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75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一涉及主动笔,包括一主体支架、一笔尖构件和一压感检测机构,其中所述笔尖构件包括笔尖支架和第一笔尖,其中所述第一笔尖可活动地嵌入在所述笔尖支架中,以使得所述第一笔尖在所述笔尖支架中具有伸缩行程,所述压感检测机构通过检测所述笔尖构件的形态变化,以此判断用户绘制、书写时的线宽变换,从而模拟出现实的笔触。从而模拟出现实的笔触。从而模拟出现实的笔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笔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主动笔。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用户在各种设备的触控屏幕上进行书写、绘画、记录等多种需求,市场催生出了多种主动笔产品,如:被动式电容笔,其通过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与触控屏幕形成耦合电容来替代模拟手指的作用,但感应精度较低,且无压感响应功能;主动式电磁笔,其能够依据笔尖受力情况调整电磁信号,以呈现出对应的压感效果,但电磁笔的使用需要在屏幕额外设有相应的芯片和电磁板,成本较高;主动式电容笔同样是通过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与触控屏幕形成耦合电容,但其内部设有感应单元和处理单元,能够对微弱的电流感应信号经过加工处理,以此检测并分析笔尖压力,精准定位笔尖位置,因其性能良好,成本较低,成为了当前的主流产品。
[0003]现有的主动式电容笔和主动式电磁笔一般通过内置的压力传感器来检测笔尖压力,或通过内置的光学传感器来检测笔尖的移动距离,以此判断绘制线条的粗细,模拟出现实的笔触,也因此,现有的主动笔的笔尖粗细大多是固定不变的,从用户的书写体验出发,这类主动笔缺少了物理层面的变化,用户只能通过实际在触控屏幕中绘制出的线条粗细来判断自己下笔的压力是否合适,也就是说,用户需要与主动笔磨合一段时间,以此将下笔的力度和线条的粗细程度相匹配,而由于用户的书写、绘制习惯各有不同,一些用户很可能经过磨合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应这种主动笔,需要更换其他的主动笔,这样,用户挑选适合自己的主动笔,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主动笔,所述主动笔的结构设置便于用户从视觉和触觉上感知自己的下笔力度和线条绘制的粗细程度,以此提高用户对所述主动笔的适应能力,减少与所述主动笔的磨合时间。
[0005]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主动笔,所述主动笔能够缓冲笔尖对屏幕的冲击力,以此保护屏幕,延缓笔尖的磨损速度。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主动笔,所述主动笔设置有多个粗细程度不同的笔尖,以便于用户在书写、绘制时切换粗细不同的线条。
[0007]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主动笔,所述主动笔能够使用户对应笔尖的状态变化调整自己的力度大小,以此提高用户对用笔力度的把控能力,从而精准控制需要的线条状态。
[0008]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主动笔,所述主动笔在笔尖朝下意外掉落地面时,能够缓冲笔尖对压感检测机构的冲击,以此降低所述压感检测机构受到冲击导致损坏的风险,从而延长所述主动笔的使用寿命。
[0009]本技术的其他优势和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通过所附权利要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25]参考本技术的说明书附图的图1至图3,展示了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主动笔,其中所述主动笔包括:一主体支架10、一笔尖构件20和一压感检测机构30,其中所述笔尖构件20被安装于所述主体支架10的端部,所述笔尖构件20设置有笔尖支架21和第一笔尖22,其中所述第一笔尖22可活动地嵌入在所述笔尖支架21中,以使得所述第一笔尖22在所述主动笔中具有伸缩行程,其中所述压感检测机构30被安装于所述主体支架10,所述压感检测机构30用于检测所述笔尖构件的形态变化。
[0026]详细地,如图1所示,所述笔尖支架21包括第一容纳腔211,所述第一笔尖22可活动地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11,所述笔尖构件20包括第二弹性元件24,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连接在所述笔尖支架21的所述第一容纳腔211和所述第一笔尖22之间,也就是说,通过压缩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所述第一笔尖22能够嵌入到所述第一容纳腔211中。
[0027]其中,所述第一笔尖22可以设置有第一接收槽222,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纳腔211和所述第一接收槽222中,这样,当所述第一笔尖22压缩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时,所述第一接收槽222能够容纳接收被压缩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以此避免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被过度挤压导致变形损坏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一笔尖22完全嵌入所述第一容纳腔211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被容纳于所述第一接收槽222中。
[0028]此外,所述第一接收槽22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笔尖支架21的所述第一容纳腔211中,这样,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接收槽222和所述第一笔尖22,当所述第一笔尖22压缩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至所述第一笔尖22完全嵌入到所述第一容纳腔211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被容纳于所述第一接收槽222中。
[0029]为了避免所述第一笔尖22因磕碰等外力影响脱离所述第一容纳腔211,在所述第一容纳腔211接近开口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2,在所述第一笔尖22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211底部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2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221,在所述第一限位部21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21的配合作用下,将所述第一笔尖22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所述第一容纳腔211中,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一笔尖22受到趋向于脱离所述第一容纳腔211的外力时,所述第二限位部221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部212上,以此阻拦所述第一笔尖22的活动。
[0030]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21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21可以被设置为环状凸起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212设置在所述笔尖支架21的头部,所述第二限位部221设置在所述第一笔尖22的底部,这样,在压缩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并将所述第一笔尖22嵌入所述笔尖支架21后,所述第一笔尖22的头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2相契合,以此让所述第一笔尖22与所述笔尖支架21成为一体的结构,便于用户从视觉上感知所述第一笔尖22的伸缩行程的范围。
[0031]如图2所示,所述笔尖构件20与触控屏幕接触,随着用户使用过程中下笔力度的不断变化,所述笔尖构件20的形态随之发生变化,所述压感检测机构30检测所述笔尖构件20
的形态变化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由运算单元40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转换相应的驱动信号并传递到触控屏幕的电极上,触控屏幕以此检测出主动笔的具体位置并将主动笔的触控效果显示出来。
[0032]所述压感检测机构30可以包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可以通过所述笔尖构件20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受到的压力来判断所述笔尖构件20的形态变化,也就是说,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足以使得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主动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支架;一笔尖构件,其中所述笔尖构件被安装于所述主体支架的端部,所述笔尖构件包括笔尖支架、第一笔尖和第二笔尖,其中所述第一笔尖可活动地嵌入在所述笔尖支架中,以使得所述第一笔尖在所述笔尖支架中具有伸缩行程,所述第二笔尖被可活动地嵌入在所述第一笔尖中,以使得所述第二笔尖在所述第一笔尖中具有伸缩行程;以及一压感检测机构,其中所述压感检测机构被安装于所述主体支架,所述压感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笔尖构件的形态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笔,所述笔尖支架包括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笔尖可活动地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笔尖构件包括第二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弹性支撑于所述笔尖支架的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一笔尖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笔,所述第一笔尖设置有第一接收槽,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一接收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笔,所述第一容纳腔接近开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在所述第一笔尖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底部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桦光李祥保罗玉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宇泰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