动电机;1411、主动锥齿轮;142、传动丝杠;1421、被动锥齿轮;143、螺母;2、数显盒;3、行走机构;31、支撑杆;32、固定杆;33、行走轮;34、连接杆;4、主推杆;41、把手;42、固定圈;43、支架;5、副推杆;51、弯曲部;52、套管;53、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距尺(1),以及安装在所述轨距尺(1)上的行走机构(3),所述行走机构(3)对称设置有多组;所述行走机构(3)包括安装在所述轨距尺(1)一侧的支撑杆(31)和与所述支撑杆(31)一端连接的固定杆(32);所述支撑杆(31)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杆(32)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1)远离所述轨距尺(1)的一端安装有行走轮(33),所述行走轮(33)能够带动所述轨距尺(1)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3)设置有四组,四组行走机构(3)分别位于轨距尺(1)的四个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距尺(1)包括尺身(11)、安装在所述尺身(11)一端的固定测头(12)、安装在所述尺身(11)另一端的活动测头(13),以及安装在所述尺身(11)上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测头(13)移动的驱动组件(14);所述驱动组件(14)包括安装在所述尺身(11)上的驱动电机(141)、由所述驱动电机(141)驱动进行转动的传动丝杠(142),以及安装在所述传动丝杠(142)上的螺母(143),所述螺母(143)与所述活动测头(13)固定,所述活动测头(13)能够沿所述传动丝杠(142)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所述传动丝杠(142)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尺身(11)的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轨道间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尺身(11)上的数显盒(2),所述数显盒(2)能够检测出所述活动测头(13)的移动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洁周晓龙梁宇龙王健张美松顾家臣王关思宇刘青枫吕亚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业通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