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的吹风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610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健身握持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杆的吹风机构,包括拉杆本体、引导装置、进风部、出风部、以及握持部,所述拉杆本体内具有空腔,所述进风部与出风部分别位于空腔的两端,所述引导装置置于空腔内、并用于从进风部将风引导至出风部,所述握持部设于拉杆本体的外沿,所述出风部朝向握持部吹风。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健身拉杆在用户出汗后出现易滑、容易滋生细菌等问题,使得用户在健身使用中手部握持保持干燥舒适,进而不会滋生细菌,也不会出现滑动现象,安全性好。安全性好。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杆的吹风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健身握持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拉杆的吹风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变大,人们的身体现在大多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在通过健身来调节身体的状态,健身不仅可以使人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和可以塑造人体的线条,使人们越来越自信,在健身器材中最常见的就是拉杆。
[0003]拉杆健身是通过握持拉杆进行各种拉伸动作进行健身。在拉杆健身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手上握持拉杆部分会出现流汗,而汗液容易影响握持手感、出现打滑、滋生细菌等现象,尤其是在出现打滑现象导致握持不稳,影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了健身拉杆在用户出汗后出现易滑、容易滋生细菌等问题,使得用户在健身使用中手部握持保持干燥舒适,进而不会滋生细菌,也不会出现滑动现象,安全性好的拉杆的吹风机构。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杆的吹风机构,包括拉杆本体、引导装置、进风部、出风部、以及握持部,所述拉杆本体内具有空腔,所述进风部与出风部分别位于空腔的两端,所述引导装置置于空腔内、并用于从进风部将风引导至出风部,所述握持部设于拉杆本体的外沿,所述出风部朝向握持部吹风。
[000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空腔安装有电源,所述电源与引导装置电连接。
[000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拉杆本体一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设有接电元件,所述接电元件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接电元件包括接电触点,所述接电触点两侧设有磁吸元件,所述接电触点与电源电性连接、并用于电源充电。
[000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引导装置为高速引导装置,所述高速引导装置包括外壳、转轴组件、定子组件、转子组件、以及扇叶,所述外壳包括置于空腔内的固定外圈、及一体连接于固定外圈内的固定内圈,所述固定内圈与固定外圈之间具有风道,所述定子组件安装在固定内圈的一端,所述转轴组件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延伸至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套设于旋转轴、并配合与定子组件,所述扇叶连接于旋转轴,所述扇叶连通与风道。
[000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置于固定内圈的铜套、设于铜套内的轴承,所述旋转轴穿过并连接于轴承,所述风道内环向均布有多片的增压片,所述增压片成螺旋状设置。
[00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均布在拉杆本体的进风孔。
[00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出风部包括连接于拉杆本体一端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朝向握持部设有出风面,所述出风面设有出风槽,所述出风槽朝向握持部出风。
[00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出风面呈竖直面、外凸弧面、或内凹弧面。
[00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出风槽包括环向开设在出风面的出风间隙、及位于出风间隙外周的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呈斜状,所述出风间隙内径靠近拉杆主体的外周。
[00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导风罩内呈半球形、并在内部设有增压件,所述增压件呈锥形,所述增压件由导风罩朝向引导装置逐渐缩小。
[0015]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增压件的外周环向均布有多个增压板,所述增压板呈螺旋状设于增压件的外周。
[001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增压件内设有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内安装有电源。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相比现有的健身器材拉杆结构,本专利技术在拉杆本体的内部设置引导装置,并通过引导装置将进风部抽吸风引导至出风部对握持部进行吹风,解决了健身拉杆在用户出汗后出现易滑、容易滋生细菌等问题,使得用户在健身使用中手部握持保持干燥舒适,进而不会滋生细菌,也不会出现滑动现象,安全性好。具体是,设置了拉杆本体、引导装置、进风部、出风部、以及握持部,所述拉杆本体内具有空腔,所述进风部与出风部分别位于空腔的两端,所述引导装置置于空腔内、并用于从进风部将风引导至出风部,所述握持部设于拉杆本体的外沿,所述出风部朝向握持部吹风。在使用中,用户手部握持在握持部,在引导装置作用下通过出风部朝向手部吹风,使得用户手部保持干燥,提升舒适性。另外,将进风部和出风部分别设于拉杆本体的两端,可充分利用拉杆空间,进而也增大用户握持面积。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拉杆的吹风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拉杆的吹风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拉杆的吹风机构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中拉杆的吹风机构的立体剖视图;
[0023]图5为图1中拉杆的吹风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0024]图6为图1中拉杆的吹风机构的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1中拉杆的吹风机构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拉杆本体1、空腔11、电源12、端盖13、接电元件131、接电触点131a、磁吸元件131b、引导装置2、外壳21、固定外圈211、固定内圈212、风道213、增压片213a、转轴组件22、旋转轴221、铜套222、轴承223、定子组件23、转子组件24、扇叶25、进风部3、进风孔31、出风部4、导风罩41、增压件411、增压板411a、出风面42、出风槽43、出风间隙431、出风孔432、握持部5。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0]如图1~图7所示,一种拉杆的吹风机构,包括拉杆本体1、引导装置2、进风部3、出风部4、以及握持部5,拉杆本体1内具有空腔11,进风部3与出风部4分别位于空腔11的两端,引导装置2置于空腔11内、并用于从进风部3将风引导至出风部4,握持部5设于拉杆本体1的外沿,出风部4朝向握持部5吹风。
[0031]参阅图2~图3所示,空腔11安装有电源12,电源12与引导装置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在空腔11内安装电源12,通过电源12给引导装置2供电,进而不需要外接电源12即可进行吹风,在优选的方案中,可将电源12安装在进风部3与引导装置2之间,保证进风稳定性;也可以将电源12安装在出风部4位置,使得引导装置2朝向其吹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杆的吹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本体、引导装置、进风部、出风部、以及握持部,所述拉杆本体内具有空腔,所述进风部与出风部分别位于空腔的两端,所述引导装置置于空腔内、并用于从进风部将风引导至出风部,所述握持部设于拉杆本体的外沿,所述出风部朝向握持部吹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的吹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安装有电源,所述电源与引导装置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的吹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本体一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设有接电元件,所述接电元件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接电元件包括接电触点,所述接电触点两侧设有磁吸元件,所述接电触点与电源电性连接、并用于电源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的吹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为高速引导装置,所述高速引导装置包括外壳、转轴组件、定子组件、转子组件、以及扇叶,所述外壳包括置于空腔内的固定外圈、及一体连接于固定外圈内的固定内圈,所述固定内圈与固定外圈之间具有风道,所述定子组件安装在固定内圈的一端,所述转轴组件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延伸至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套设于旋转轴、并配合与定子组件,所述扇叶连接于旋转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亚南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本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